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降区变身“城市绿肺” 华媒感受“唐山奇迹”
采煤沉降区变身“城市绿肺” 海外华文媒体感受“唐山奇迹”
中新社唐山10月18日电 题:采煤沉降区变身“城市绿肺”海外华文媒体感受“唐山奇迹”
中新社记者 王天译 白云水
华灯初上,静谧的湖面倒映着城市的霓虹。伴随着音乐,百米高的水幕腾空而起,河北省唐山市43年来飞速发展的画面在水幕间徐徐拉开——一只凤凰从水幕中飞过,一座城市在南湖边重生。
17日晚间,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在唐山市南湖湖畔,观看了这场盛大的光影水舞秀。唐山,这座在地震废墟上打造而成的钢铁之城,让海外媒体人连呼“奇迹”。
只是,很多海外华人所不熟知的是这座城市不仅有钢铁之城的坚强意志,更有南湖般的似水柔情。
当得知如画般的南湖是在一片采煤塌陷区上打造而成,来自香港的国际日报集团副社长张善萍掩饰不住惊讶之情:“最早知道唐山,是因为1976年的大地震。后来知道唐山,是它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钢铁强市,同时,也是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如不是这次的亲身感受,我真不知道唐山还有如此美景。”
1877年,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开平矿务局。近百年的开采,使唐山市区南部形成了一个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降区,地震更加剧了沉降区的塌陷。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倾倒地,近50米高的垃圾山,成了唐山的一道“伤疤”。
1996年,唐山市开始对南湖进行改造,经过多年努力,曾经脏乱荒芜的采沉地变成一座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6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成为有效调节唐山市区环境的“城市绿肺”;2004年,唐山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南湖的变迁,是唐山的奇迹,也是世界上重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奇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澳大利亚澳中文传社社长王睿说。
伴随着南湖的改变,唐山也开始了“转身向海”的经济结构调整。几年间,唐山市大规模削减炼钢产能,淘汰落后设备。曹妃甸港口的打造,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的“拟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建筑“与纽约等大”的北方大港的梦想。
17日下午,两艘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船停靠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上,数十万吨矿石经过皮带传送到了炼钢企业。2018年,曹妃甸港实现货物吞吐量3.6亿吨,港口贸易额1002亿元人民币。
“曹妃甸港与荷兰鹿特丹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鹿特丹港历史悠久,曹妃甸港才建港十几年,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荷兰在线中文网总经理肖波说,唐山是创造奇迹的热土,它的奇迹不仅在于重生,更在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完)
专题: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