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将撬动系列政策调整

2013年12月25日 1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12月25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强调,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境外媒体分析称,中央一系列政策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央新领导层锐意改革的决心和气度。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了中共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领导层首次提出“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将深刻影响三农工作方式的转变,深刻撬动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落实。

  香港《大公报》25日文章称,从内容上来看,此次会议可谓突破了年度工作的意义,堪称是一次对习李时代三农工作作出顶层设计的会议,即将出台的2014年一号文件也同样超越年度范畴,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对指导三农工作最具纲领性意义的头号文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落实。

  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并且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章指,尤其值得关注的,中国领导层首次提出“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早在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多次提出“体面劳动”理念,今年4月他在与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时再次提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些施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习近平等高层浓浓的民本情怀。

  “体面”不仅意味着要有可观的工作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要有平等公正而受尊重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可。但毋庸讳言,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壁垒和工农业剪刀差,中国农民在为国家乃至世界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和劳动力的同时,却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工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农民是推进三农工作的主体群体,中央此次提出“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将深刻影响三农工作方式的转变,深刻撬动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落实。

  中国必须自己养活自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说,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香港《文汇报》社论指出,事实上,中央高瞻远瞩,对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提升农业生产积极性,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而且为中国走出改革深水区、取得深化改革成功打下更坚实基础。

  近年来,尽管中国粮食总产量屡创新高,但是粮食进口也急剧上升,玉米、稻谷和大米等主粮进口更呈现常态化,中国的实际粮食自给率从2012年起跌到90%以下,远低于95%自给率的安全线。随着中国进入城镇化加速期,受农业人口减少、土地利用需求大增等因素影响,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隐忧更为明显。

  以毗邻香港的珠三角为例,过去是鱼米之乡,现在一半左右的粮食需要从外地调入。如果全中国都像珠三角一样,中国人吃什么?国际粮食市场稻米年交易量,不过是中国稻米年消费量的1/10左右。如果全中国都变成珠三角,中国将无粮可买。中国必须自己养活自己,除此别无选择。

  文章称,35年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农民、农业和农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三农”问题的存在就是明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沿海城市的崛起,使传统乡村更加凋敝。此次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中央新领导集体对“三农”的全新定位。

  文章表示,根据国际经验,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工农关系将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和农民这个弱势群体,适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要有重点地实施对农业的补贴;加强制度建设,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

  三个层次解决“吃饱”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作为人口大国,立足国内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为多数三农学者认同。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多次表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第二个层面的核心是“确保产能、科技支撑”,重点在于确保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仍再次强调重申。中央首次提及的“适度进口”是第三个层面,也为近期的有关争论定调,它考虑到本国的资源约束的严酷现实,利用全球供应来建立粮食安全网的思路已为高层所采纳。

  会议强调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这与此前报道的中国公司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非洲等国签署“承包土地”大单提供了有力的脚注。

  文章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观点指出,粮食安全方面,中国是国际分工的受益者。“我们在担心粮食安全,而美国和巴西的朋友在担心‘我们的粮食你们要吗?’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在全球化时代,要建立开放互信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于冷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就是要引入新的现代农业要素,本质是市场化,市场经济才能提高农业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效率,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最终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农业最终目标。

  瑞银证券资深分析师王鹏认为,未来内地农业将出现三个趋势:一是农业种植者走向规模化,这是解决农村土地抛荒、低产问题;二是增加进口替代农产 品,减少粮食直接进口;三是进一步放松管制,鼓励非农资金进入农村进行农业相关的投资,同时还会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高产粮食新品种研发。

  三管齐下确保“舌尖安全”

  《文汇报》评论文章称,保障粮食安全,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农业政策的老基调。在此前的首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再被列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首务,透露出新届领导集体对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全新思路。

  中央规划了三管齐下管控食安的新政策,提出要从生产源头抓起、流通环节管起、从品牌建设开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并将该问题提到对中共“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的高度认识,凸显出中央治理食安乱象的决心。

  防农地污染 重食安监管

  会议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三管齐下的政策思路。首先,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其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第三,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