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华人华侨:从“不差我这一票”到“选了再说”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题:法国大选中的华人华侨:从“不差我这一票”到“选了再说”
中新社记者 肖欣 李亚南
邱爱华等待法国大选“决战日”的到来已经等了半年。第一轮、第二轮选举她都去投票,还拉上身边的人。半年前她就动员大家填好选民登记表,并经常跟人讨论“选举的事情”。
“过去华人华侨有不差我这一票的想法,如今是选了再说。”担任法国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主席的邱爱华在与中新社记者通过越洋电话交谈时,反复强调华人参选意愿的提高。
在巴黎的另外一个华人团体也几乎与邱爱华同时“行动”,在2011年底成立了助选联盟,拍摄宣传短片,呼吁华人参与投票。法国舆论也称,2012 大选是华人参政的“大年”。
中国留学生郑昕嵘在索邦大学校园里感受到“热烈的政治氛围”:宣传海报、小广告随处可见;选情热点连日占据早报头条;书店里充斥着关于大选的书籍甚至分析报告……据郑昕嵘观察,身边的华人华侨“有投票权的应该都去投票了”。
法国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50万华人华侨散居在欧洲大陆诸国,其中逾40万在法国。仅在巴黎一地,就有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舆论称,这样庞大的群体如何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是这几年在法华人奋斗的方向之一,“华人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这个国家沟通。”
行使选举权是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邱爱华们通过参与助选、投票融入当地社会、发出声音、维护权益。法国政界也看好华裔选票的流向与力量,决战总统宝座的萨科齐和奥朗德都曾不失时机地向华裔群体进行宣传:萨科齐曾在2012年春节期间在爱丽舍宫与华人华侨共庆中国农历新年;奥朗德则来到巴黎13区“中国城”向华人华侨拜年。
留学生崔书凝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二代移民”渐成提高华裔声音的主力。一代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交往圈子相对封闭,甚至有人在法国生活了大半辈子,却还讲着家乡话。而出生在法国的“80后”华裔青年,从小在法国主流社会长大,他们有融入主流社会的意愿,也承载了父辈的希冀。
法国至今没有给非欧盟国籍的旅法居民投票权(即外国人投票权)。但留学生们仍然密切关注选举,他们希望新总统代表的政策有利于以后能留在欧洲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法留学多年的崔书凝对移民政策的变化有切身体会,“以前你账户里有4000欧元就可以来法留学,去年底开始涨到7000欧元”,“即使拿到学位,外国学生找工作被拒的概率也高达七成,留下来越来越难。”
留学生许令旸则坦言,不少在法华人也开始“纠结”:一方面希望移民政策的放松能令自己的亲朋好友有更多机会留在法国;另一方面也担心移民的大量涌入增加当地社会动荡因素,威胁自身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