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加达7月8日电 题:印尼大学生热学汉语 “感知中国”助力就业
中新社记者 肖欣
听说“感知中国·印尼行”电影周将上演《唐山大地震》等近期热映的中国电影,记者的印尼朋友迪马斯特意赶来观影。“好久不见,欢迎回来雅加达!”他竟能用中文打招呼,让人惊喜。这个月就要从印度尼西亚大学毕业的迪马斯半年前开始学习中文,因为“会说中文就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所以再难也要学”。
在此间举办的“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论坛”上,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告诉记者,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10年间,已经有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来到印尼投资、建厂。中国在2010年成为印尼非油气类产品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连续几年递增超过30%。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对熟悉各自语言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3个月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尼时曾宣布,从2011年开始,每年为印尼提供500个奖学金名额;在5年之内,让1000名印尼学生有机会到中国留学。迪马斯的哥哥几年前赴伦敦留学,而在迪马斯看来,如今北京和伦敦同样能够吸引他。
印尼的7家孔子学院和大、中、小学开设的汉语课程,让没有机会留学中国的学生也能学习汉语。蕾美惠是十几年前的中文系毕业生,回想起学习汉语的经历,她感慨“太难了,好几次我都想:放弃算了”。
付出总有回报,蕾美惠说,“现在在印尼找工作越来越难,就因为会汉语,我毕业时不用找工作,都是工作来找我”。她现在印尼国立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经常往来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协助各种项目展开。她希望更多的印尼大学生能和自己一样,通过掌握汉语找到好工作。
在章启月大使身边就有很多印尼朋友的孩子正在学习汉语。她听说,“汉语角”已经开进了印尼的幼儿园。“无论是为了做生意还是为了其他目的学习语言,都能有效地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从而也了解这个国家的政策,消除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章启月认为,包括语言学习、学术研讨、民间交流等在内的文化活动能带动中国和印尼关系的发展。两国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进一步增进了解和信任。
把“感知中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带到印尼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副主任王仲伟表示,无论是世界经济出现的新转机,还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都使中国和东盟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中国与东盟地理相近、人文相亲、发展水平和目标都接近,在经济上可以互利共赢,在文化上同样能够互尊互学——这也正是不同文明间和谐交融的共处之道。
观看了“感知中国”中国影展的迪马斯说,看电影也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北京、雅加达和伦敦挺像,都是多种文化碰撞的现代化大都市”,正在申请留学的他恐怕要在北京和伦敦之间“难以抉择”了。(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