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华人父亲忙于赚钱养家缺席子女教育 偏重学业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英国侨报》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父亲们为家庭生计奔波操劳,付出了许多的汗水。不少华人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必修课”父亲的“选修课”,当孩子跨入青春期,各种烦恼接踵而至,父亲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孩子的青春期第一课谁来上?要怎么上才好呢?
性知识教育 学校挑大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华人父亲对于孩子学校内提供的性教育课程表示满意,因而也把此项“重要任务”放手交给学校,华人父亲较少在性教育方面与孩子有直接的对话沟通。一家华人企业公司的老板王先生的儿子今年20出头,他表示自己平时工作比繁忙,所以在孩子青春期教育时并没有特别给儿子提供这方面的辅导,他认为英国的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家庭中也不会特别聊此类话题。
同样,在一家中文学校教书的张老师有一个14岁的儿子,他表示参加过学校举办的性教育课程,家长与孩子一同听讲,他认为学校的课程讲得清晰明了,使用动画教学又避免尴尬,因此自己私下也不会与孩子讨论这类话题。而一些家长则对孩子在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学习不甚了解,在英国一家研究所工作的齐先生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中学的时候读的是女校,齐先生如实说,“我不了解英国学校对于孩子青春期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她回家后也不会告诉家长这些课程的学习情况。”
早恋“没法管” 华人父亲持开明态度
在英国的社会,十几岁的学生“早恋”早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英国的学校也较少干涉。随机采访的多位父亲均表示希望孩子不要早恋,最好是到大学再谈恋爱。但是真的有早恋现象发生时,家长也“没法管”,不会做过多干涉,尽量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
王先生的儿子在中学时16、7岁就已经有女朋友了,但是儿子从小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对于交女朋友的事情并不会遮遮掩掩,他表示儿子已经带女朋友回来见过家人。王先生说,“西方人比较开放一些,女生也带我儿子见过她的家人,我觉得还是应当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然宽松的环境,相信他能够自己把握好自己。”
赚钱养家 父亲“缺席”青春期教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绝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的家庭教育都是由母亲来承担的,受访的男家长认为自己主要的时间都花在“赚钱养家”,这一类教育还是交由母亲承担较为合适,女家长们也纷纷表示父亲们“心比较粗”,很难顾及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
刘女士表示,孩子的父亲因为性格比较固执,与孩子有时容易引起争执,例如父子俩下象棋,都较劲不肯认输,“他不怎么管孩子这方面(青春期)的事情,但是也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刘女士说,吃完晚饭他爸爸就会叫上儿子一起出门溜达一圈,一路上两个人会聊各款新车,政治历史等等。儿子与父亲聊的东西则与母亲截然不同。来自福建的母亲李女士有一个15岁大的女儿在上女校,李女士的丈夫从事修车行业,工作比较辛苦,也常常很晚回家。她表示女儿青春期的所有事情都是和妈妈说的,爸爸只关心她的学习,在这方面也从不过问。
伦敦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的校长陈雪表示,英国的华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主要还是更集中在子女的学业问题上,她也坦言,80%来开家长会的家长都是母亲,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多为经济支柱的角色。陈校长表示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迷恋上facebook,网上聊天等,因而和家长交流机会较少。中文学校也在会在每学期考完试后专门抽出时间给这些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分班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陈校长也特别谈到对于子女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自由和放纵只是一线之差,家长需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尽管在采访中,大部分父亲很少亲自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教育,然而这些父亲们还是时刻在关注自己子女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伟大的父爱或许没有母爱那么明显和细腻,他们也在用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关爱孩子。不少父亲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对于家庭教育的想法。
从事餐饮业管理的胡先生来英国多年,有三个儿女,最大的女儿22岁,最小的儿子14岁。他说,“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用真诚的心去爱自己的孩子,作为父亲努力赚钱,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重要的。”他也坦言因为自己忙碌的工作,没有很多时间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父亲就应当树立起威信,我不同意现代教育要和孩子打成一片,我更加认可中国传统的教育,要给孩子树立规矩。”
大部分的华人父亲都希望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行动上的榜样,在研究所工作的齐先生也表示父亲应当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如在正直,勇敢,诚实方面,做好榜样。他认为在青春期,孩子可能会不听话,但父母的实际作为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当上“继父”的B先生则强调与孩子建立互信关系,再培养孩子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我和孩子的相处方式首先是朋友,然后是家长的关爱。”(韩梦佼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