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柳工宣布并购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获得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今年以来连续几桩海外并购案证明,中国企业正在大踏步的“走出去”。中国企业在普遍缺少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如此毅然决然进行海外并购,究竟是何心理?对于企业而言是利是弊?现在是否是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企业又该如何平衡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成功的并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与因素?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又带来怎样的启示?中新网财经频道特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前来做客视频访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访谈将于2月7日14:00开始,欢迎参与。 (2012-2-6 19:42)
中新网报道 说:访谈将在5分钟后开始。 (2012-2-7 13:56)
主持人 说: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中国新闻网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大家谈》,近期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柳工接连宣布了海外并购,这些并购对于企业而言是利是弊?现在是否是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企业又该如何平衡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成功的并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与因素?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又带来怎样的启示?中新网财经频道特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前来做客视频访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梅博士您好,欢迎您! (2012-2-7 14:02)
梅新育 说: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2-2-7 14:03)
主持人 说:欢迎您再次光临我们视频演播间,正像我刚才所说的,三一重工和柳工等公司纷纷就传出并购国外企业的消息,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么多年,有失败也有成功,在这种失败和成功交织的背景下,现在是不是成功的几率更高了?世界形势更利于中国走出去了?
(2012-2-7 14:03)
梅新育 说: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中国企业实力的提升,现在成功的几率是高得多了。有这样几点,从整个国家和整个行业,以及全球各国和各个行业相对地位提升来看,由于这种相对地位的提升,原来我们在提出大规模“走出去”战略的初期,人家可能不同意,不接受我们,但是他们现在能够接受了,这一点的话在欧洲市场上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次贷危机之前,默克尔、萨克齐,他们是欧洲大国首脑当中最激烈主张抵御中国投资入侵的。 (2012-2-7 14:06)
梅新育 说:但是一场次贷危机,加上主权债务危机,现在默克尔和萨克齐成为欧洲大国当中最基金主张对中国开放投资的国家。这就是说不要认为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变成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与我何干?不,这关系大得很。国家没有上升到这么大的地位,人家根本不认可你,现在整个国家上升到这个地位,人家就认你了。 (2012-2-7 14:07)
梅新育 说:第二个从微观层次上来看,企业自身在国际化的经营和运作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成熟提高了很多。我们大部分提出“走出去”的战略,它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走出去”的战略。到现在为止经过了十三四年的时间,这十三四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众多走出去的先驱企业,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是先驱,有的从先驱变成了先烈。但是这些先驱们的磕磕碰碰,这些先烈们的壮烈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2012-2-7 14:08)
梅新育 说:他们的经验教训让后来的中国企业汲取了,这样对他们现在成功的几率就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许多企业,许多产业,它的国际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这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就看海外市场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例,我们主导的家电企业,像TCL,他们近几年来他们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占他们公司营业总额的比重,在少的年份也有40%多,多的年份可能达到60%多的样子,而我们主导的电子设备产业,华为、中兴这两家,这些年来,他们海外市场的总收入占营业额的40%以上,这样高程度的国际化的营业比例,又经过这么多年,这必然对他们在海外开展投资和并购的成功的几率肯定会提高很多。 (2012-2-7 14:09)
主持人 说:没错,您认为这种走出去,对于中国企业自身而言是利是弊?对于增强企业自身实力而言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2012-2-7 14:10)
梅新育 说:如果是量力而行情况下,这对于中国企业它的发展应该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而且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的经营,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再到未来,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意义。 (2012-2-7 14:10)
梅新育 说:在初期,中国企业要开展国际化经营,它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利用国外的销售市场,利用国际化的原料来源等等这方面。第二个层次,就是利用国际资本,第三个层次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2012-2-7 14:11)
梅新育 说:在初期,中国企业,如果那时候我们国内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企业如果不能够走出去,利用境外的销售市场和境外的原料来源的话,那么你就不可能实现爆发式地高增长,你就不可能赢得规模效益,因为国内市场那时候规模太小,要知道我们好多年,我们建国后好几十年,我们全国一年的汽车产量达不到三十万辆,国内的市场规模太小,如果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的话,根本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经济生产规模,并且实现更高增长。 (2012-2-7 14:12)
梅新育 说:第二个层次,利用国外资本,能够克服国内的资本和外汇缺口。到了第三个阶段,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像目前来说要取得直接的技术和牢固市场这方面,那么如果我们从长远来看,它还有这样的意义,第一个是要降低整个企业营业收入的波动性,现在我们国内市场规模很大了,很多产品的销售,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要借助投资等方式加强外部市场的占有,因为我们在一个国家的市场占有比例太高的话,因为经济是有波动性,尽管我们中国经济稳定性比其他所有国家好得多,但仍然有波动在,但是我如果布局很多国家,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我的营业收入就会平滑很多,不会大起大落,这是一点。 (2012-2-7 14:14)
梅新育 说:另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目前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超高速增长,这三十多年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中国的高增长率终有一天是要降下来的,如果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是全世界最高了,如果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企业还是仅仅守着中国市场的话,那就意味着把增长最快的市场让给竞争对手,意味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相对下降。 (2012-2-7 14:15)
梅新育 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现在就需要布局,为了以便防止以后出现这种自己被赶超的局面。 (2012-2-7 14:15)
主持人 说:要未雨绸缪。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导致现在的世界经济前景也不很明朗,您认为这是否是中国企业抓住机会集中并购的一个原因之一? (2012-2-7 14:15)
梅新育 说:应该说目前欧债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它是促使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并购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如此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新的一轮债务危机,使得长期以来对中国投资比较抗拒的欧洲政府,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来开门招揽中国投资,我们知道欧盟,他从早先的欧共体到现在的欧盟,在国际贸易界有一个称呼,大名鼎鼎的叫“欧洲堡垒。” (2012-2-7 14:16)
梅新育 说:但是他对于我们中国投资的抗拒程度情绪非常强烈,但是这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下来,欧洲国家纷纷向中国政府提交了非常长的清单,你知道是什么清单吗?这清单上面列举的都是这些国家战略性企业主导的企业,他们交给中国政府,希望中国政府去投资收购这些企业,他提出这些清单的国家,包括欧洲五国,也就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这欧洲五国,还有欧洲五国之外的别的国家。 (2012-2-7 14:17)
梅新育 说:在清单上面有什么企业呢?有这些国家的国有航空公司,有他们的港口,有他们的国际机场,有他们的国家铁路网,有他们最好的高铁,有他们的国家电网,甚至有他们国家的电信公司,如果不是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他会把这些他们国民经济的民族级别的企业拿出来让你中国企业收购吗?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许多已经具备了实力的中国企业来说,他肯定觉得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我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这是第一条。 (2012-2-7 14:17)
梅新育 说:第二条,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欧债危机,它使得很多欧洲企业,特别是很多有价值的欧洲企业,它陷入风险、困境,这就为中国企业抄底、低成本介入创造了条件。 (2012-2-7 14:18)
梅新育 说:这里面呢,比如说很多企业是主营业务出了问题了,比如很多企业主营业务还是很火爆的,但是它的副业,在景气时期出于贪婪而开辟的副业,把整个公司拖下了困境,这也给中国企业抄底的机会。包括很多女同胞喜爱的欧洲奢侈品牌都是这个问题,像普拉达都是这种情况。 (2012-2-7 14:18)
梅新育 说:他们的主营业务还不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经济景气时期,他们公司管理层做了太多谋求高收益的事情,这样以来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以来,他们本来想谋求暴利的投资都变成了坏账,把整个公司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就使得中国企业成了竟购这些欧洲一流奢侈品牌的最强有,即使不是说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也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以后如果我们大家再看到普拉达或者巴宝莉被定位为中国企业之后,不要感到太好奇,它变成中国企业之后应该更多支持。
(2012-2-7 14:19)
主持人 说:欧债危机这么厉害,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想听您再多介绍一些。 (2012-2-7 14:19)
梅新育 说:对,这个的影响,对于欧洲企业,和一些以欧美为基地的企业来说,这个影响是很大的,不仅仅给中国企业创造了去到他们母国收购,创造低成本收购的机会,也为中国企业收购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提供了机会。有相当一部分在华的子企业他们的母公司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值得考虑的出路,就是把这些公司让中国公司收购,或者让中国管理层员工集资收购下来。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的在华企业工作全部由中国员工承担起来,如果被中国员工集资购买下来,自己管理自己运营的话,能够保证这个公司正常运营,而且也是震荡最小的解决办法,成本最低的解决办法,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希望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各地企业的相关员工、管理者们能够注意到这样的机会,要放开胆量,让自己的想象力不要受到太多的拘束。 (2012-2-7 14:20)
主持人 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012-2-7 14:20)
梅新育 说:不仅要能干,而且要敢想,想了去干。 (2012-2-7 14:20)
主持人 说:您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是什么样的?未来会不会还有更多机会? (2012-2-7 14:21)
梅新育 说:应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中国对外投资,包括并购,应该还是处于比较高的增长阶段,到目前,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9年对外投资的高增长,这个增幅几乎都是两位数,有的年度增长可以达到50%的样子,那么在未来的几年里面,由于中国经济在这几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整个经济实力在全球政治格局当中所处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2-2-7 14:21)
梅新育 说: 这对于中国经济周期和景气程度,比其他的经济体景气程度要高得多,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中国企业并购还有比较大的发展前途,但意味着中国企业未来在海外都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赶在这个上面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或者直接投资,因为你如果是用自有资金开展这些并购投资,你的这些投资不会极度地恶化你的资产负债结构,那么你的投资是抓住了机会。 (2012-2-7 14:22)
梅新育 说:但是你如果是抓住非常高的负债去开展收购,而且此前,在跨国经营的经验积累非常不到位,不用说经营海外的企业,甚至连出口的经验都非常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能管好吗?你有这种实力收购吗?收购之后它可能不会是让你上一个台阶,而是可能把你拖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这样的企业需要克制一下自己的冲动,不要重演韩国大宇的覆辙,韩国大宇在海外的并购真是突飞猛进,平均每三天都有一家海外子公司开业,这种过于激进的扩展,最终让韩国大宇破产崩溃。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道路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驱,不希望他们成为烈士。 (2012-2-7 14:23)
主持人 说:对于三一重工收购德国这个普茨迈斯特的事,有一些声音他表示质疑,包括今天早上看的新闻,大部分都是用蛇吞象来比喻,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企业收购了那么多外企,他是不是能消化得了?您的看法? (2012-2-7 14:24)
梅新育 说:有的企业在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他是有蛇吞象的感觉,比如说像吉利收购沃尔沃,我认为这是比较典型的蛇吞象的,但是三一重工他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他不能叫做蛇吞象,因为论规模来说,三一重工他的营业收入,论规模他是普茨迈斯特的几十倍,十几、几十倍,利润呢,三一重工他的利润甚至是普茨迈斯特的上百倍的利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三一重工他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他无论如何够不上是蛇吞象。 (2012-2-7 14:24)
主持人 说:这个比喻还是不太恰当的。 (2012-2-7 14:24)
梅新育 说:三一重工是一个非常强势,遥遥领先的庞然大物来收购普茨迈斯特,这不叫蛇吞象。当然真的像蛇吞象的局面,像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情况,他是面临着消化的难题,尽管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最大的企业当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但是考虑到实力对比,这种消化问题依然还是比较突出的。只能希望吉利李书福同志能成功吧,希望他保持强健的消化能力。 (2012-2-7 14:25)
主持人 说:有人认为普茨迈斯特这块肉不太好吃,还是担心三一重工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其实不仅是三一重工这一家企业,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运作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您认为中国企业能否管好那些外国人都管不好的企业呢? (2012-2-7 14:25)
梅新育 说: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运营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条路怎么走呢?不就是不断实践过程当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吗。 (2012-2-7 14:26)
梅新育 说:就三一重工这家企业本身而言,他谈不上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之说,为什么?因为三一重工在境外销售的规模已经不少了,而且在境外销售的增长率还非常高。比如说我元旦之前去了一趟泰国,在曼谷碰到了三一重工在泰国缅甸的曼谷分公司的经历,他在曼谷的这家分公司,他是2009年在那儿设立的点,2010年就打开了局面,使当年的销售在当地的市场销售了400多万美元,2011年销售就达到了6000多万美元,09年从0开始,2010年达到了400万,2011年就达到了6000万,一年15倍。 (2012-2-7 14:29)
梅新育 说:而且三一重工在美国等其他市场里面,销售都相当多了,这是论销售,论在海外的设厂经营的情况,三一重工在印度,他设立的工厂已经经营了几年,而且据我所知好像经营的还不错,而且三一重工他自己在德国投资设立的工厂,也已经经营了两年了,差不多是两年多左右的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要说三一重工,单纯说三一重工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这一个我认为不太准确的。可能是有太多的中国人,太多的中国评论家,他们对中国产业实情了解太少,但是头脑里面又有一点对西方的过度推崇的这种心态,这是我的看法吧。 (2012-2-7 14:29)
主持人 说:所以三一重工他还是有充分成熟的条件才会有这样一个举动的。 (2012-2-7 14:29)
梅新育 说:对,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已经有好几年了,而且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么多年开放下来,13亿人口大国的国家,怎么也磨炼出一条对国际市场非常熟悉的,能够把国际市场玩得团团转的经验,按比例来讲还不是很高,但是架不住中国的企业多,按绝对数字还是不少的。 (2012-2-7 14:30)
主持人 说: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比较差,导致不少产品到国际市场表现并不好,不少中国企业实际也在国内的运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您认为企业选择这样一个时间点出击是否合适? (2012-2-7 14:30)
梅新育 说:如果他的资产结构和现金流量都合适的话,在这个时段出击还是合适的,恰恰是以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有句话说别人贪婪时我们谨慎,别人谨慎时我们贪婪。 (2012-2-7 14:31)
主持人 说:所以这个时间点是非常具备优势的,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扩展需求低迷的国际市场呢? (2012-2-7 14:33)
梅新育 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扩展需求低迷的国际市场,有这样几点,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反周期策略,低成本介入,等着东道国市场复苏,因为箫条一般说来不会永久的,总有复苏之日到来,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看到正是这种箫条,给人家创造了低成本投资的机会,大量地处于低成本的目的而涌入的投资,最终又会加快投资在目前低迷的国际市场,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2012-2-7 14:34)
梅新育 说:而且在这种启动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在企业的投资,我们政府方面,他政府方面的一些官方的投资,他也会帮着启动这个市场,对这一点我们需要认清楚。特别是对于我们有些企业来说,他以前是借助于国内市场的高增长,非常快地发展起来了,那么如果国内市场的高增长告一段落了,那怎么办?他要维持他的这样规模,维持他这样的生产增长,他必须要到海外市场上面取得更好的地位。 (2012-2-7 14:34)
梅新育 说:这里面的话我们看到国内的工程机械最近这两个月在外面接连宣布,在外面直接投资的重大新闻,他背后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有这样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新的五年计划,未来和新的发展阶段里面,国内的基础设施的最高潮正在过去,走向一个相对的平稳、平缓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候本来是这些工程机械的企业,本来依托国内基础设施的高潮脱颖而出,迅猛发展起来的,在国际同行业的发展地位,要继续维持他的增长,现在必须要走出过门到海外进行拓展,这也是把他此前资金方面的积累,能够拿来做出的最好的用途吧。 (2012-2-7 14:35)
主持人 说:对那些已经进入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应该如何平衡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呢? (2012-2-7 14:35)
梅新育 说:首先第一点,就是说对于我们所有的企业来说,第一条还是国内市场是最根本的,国内市场是最根本的东西,即使是对于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当中,海外的营业总收入占到70%以上,对于他来说仍然国内市场才是最根本的。在此基础上,因为国际市场上面,他要遭遇的经济商业性和政治性风险比国内市场要大得很多,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面,如果你海外市场全部丢掉了,只要你仅仅保住国内市场,凭着国内市场这么大规模,你还是有碗饭吃,但是你把国内市场这个根据地都丢掉的话,那就是有点麻烦了。 (2012-2-7 14:36)
梅新育 说:第二个就是要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形成互补、稳定的关系,由于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我在多个国家市场布局,可以让公司收入波动性降低,收入平滑很多。第三点的话就是说,我需要依赖国内市场的这样一个规模,取得最大的程度的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的话奠定我在国际市场上面的竞争优势,为什么是这么说呢?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它的规模效益表现得比较突出,它生产一定要达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它才能是有效益的,比如说我刚才讲的轿车厂要年产30万辆以上,这才能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2012-2-7 14:37)
梅新育 说:那么对于许多小国来说,他依靠母国市场是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但是中国这么大,依靠母国市场就可以达到经济生产规模,依靠这个经济生产规模,能够让我们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更加巩固的优势。最后一点,我认为就是说,他需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产业梯次转移的这样一种体系,这样能够延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取得最高的效益,这是我的看法吧。 (2012-2-7 14:37)
主持人 说:您刚才也多次体到华为、中兴他们的市场可能国外占有份额大一点,那么这个70%说明什么?是他们侧重海外市场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数字? (2012-2-7 14:38)
梅新育 说:是这样的,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占了70%,但是最关键的职能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比如说像研发决策等等这些最关键的职能都是在国内完成。这样一来的话,也就是说你的基本功,这个根基和外围,是稍微他得到了比较和谐的统一。 (2012-2-7 14:38)
主持人 说:那目前三一重工并购案得以促成,被指中信基金的力挺,有观点认为是因为携手了私募基金海外并购,对此您怎么看?私募基金对企业来说到底是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2012-2-7 14:39)
梅新育 说:我赞成PE成为海外并购趋势的看法,私募基金和一些国有基金,开展海外投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放在国内金融资本急剧扩张背景下容易理解,正因为国内金融资本急剧扩张,而国内的投资机会相对于急剧扩张的金融资本来说是越来越稀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要想法设法地把日益扩张的金融资本引导到实体资本上面,携手PE,就是把金融资本引导到实体经济上面,从而引导我们国内资金在全球经济地位当中一个途径,所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 (2012-2-7 14:40)
梅新育 说:而且这样一个携手合作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说能够稳定收购方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让你的收购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因为大规模市场投资而出现恶化。因为我的企业并购,对于收购方来说要支出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资金投下去经过相当一段时期才能开始回收,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投资往往会对资产结构产生负面影响,使得负债水平大大提高,他手头流动资金急剧减少。 (2012-2-7 14:41)
梅新育 说: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承担一定资金的股权支出,能够大大减轻收购方资金的负担。其实不仅仅是私募基金,就是有些国有资产的投资公司,它也同样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事实上也已经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我们在这里面就要说一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交易宣布之后,国内有些评为员说这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2012-2-7 14:42)
梅新育 说:吉利是民营企业是不错,但是你如果单纯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它的收购资金一大半是一些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局他出的钱,其中仅仅是大庆的国资部门出的资金差不多接近收购资金的一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仅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吗?你干吗不说中国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的一个新探索和里程碑呢?同样是可以说的。 (2012-2-7 14:42)
主持人 说:目前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是不是也面临着获批上的障碍? (2012-2-7 14:42)
梅新育 说:如果说有不确定性的话,不确定性应该是在德国当地政府方面,从中国政府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太大障碍,因为这样一笔收购需要付出的资金,相当于三一重工和中信基金的资金规模来说,远远在安全限度里面,我们政府部门远远不用担心三一重工在阴沟里翻船,只是看当地政府会不会同意。 (2012-2-7 14:43)
梅新育 说:从欧洲当地长远来说应该会批准,因为这几年普茨迈斯特有点走下坡路的态势,他的营业收入差不多十年停滞不前,十年之前三一重工比他小很多,现在三一重工是他十几倍,营业规模停滞不前,而且利润的话比较少,去年普茨迈斯特他的利润就是600万欧元这样子,但是三一重工他的利润是他几十倍,是十几亿欧元的规模,这样以来从常理来说,对于德国当地是有好处的,他有一个更大的靠山,而且是能够进入最广阔的,进展最快的销售市场是有好处。但是问题就是一个会不会因为与当地劳工、工会,和当地员工关系处不好的缘故,而被欧洲当地政府拒绝,这种风险是可能存在的,尽管我认为因这种风险遭拒绝的概率在50%以下,但是依然是有风险的。 (2012-2-7 14:44)
主持人 说:此前华为收购美国的电信企业遭到拒绝,现在这些企业是否也有这些风险? (2012-2-7 14:44)
梅新育 说: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美欧是守城的霸权,守城的霸权最怕的就是新兴大国赶超他的趋势,他接受不了,所以新兴大国在他地盘上的一些活动他是分外敏感,有时候敏感到神经过敏的地步,比如说华为收购美国的才几百万美元的交易,美国一年GDP十几万亿,才几百万美元就动摇你经济安全了?如果是商业技术能够危及美国安全的话,那我相信在市场上卖的价钱就不会几百万美元,怎么也得几十亿美元才能配得上,能够危及得了美国地位,我们中国企业特别是在一些资金技术比较高的行业企业,他在进入发展中市场可能没有什么机会,但是进入发达国家会面对一些市场准入问题。 (2012-2-7 14:46)
梅新育 说:从目前来说感谢次贷危机,感谢欧债危机,感谢高盛把欧洲拖入了欧债危机,这样把中国带入了欧洲市场的大门。但是这场危机平息下来之后,欧洲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准入度可能会有所收紧,这个我们对此心里要有足够清晰认识。同时的话,美国目前这个样子,如果美国再经历一场严重危机,我相信美国对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有一定的开放性。 (2012-2-7 14:46)
梅新育 说:通过次贷危机,美国目前对中国的资本开放度已经好了很多,基本上美国所有的州和大城市都在中国设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美国有一块属地,马里亚纳岛,他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提出这样的一个构想,就把这个岛上的土地租给中国一部分,你想这样的构想在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2012-2-7 14:48)
梅新育 说:所以这样的风险,适当准入的风险我们是必然要面临,而且这种市场准入的话,也可以看成是对我们实力和力量的另类承认,但是的话我们也要看到他这种市场准入风险会不断地出现反复,日后可能还会出现金融收紧的问题,但是我们还会心里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相对实力不断提升,那么形势逼人强,再对中国投资有偏见的国家和地区,他也会逐渐对中国扩大,总体上还是会扩大开放度的。 (2012-2-7 14:49)
主持人 说:除三一重工和柳工外,有消息称,同为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徐工集团正在和某企业商谈收购事宜,有人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全面出击。联想收购日本的NEC、海尔集团和日本三洋电器集团正式签署收购协、中石化与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海航集团收购全球5大集装箱租赁公司GE SEACO,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案就有4例,但2012年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有5家中国企业进行了海外并购,另外还有一家企业正在洽谈收购事宜,在这些海外并购的背后,您认为中国企业是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国际化中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2012-2-7 14:51)
梅新育 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做一个小小的更正,你里面提到了中国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案有4例,2012年还不到2个月就有5家中国企业并购,你这提到的都是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案例,如果把小的加起来,2011年的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应该有几十上百起,只是其他的好多比较小的不那么引人注目而已,这是一点。 (2012-2-7 14:52)
梅新育 说:第二点,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这方面,正处于一种凯歌行进,相当亢奋的状态,当然有的很多企业是看到了,我过了这个村许多这个店的扩张的机遇,有的企业的话,他抓住这种扩张机遇的同时,他仍然是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进行着冷酷地步的盘算。但是也有一些中国企业有点陷入了过于非理性的、盲动的状态之中。 (2012-2-7 14:53)
梅新育 说:像我们前面说的,你连出口经营都没有多少,就忙着想搞海外投资,内地投资还没有做到马上想着并购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有些过于冒进呢。在这种情况下,当然现在说只有中国人救资本主义,很多国家把中国企业收购当作救命稻草,但是是不是所有中国企业都能够扮演救命稻草的角色,这都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尤其是中国企业在这里面,有些是有些中国企业的决策者,你不妨对自己进行一个冷酷的拷问,拷问一下自己,做出这个决策你是真的处于自己自身发展的动机呢?还是出于一些别的功利的目标动机? (2012-2-7 14:53)
梅新育 说: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来说,往往做出决策的企业经理人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你用的不是自己的钱,可能有些过于冒险的做法,那么有些做法甚至更深层次的动机仅仅是为了享受那种聚光灯下的感觉,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话对于许多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从业内比较边缘的地带,一下子站到了,因为通过一个大的并购项目,一下子成为聚光灯下的。 (2012-2-7 14:54)
梅新育 说:成为西方主流媒体关注在聚光灯下的角色,这样一种感觉使人感到很享受的。我不排除有的企业决策者,他们就是在这种聚光灯下感受到享受的诱惑之下,进行着未必理性投资的海外投资、海外并购的决策,我希望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要冷静更冷静。 (2012-2-7 14:55)
主持人 说:您认为真正成功的海外并购是怎么样的?如何来判断成功的海外并购? (2012-2-7 14:55)
梅新育 说:真正成功的海外并购的话,应该说是你被收购的这些企业,它在海外发展战略、运营,已经完全融入这个企业,如何判断并购是否成功,要看你并购之后,在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怎样,被收购的企业经营效益怎样,你判断这并购是否成功。而且如果说你收购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到发达国家开展企业并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取得技术,如果收购几年之后,你的技术开发能力真正进入了这个企业母公司本部里面的话,那么这才是真正成功,如果还是在子公司里面,子公司和母公司完全两张皮的话还是不成功的。
(2012-2-7 14:56)
主持人 说:您认为如果想取得成功的话,有哪些因素能够促成成功?要想取得并购成功的话,您给我们企业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012-2-7 14:57)
梅新育 说:要想成功,成功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行业表现出来的不一样,因为不同行业里面,中国企业相对地位是有很大不同的,那么他需要的因素相应有些不同,如果相对传统占有比较优势的并购取得成功的话,可能不需要太多额外的努力,但是如果是一些被收购方的国家,相对于中国还占有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要想取得成功,第一个,除了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第二个你要做人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掌握着企业知识产权的,掌握着技术的人的工作怎么做。 (2012-2-7 14:58)
梅新育 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比较失败的,最突出的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工作没有做好,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上汽投资双龙失败,这完全是人的工作没有做好,再就是首钢在秘鲁铁矿投资不太成功,也是人的工作没有做好,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问题。资金和技术等等其他各方面来说,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个问题不是很突出,人很多的这方面的问题是越来越突出。要多久才能显出并购的成功,而且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对在海外经营和海外投资驾轻就熟的企业来说的话,他可能两三年就能够搞成,对于有些蛇吞象的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可能时间要长一些。 (2012-2-7 14:59)
梅新育 说: 但是我想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这样的并购应该说五年左右时间,总应该见到一定的效果了。如果五年还见不到效果的话,那么我觉得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你这个是否成功。 (2012-2-7 14:59)
主持人 说:好,最后请梅博士来为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像包括联想、中石化等企业近些年来频繁进行的海外收购,他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2012-2-7 15:00)
梅新育 说:第一,企业要实现最大程度发展,尽管中国国内市场在全球市场当中占的份额正在不断提高,你仍然要着眼于全球市场,也就是说你的思想有多大,你能够做出来的市场就有多大,这是第一点。 (2012-2-7 15:01)
梅新育 说:第二点,你不能光看着你目前经济景气,国内市场景气好,你还要考虑到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局面,你要着眼于未来出现的局势进行布局。在这里面的话,我们的企业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和一些企业经营者,我个人认为,他们甚至可以,就是想跑到海外市场里面去发展、起步、立足,甚至是落地生根发展起来,这样的话,他虽然目前不在中国的GDP之内,但是依然在中国的GNP之内,而且依然能够为中国的产品、企业在海外市场上提供更宽阔的出路和效益,这是我看到的。 (2012-2-7 15:02)
梅新育 说:我看到的很多中国出口的商品,在欧美市场销售,就是通过我们出去的侨民,他们那些商店、店铺销售网络在东道国销售铺开的,我们好些企业,比如说在温州的康莱皮鞋,在欧美国家都开专卖店,用自有品牌,这些专卖店大部分是我们侨商来在那儿经营的。而且我也看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他目前小型的商业企业,已经有一半以上是在中国人手里了,在巴塞罗那一个市里面,中国的小老板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那么我们有些企业经营者,有些企业的话,是不是可以从这里面得到一些启示呢?应该说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地位的提升为他们创造了更多这样的机遇,中国地位的提升也能够为他们在海外市场上面落地生根、经营提供更好的保护。 (2012-2-7 15:03)
主持人 说:感谢梅博士的参与,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2012-2-7 15: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