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朱镕基讲话实录》日前出版,编入该书的文稿,均根据朱镕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讲话的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和手迹编辑而成,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书中收录了哪些珍贵照片?朱镕基本人怎样参与本书的编纂?近年来卸任领导人先后出书,应该如何解读这种现象?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编辑鲁静19日上午10:00将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室,围绕该书内容以及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参与本次访谈。 (2011-9-16 16:42)
主持人 说:各位中新网的朋友上午好,欢迎收看《新闻大家谈》,9月8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这本书上市之初就出现供不应求之势,这部分书大部分内容都是首次公开,今天我们中新网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两位嘉宾,给大家介绍一下。 (2011-9-19 10:02)
主持人 说:首先一位是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先生,第二位是本书责任编辑鲁静老师,网友们非常热切关心和讨论这本书出版的细节,首先问一下黄社长,这本书到底印了多少册?
(2011-9-19 10:02)
黄书元 说:这本书首次印50万套,已经到了30万套,全卖出去了。 (2011-9-19 10:03)
主持人 说:这本书卖得反映怎么样? (2011-9-19 10:03)
黄书元 说:可以说特别火爆,很少见的,一上市就断货,很多店都没有,也有很多发行商带着现金在我们这里排队等书,但是我们印不出来,带着现金来的,另外也有人带朋友打招呼,说提前供一下货,但是我们确实供不出来货,因为四大本,印出来要有一个周期。 (2011-9-19 10:04)
主持人 说:您觉得为什么这个书会这么热销呢?会非常非常火爆呢? (2011-9-19 10:05)
黄书元 说:我想可能有这样几点,第一是作者的人格魅力,他的讲话水平,讲话艺术,讲话风度,大家很期待,第二个这本书谈的都是国家大事,以及群众关心的重要事情。第三,这本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很多内容也是读者很早就想知道的,这次等于是揭秘的性质,很多东西以前没有公开,所以读者觉得还是很期盼。 (2011-9-19 10:05)
主持人 说:我想问问鲁老师,您作为编辑,您对这本书是非常熟悉了,您能不能概括一下这本书最大特点是什么? (2011-9-19 10:05)
鲁静 说:应该说在题目中就反映出来了,这本书叫《朱镕基讲话实录》,我们这本书整个贯穿的特点和风格就是讲实话,办实事,这就是最大特点。 (2011-9-19 10:06)
主持人 说:谢谢您,这本书当中我大致读了七八成,有很多都是原稿、原文,很多信件都是朱镕基当总理的手稿,有一个细节是,文章当中文件可能是三四行,但是朱总理的批示七八行,为什么我们这本书能把以前那么多的讲话、批文原汁原味反映出来? (2011-9-19 10:07)
黄书元 说:这本书就是实录,要如实地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家,没有做什么增删,增加肯定没有,修改没有,有减,我们做的是减法,没有加法。 (2011-9-19 10:07)
主持人 说:我想问一下鲁老师,这本书当中您是不是从头到尾参与这本书编辑? (2011-9-19 10:07)
鲁静 说:应该是。 (2011-9-19 10:08)
主持人 说: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讲话或者批示? (2011-9-19 10:08)
鲁静 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1999年入世的时候,收录了两篇朱总理和美国大使的讲话,这个展现了中美双方谈判的过程,这个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录,这里面不仅展现了总理作为大国总理的风范,也展示了亲和力,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给所有读者读了之后都是过目不忘,非常精彩的。 (2011-9-19 10:08)
主持人 说:社长呢? (2011-9-19 10:09)
黄书元 说:我觉得对这个书印象深刻的地方确实很多,有很多细节确实很感人,比如他跟美国贸易谈判的前一天几乎一夜没睡,他是一个大国总理,日理万机,他的岁数那时候已经70岁的人了,他一夜未睡,我们作为普通读者感到非常感动,他考虑的是如何要把谈判谈好,要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非常不容易,非常令我们感动,这样一个细节,我相信很多读者读到这里心潮都难以平静。 (2011-9-19 10:09)
主持人 说:谢谢您,在人民出版社编这本书当中是组织了多少人力来编辑?包括听说还有很多录音听下来写。 (2011-9-19 10:09)
黄书元 说:录音是编写组,总理身边的同志,还有像鲁静这样的同志,参与做一些前期工作,收录稿到出版社我们调一些精兵强将做这些事,每个同志对这个书稿至少看了有四遍,我们主要是希望这个书能够一开始要求不能有任何差错,叫零差错,这个是我们的认真负责态度。 (2011-9-19 10:10)
黄书元 说:另外在编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遇到的问题,或者我们也会及时和编写组在一起沟通商量,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朱镕基同志的讲话实录要保持原汁原味,保持他讲话风格,所以有些地方只要不伤及到他的,原意有影响,我们都不做处理,力求保持他的讲话风格。 (2011-9-19 10:10)
主持人 说: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出版这套书?而且我们知道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很多过卸任领导人的讲话实录,包括在一些专业领域的手稿,这方面能跟我们谈一下吗? (2011-9-19 10:11)
黄书元 说:我想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契机,我们这本书经过整理,朱镕基总理身边工作的同志很早整理,朱镕基退下来之后他们就收集资料。然后07年组成编辑组进行编辑,这个书我觉得应该说是一种顺其自然,把这个工作做到了今天,书稿编好了就出版了,没有说刻意到了今天出版,有一句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书稿出来了,就是这样。
(2011-9-19 10:11)
主持人 说:水到渠成,我想问一下鲁老师您在编书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比如特别棘手的问题,或者有一些和我们现在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的,在我们朱镕基前总理讲话当中已经提到一些问题,您能在这方面跟我们讲一下吗? (2011-9-19 10:11)
鲁静 说:如果说我们在编辑书稿当中遇到最大的困难,第一个是搜集总理讲话的录音,黄社长也讲了,这个工作从03年总理身边的同志已经开始做了,因为总理的讲话当时散落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要把录音找起来,这是非常困难的,一旦把这些找到之后整理成文,这个就相对容易多了,无非就是加班加点整理成书稿的形式。 (2011-9-19 10:13)
主持人 说:我们也了解到,包括讲话,还有题词的影印件这些是怎么搜集到的? (2011-9-19 10:14)
鲁静 说:一些讲话和题词的影印件,他作为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有一些记录和保留,包括要到各个部门去核实去查,这些都是想法设法来找到,然后一一搜集到一起。 (2011-9-19 10:14)
主持人 说:应该说其实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家副总理到总理之间,正是我们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这个讲话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在编这个书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总理之前讲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着,有这个感受吗? (2011-9-19 10:14)
鲁静 说:这套书收集了总理12年间的讲话,应该说是过去的一些讲话,当时应该说91年以后,92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我们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快速时期,当时中国三大事,一个是宏观调控,一个是搭建市场经济的框架,还有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三件事都是历史的,有目共睹的,这本书从这三个方面都提供了原始资料,我们读者通过看书能够了解到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能够了解到这些政策背后的故事 (2011-9-19 10:15)
鲁静 说:我们作为编辑组成员,在编这本书同时能够感受到朱镕基同志,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是如何调研、思考、分析,包括推进这些重大决策的,这是很深的感受。 (2011-9-19 10:15)
主持人 说:社长呢? (2011-9-19 10:15)
黄书元 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国总理,他涉及的面非常之广,在这本书里面,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重大事件,重要的决策,可以从这里面都能够读得出来,看得到,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决策过程对我们今天有启发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我们也不知道今天的决策艰难,不知道今天有些工作做起来不容易,我觉得把过去的一些事情,一些重大决策,一些重要经验留给后人,给后人也免于犯错,这是起码的东西。 (2011-9-19 10:16)
主持人 说:我想问一下社长,我们整个这部书在出版,包括发行,我们现在是脱销火爆的阶段。我们读者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可能有网友说我知识层次比较浅,我们读这个书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您觉得有什么建议给我们读者提供? (2011-9-19 10:16)
黄书元 说:这本书很好读,有网友说我像读武侠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他说我一口气读完,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毕竟是八年以前,十几年以前发生的事情,有些重大的事情他们可能不太了解,特别有些术语今天我们可能也不用了,所以建议这些读者或者网友上网查一下,比如有些事件,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讲话,不是事件的记录,很多事情不是很完整,所以你要想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2011-9-19 10:16)
主持人 说:是,我是80后,读的时候开篇第一篇三角债就查了半天,还有分税制改革,其实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我对这个很感兴趣,读的时候了解了很多知识,也增加了一些对经济学的认识,了解了我们国情。您刚才提到的词很有意思,就是武侠小说,鲁老师也说这本书最大特色就是讲真话,讲实话,这个风格是不是朱镕基总理讲话的“朱氏风格”? (2011-9-19 10:17)
黄书元 说: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一贯风格,讲真话,另外是敢担当,他怎么说怎么做,不搞假话,这也是读者喜欢他的原因。 (2011-9-19 10:18)
主持人 说:有网友也给我开玩笑说,看这个书的第一个名字看过去,叫《朱镕基讲话实录》,把这个实字调一下,改成叫《朱镕基讲实话录》,这都是讲实话,也是因为这个风格引起的。 (2011-9-19 10:18)
主持人 说:鲁老师,这本书编辑过程中,包括照片,包括题字影印的时候,有很多记录,我们在编的时候,尤其照片影印,能告诉我哪些是首次的,比较珍贵的照片吗? (2011-9-19 10:18)
鲁静 说:应该说我们收录照片、影印件还是有很大原则的,我们很注重照片的图文配合,而且里面绝大部分照片都是首次公开发表的,比如全书第一张照片,就是91年,朱镕基同志陪同邓小平考察上海汽车公司,这两个人合影非常好,但是非常遗憾找不到原版的照片,这张图片是翻拍的照片,虽然不太清楚,但是还是收录作为第一张照片,它非常珍贵。 (2011-9-19 10:19)
主持人 说:我们请导播切一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为什么非常珍贵? (2011-9-19 10:20)
鲁静 说:因为91年的时候,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担任领导,然后邓小平同志到上海考察工作,大家也知道,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在这个时候他到上海考察工作,由朱镕基同志亲自接待,而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开始转轨的时期,所以说这张照片是很珍贵的。 (2011-9-19 10:20)
主持人 说:谢谢您。社长,很多网友在跟我们聊的时候,说这套书当中,有一些比如朱镕基同志他讲话的时候,有一些批示,包括一些引注,我在注意这个细节的时候,我说这个引注为什么出书的时候也出出来? (2011-9-19 10:21)
黄书元 说:这个引注是辅助阅读,另外把这些引注、照片呈现给读者,也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朱镕基同志,看看他第一次重要的批示是怎么写的,这是原汁原味,另外呢大家也可以看看他的,欣赏他的书法,这都可以看得出来。 (2011-9-19 10:22)
主持人 说:那么就是您刚才说到的书法,朱镕基同志也是爱好比较广泛,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书?包括他喜欢这个京剧,包括其它的爱好,这方面我们将来会不会出一本书? (2011-9-19 10:22)
黄书元 说:现在还没有这个打算。 (2011-9-19 10:22)
主持人 说:另外聊的书法和题字,在胡雪岩故居,朱镕基总理去参观的时候曾经题了词,而且朱镕基同志在担任总理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就是不题词,这是一个铁规,为什么他在胡雪岩故居题词? (2011-9-19 10:23)
黄书元 说:当时接待朱镕基同志,接待处处长写了篇文章,详细地记了这个事情,过两天就可以发表,把当时的情况有一个很好地介绍。 (2011-9-19 10:25)
主持人 说:好,鲁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的话,我注意到您是历史学博士去编这个书,我们如果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或者工科生,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大学生读这个书? (2011-9-19 10:26)
鲁静 说:总理4月份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做了讲话,这些学生都是工科类的学生,我觉得总理的期望是最好的,他当时希望这些学生以后读了这个《朱镕基讲话实录》以后,能够讲真话,尤其是他为人先与为学,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给当代大学生最好的建议。 (2011-9-19 10:26)
主持人 说:我想问一下社长,在《朱镕基讲话实录》这本书当中,很大篇幅我看到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这方面可以说倾注了朱镕基同志很多心血,您能否举一两个例子跟网友讲讲说,是什么样的方式和事情促使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倾注了如此大的精力和心血? (2011-9-19 10:26)
黄书元 说:朱镕基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我们国有企业是很艰难的,很多地方国有企业面临破产的边缘,所以朱镕基总理下很大决心改革,当我们今天回头看国有企业,绝大部分效益都非常好,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朱镕基同志做这项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2011-9-19 10:27)
主持人 说:而且还有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我们现在房价可以说非常高,而且很多的关于房价政策也逐步在出台,我在看这个书的时候发现到,我们《朱镕基讲话实录》当中有一篇关于“商品房住房改革”我印象非常深,您觉得商品房住房改革当时是什么历史背景和情况,促使我们接受这个观念,由当时的公房分配房到商品房的改革? (2011-9-19 10:27)
黄书元 说:我觉得住房走到这一步,方方面面都在改革,国有企业、税制都在改革,商品房改革也在进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没有商品房住房改革,如果还是单位分房,我们北京可想而知,我们可能有大量的房都不会出现。 (2011-9-19 10:27)
黄书元 说:像你80后也许你已经买房了,如果你在单位的话,可能十年以后才会给你放一套房子或者一间房,这就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成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这个改革成果,你看北京周边盖了多少商品房,有多少人受益,所以商品房住房改革在今天看是完全正确的。 (2011-9-19 10:28)
主持人 说:其实《朱镕基讲话实录》也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我比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部书是一个大的记录片,综合到一起可以看到中国几十年发展过程,我想问一下鲁老师,您在编这个书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或者故事?据说朱德老也看过书稿好几遍,您和他是否有直接交流? (2011-9-19 10:28)
鲁静 说:应该说这本书从开始编辑到完成,包括文章的选择、修改,都是在朱总理亲自指导下来进行的,他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的具体指示,他是1928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这么厚的书稿光通读都通读了两遍,更不用说其中个别文章反复读过多遍,所以让我们这些编辑组成员都是非常感动。
(2011-9-19 10:29)
主持人 说:据说第四卷最后一篇关于北京交通的,是之前编辑组没有说把这篇放到最后,是朱总理说是亲定的放到最后,这个有什么考虑? (2011-9-19 10:29)
鲁静 说:是,这篇文章在第一次成稿的时候没有收录这篇文章,后来朱总理在跟工作人员讨论书稿的时候提到这个事,工作人员马上找到这个讲话录音,整理成文了,就是我们看到收录全书的最后一篇文章。 (2011-9-19 10:29)
主持人 说:在朱镕基卸任之后,您有没有跟他具体接触过?他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011-9-19 10:29)
鲁静 说:他退休后的生活跟所有人退休后生活是一样的,具体接触,我们肯定有一些工作,还是有一些具体接触。 (2011-9-19 10:30)
鲁静 说:怎么说呢?比如说在讨论书稿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开会讨论一下,气氛还是非常民主的,你还是经常看到朱总理作为政治家的睿智的果断,还有追求完美,就是非常严格,这个书稿,刚才我也提到了,这个书稿已经第一次成书了,他又想起这个内容,一定要找到,他拿过来要反复看,包括有没有图片,这个文字的整体情况他要把握,这是追求完美,非常严格。 (2011-9-19 10:30)
主持人 说:从图片文字。 (2011-9-19 10:31)
鲁静 说:包括文章,他想到这个内容都要加进来。 (2011-9-19 10:31)
主持人 说:比如这个内容是图片和文字非常重要。 (2011-9-19 10:31)
鲁静 说:对,他都要亲自看,我刚才说都是在他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2011-9-19 10:32)
主持人 说:在朱镕基总理卸任之后,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他出版这个书,包括之间有《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这本书出版之后,是不是反映了卸任领导人他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把握,或者讲话,历史进程的记述,您在编辑过程中能不能讲讲他整体的心态,或者我出这本书有一些目的,您有了解吗? (2011-9-19 10:32)
鲁静 说:我觉得从我编这本书角度来讲,因为这毕竟是朱总理在国务院12年的讲话记录,他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工作经验,给我们今天很多人提供经验,值得你思考的问题,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他出书的初衷,还有我们出版社出这个书,我觉得都是有这个目的在里面。 (2011-9-19 10:32)
主持人 说:社长您觉得呢?《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答记者问》,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 (2011-9-19 10:32)
黄书元 说:我觉得目的的话,我觉得朱镕基同志是当年我们国家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决策者,他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对后人肯定是有好处的,人家说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朱镕基同志退下来以后,有一点非常明确,他从来没有现在的时局、政治、实时说一句话,他要求完全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是要把历史留给后人。 (2011-9-19 10:33)
黄书元 说:就是把我原来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展现给你去评价。所以我觉得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书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事,也是政治透明的一个表现。所以这本书在送审的过程中没有改动一个字,那就是说明都是得到认可的,也没有任何有问题的东西。 (2011-9-19 10:34)
黄书元 说:所以要是说有些,也许有些网民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书,我们现在形势是不是跟当时有相似之处?今天有相似之处,也许若干年之后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个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当时记录下来。 (2011-9-19 10:34)
主持人 说:卸任领导人出书有很多,包括李岚清有出谈教育、谈音乐的,包括江泽民出过包括工业的专著,那么卸任领导人把批示公开,能够反映政策透明现在是什么状态? (2011-9-19 10:34)
黄书元 说:我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大智大勇,很有智慧,把当年的事情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其实也不是今天,我们的先辈他们以前也是把很多宝贵的经验,以前的印刷技术,要刻书,雕版印刷等等,他们还是想把这些建议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另外,中央对这件事,我认为也还是支持,支持政治透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确实是好事。 (2011-9-19 10:35)
主持人 说:在我们录音,包括文字整理当中,有一千多万字整体文字,您作为社长来说,您在包括审稿、编辑过程中,您觉得这些文字有什么标准和制度做减法?我们网友很关心,看到书里一些东西可能是节录、节选,有一部分。 (2011-9-19 10:36)
黄书元 说:前期工作是编写组来做的,我们书毕竟容量有限,总理11年,12年的这个讲话,有1000多万字,还不完全是全部,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一批重要的、精华的东西拿出来,不可能把所有的都收进去,这是一个标准。 (2011-9-19 10:36)
黄书元 说:第二个,有一些文字的,因为是讲话实录,有一些文字稿可能也很重要,很精彩,但是鉴于我们的主题,所以也没有收,另外还有,今天讲话有重复的地方,比如一段话,在另外一个部门又说了,重复了,我们就做减法减了,所谓的减法就是删了,不是增加,不会修饰,更不可能增加,不能说我这句话对现在局势有影响,我改一下,不会的,没有任何一个字是增加的。 (2011-9-19 10:37)
主持人 说:谢谢您,其实我在读这个书的时候,也谈到香港的文章,包括香港的经济发展,金融中心,包括香港回归之后我国大的方面方针政策,在香港方面朱总理提的一些方针政策,反映出什么样的我们中央的决心? (2011-9-19 10:37)
黄书元 说:香港当时回归以后,朱总理有一个态度,香港一定要在我们手里建设得更加繁荣,如果回归祖国以后,他的经济搞掉下去了,他说我们可能是历史的罪人,所以在总理任上,无论是政策还是经济都给了相应的支持,比如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香港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客观来说,如果没有我们内地支持,很有可能他们那里经济就会出问题,当然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香港今天经济依然繁荣,和我们政策一贯性有关系。 (2011-9-19 10:38)
主持人 说:像前不久美债问题,包括欧洲债务问题很严重,在《朱镕基讲话实录》当中之前,提到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您觉得之前我们整体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和政策,与现在整体一以贯之的,和外贸出口的关系,能够反映现在经济运行是什么态势吗? (2011-9-19 10:39)
黄书元 说:我觉得朱镕基任总理的时候,我们外汇还没有那么巨大,但是朱镕基总理可以说高瞻远瞩,能够很早地看出来一些问题,也谈到了,今天发生这个问题可能是这个时代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执政者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认为都是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决定,我们今天看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若干年后看今天,我们也会认为今天的决策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011-9-19 10:39)
主持人 说:好,我想问问鲁老师,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您肯定看了很多次,我想问一下您在编辑过程当中,您觉得哪些东西可能是总结起来给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2011-9-19 10:40)
鲁静 说:我觉得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首先对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学习,不断修炼、提高的过程,因为我自己不是学经济的,看了总理的书,应该说过去对经济一知半解,现在入门了,能读懂了,这个就是总理讲话的魅力,他讲的经济老百姓也能听懂,这是很大的特点,我自己也体会到这一点。 (2011-9-19 10:41)
主持人 说:之前我们有一个评价,我们在亚洲危机,97年的时候,我们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平稳地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整体这本书当中这部分内容也很多,而且我在看的时候确实能看懂,而且通过讲话稿的文字,能够和历史联系联系,和过去的经济政策联系,和现在的经济政策、现状也可以联系。 (2011-9-19 10:41)
主持人 说:我们很多网友都很关心现在的一些现象,房价比较高,交通比较拥堵,之前90年代的时候,这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苗头?整体讲稿当中也有这方面的反映,您在编辑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2011-9-19 10:42)
鲁静 说:当时总理确实讲到这些问题,比如房地产,03年的时候总理已经讲到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很好的,但是总理有这个预见性,很早提出来了,但是比较可行的是没能得到重视,这个问题不能说太多。 (2011-9-19 10:44)
主持人 说:谢谢您,社长您觉得这本书当中,除了包括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好了解,包括了解国家政策,历史背景,您觉得还能看到什么样的思路,包括总理的做事风格,您能帮我们分析一下吗? (2011-9-19 10:44)
黄书元 说:这个问题有一点大,因为总理呢,他是一个国家的大管家,方方面面的事都要管,日理万机,而且有些政策的出台,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这个反映了有一点,朱镕基总理对人来讲是以人为本,对国家来讲,对我们国家的改革推动,我认为是功不可没,他在历史上对改革这一块,我认为是会有一个很好的评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他手里,我觉得是我们国家很多重要改革的措施出台的时期,而且是我们国家改革的关键时期。 (2011-9-19 10:45)
黄书元 说: 那么今天我们回头看那一段时期其实也是很艰难的,碰到了很多重大的突发事件,都是很平稳地处理了,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国家的处理也得到了世界的喝采,所以这个不仅仅是这一件事,很多事,现在回头看,我们觉得做得都是非常好,金融制度改革,税务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等等吧,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对今天我们都可以是受益者。 (2011-9-19 10:45)
主持人 说:从我看书的感受来说,看得不太全面,我是80后,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不太了解,但是我们看社会变化越来越好,在整体教育方面,我感觉我的学校比以前好得很多,教师节的时候,老师工资待遇比以前提高很多,这是中央财政拨款,把老师待遇提上来。 (2011-9-19 10:46)
主持人 说:之前我了解一个事,我们家那边,如果有分税制改革,国税和地税分开,分开之后有很多对于企业的补贴,或者当地的经济建设,都有了一个重要的支持,也是在朱镕基当总理期间有一个调控的力度,有很多小事深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网友也提出这个问题,您在设计这个封面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个考虑? (2011-9-19 10:46)
黄书元 说:封面是这样,我们保持了《答记者问》同样的风格,版式设计,以及里面的,和《答记者问》是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这次的变化,一个是照片增加了很多,另外他的手集,其实通过的批示,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我们高层对于重大事件是怎么处理的,比如我们写了一个报告到上面,上面是怎么运作的,都能够看得出来。 (2011-9-19 10:47)
黄书元 说:其实这本书里面能够看到很多东西,就看你是不是认真,你如果认真钻研,值得反复逐句,我们编的过程当中,也有同志担心,这个能不能出来,我们有很多内容都没有公开过,但是事实证明,中央这个对这个还是比较透明。 (2011-9-19 10:47)
主持人 说:谢谢您,我们在出书过程当中,或者出版商在买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故事或者例子,特别受欢迎,比如提着现金来买,或者到新华书店去看过。 (2011-9-19 10:47)
黄书元 说:我在机场看到这个书,我说我买吧,他说你只能预定,货到不了,你可以预定,但是我不能卖给你,他只有一套摆在那儿,这是我在机场遇到的,另外就是网络,网络销售也很好,我们有关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再给我增加一些货,我的预定没有打开,不敢预定,因为一预定,他供货,得几天供货,所以预定我是关着的,一打开的话,不知道要预定多少。所以我们网络上争取给他供一些货,但是印刷厂确实印不出来,我们也很着急。 (2011-9-19 10:48)
主持人 说:我们印象中领导人出版回忆录其实出了很多,您能不能回忆一下之前还有什么著作,关于卸任领导人,之前还有没有出版一些。 (2011-9-19 10:49)
黄书元 说:党和领导人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在我们这儿著作,这个过程具体看你说的哪一套书,每一套书出版里面都有很多值得关心的事情。 (2011-9-19 10:49)
主持人 说:网友也非常关心,很多涉及到政策,包括以前的讲话,还有批示的公开,是不是经过很多道工序,包括解密、审查的工序? (2011-9-19 10:49)
黄书元 说:没有,这个就是编写组编好以后送去审查,这个一次性就过了,而且没有改动的地方,没有像网友所讲的难度很大,没有这样,当然我认为也与编写组他们水平很高,在编的时候把有些问题该处理处理得很好。 (2011-9-19 10:51)
主持人 说:编写组由哪些人组成? (2011-9-19 10:51)
黄书元 说:主要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社也有两个同志参加。 (2011-9-19 10:51)
主持人 说:在编写组收集完资料之后,您这边审查完,校对之后,接下来下一步送到哪里送审? (2011-9-19 10:51)
黄书元 说:是这样,在送审过程中,因为朱镕基总理也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他曾经做了一个样书,样书做好以后,他送给一些老的同事和部下,请他们看看里面就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错的,或者当时不是这样的,相当于是他的内阁成员吧,送给他们征求意见,就相当于朋友一下,我这个书送给你看一下,如果有什么建议提一下,有这样一个过程再送审就很顺利了。 (2011-9-19 10:52)
主持人 说:样书是不是也是四本? (2011-9-19 10:52)
黄书元 说:对,在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拿出来的封面和这个不太一样,那是样书。 (2011-9-19 10:52)
主持人 说:可见朱镕基总理追求完美,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2011-9-19 10:53)
黄书元 说:他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没有让人家再修改的,所以我要修改我走在前面,然后你们要再修改就修改,然后再奉献给读者。 (2011-9-19 10:53)
主持人 说:好,谢谢二位,我相信网友在网络前把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脉络已经了解非常清楚了,非常感谢二位做客我们视频访谈间,也感谢网友们在网络前悉心守候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1-9-19 10:5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