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2日电 据美国《侨报》援引《圣荷西水星报》报道,近日,美国加州圣荷西日本城附近一块空地将展开破土挖掘工程,对于想了解并关注早期华裔在南湾生活经历的人士而言,或许可从中获得一些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据报道,从本星期二开始,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部份华裔社区团体的成员,将花10天时间,在圣荷西日本城Taylor街与第6、7街交口处的Cooperation广场内展开破土工程,并期待能够挖掘到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华裔移民在圣荷西地区生活经历的部份遗物,特别是当年“排华法案”实施期间所留下的珍贵文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当时华裔移民在南湾生活和人口迁移变化的历史背景,并为保存和研究这段历史提供宝贵资料。
这片占地5英亩的空地,现已归属圣荷西市政府所有。《圣荷西水星报》指出,索诺玛州立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将与圣荷西重建部门合作,自3月11日起利用10天时间,重新挖掘这块空地,目的是将许多仍然被埋藏在地底下的珍贵遗物重现天日。
知名华裔历史学家虞容仪式芳证实,位于现日本城的Taylor 与Jackson 街和第6、7街的这片空地,就是当年华裔移民在圣荷西所建立的第三个华埠(中国城)的原址,当初兴建期间正是美国当局实施“排华法案”猖獗时期。
虞容仪芳在其所著的《美国圣荷西的华埠》书中指出,早期华裔选择这块地方为华埠,应该归功于德国裔移民哈伦的热心相助和慷慨救济。书中写道,在“排华法案”实施期间,华裔移民在圣荷西已拥有自己的华埠,地点位于现在的Mark街与San Fernando街附近。但是,随着一场人为的大火,整个华埠付之一炬。面对近千名流落街头华裔移民的凄惨景象,哈伦不顾当时的社会压力,毅然于1887年在Taylor 街附近划出一块空地,重新兴建一所华埠,为流浪的华裔灾民提供居留场所,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哈伦村”。
考证显示,“哈伦村”后来成为早期华裔移民在圣荷西三个华埠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定居场所。20世纪初,“哈伦村”随着许多华裔移民后代的纷纷搬出而逐渐萧条,再加上哈伦的地产业日益没落,延续到1931年后破产拍卖。1949年后再经由圣荷西市府收回,拆除了所有“哈伦村”四周的围墙,最后一个圣荷西华埠也就步入了历史。
有趣的是,现在陈列在圣荷西历史公园内的“五圣宫”,当年就坐落在“哈伦村”华埠Taylor 街与第6街的角落处。虞容仪芳介绍,它是当年华裔移民求神拜佛、精神寄托的寺庙。尽管生活极为艰辛,但是,这座寺庙是几乎所有华人都自掏腰包集资兴建的。目前陈列在公园的部份遗物,也是当年部份工人在拆除“哈伦村”时抢救而来的。为此,虞容仪芳希望借助这次挖掘工程,也能够发现许多与“五圣宫”相似的历史遗物。(陆杰夫)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