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6日电 美国《侨报》10月16日发表社论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总体框架中,从全球危机中了解创新的风险,以审慎渐进的步伐,摸索符合国情的改革创新之路——这既是华尔街危机带给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启迪,亦可称得上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收获之一。
社论摘录如下:
华尔街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重申自身金融稳定对全世界的“最大贡献论”。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时明言,金融危机对华影响有限、可控,称“多年来的改革增强了中国金融抗风险的能力”,中国将“认真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全球风暴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其方向和步伐近来为各界关注。中国高层此番表态因此带有解惑释疑的意味,它释放出这样的讯息:正如中国整体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改革不能停退或倒退,而是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审慎地向前推进。美国《时代》周刊7日即载文指出,尽管美欧金融系统出现混乱,中国仍要缓慢而稳定地谋求更先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这即是北京的明确信号。
中国金融能在危机中相对稳定,除中美经济与消费模式的差异等因素外,部分得益于近年来的金融改革成果、尤其坏帐的清除。
从1990年代前致力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到之后组建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再到2004年起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金融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和支撑条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审慎渐进发展。而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以注资和剥离坏帐来实现,坏帐占中国金融机构投资组合的比例,从5年前的17.9%降至去年年底的6.7%。这既理清了国家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亦奠定了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也使得西方某些人士(如章家敦)所预测的“中国金融崩溃论”,黯然落空。
中国金融相对稳定,还得益于金融改革尚未带来创新衍生品的泛滥。衍生品层出不穷,其总量超出全球GDP的8至10倍。理论上说,衍生品用于金融避险,但过度拉长其链条,杠杆效应不断放大,却是导致华尔街危机的根源之一。中国由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引进的衍生品有限,一定程度上助中国规避国际金融风险。
从此意义上说,中国近年的金融改革保持审慎创新的步伐和方向,即是其能在这场危机风暴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因素。
有西方人士分析,“中国的资本形式和组织严密的国家控制方式”,已把金融危机大部分潜在危害挡在高墙之外。这话只有一半道理。事实上,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趋缓,但国际化、市场化依然是金融改革大势所趋。所不同的是,即使西方不断施压,要求中国完全开放金融服务部门,中国仍坚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改革之路。现实证明,如此审慎态度,即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世界负责的理性态度。
华尔街金融危机也给了中国的金融改革难得启迪。金融改革着力点首先在于加强监管。正如温家宝所说,需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综合监管和彼此协调,打击欺诈与过度投机行为,是金融改革之关键。而根据市场发展,适时调整风险控制和监管方式,亦挑战监管机构素质,乃至中国高层的执政能力。
着力点还在于对西方的金融创新衍生品需采取“拿来主义”的理性态度。金融危机并非全是衍生品惹的祸,但如何在引进衍生品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用经实践检验的创新产品,对金融改革成功至关重要。那种认为“所有复杂金融产品都是垃圾”,或坚持事事都学欧美,都是误区。
严防房地产和其它资产的泡沫,亦是未来金融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华尔街危机再次证明,房价虚高,有可能引发金融崩溃。中国房市虽然没有爆发次贷危机,但不可否认有泡沫存在。因此,如何使房价控制不超出大多数民众支付能力之上,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金融是一种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而不能过度超前。在改革开放的总体框架中,从全球危机中了解创新的风险,以审慎渐进的步伐,摸索符合国情的改革创新之路——这既是华尔街危机带给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启迪,亦可称得上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收获之一。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