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3月6日19时30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将组织中国人大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光明网和法制网等11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展情况”的网络访谈。届时,将邀请3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民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参加在线交流活动的代表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
(2012-3-5
18:05)
中新网报道 说: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通知,参加此次在线交流活动的代表是:
沈健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方青(女)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2012-3-6
19:39)
中新网报道 说:代表介绍:
沈健 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浙江奉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历任南京大学化学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校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先后获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共9项,获准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973、863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部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
(2012-3-6
19:40)
中新网报道 说:邓秀新 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湖南宜章县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博士,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学奖励4项。2011年9月获美国园艺学会2011年度国际杰出园艺学家奖。
(2012-3-6
19:40)
中新网报道 说:方青 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党员,1970年出生,浙江金华人。从事农村教育工作2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1年。2008年起担任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一职。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2012-3-6
19:40)
主持人 钟雪泉 说: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大会新闻中心荣幸邀请到参会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展情况”这一主题,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农民工子女教育”、“教育公平”、“高校自主招生”等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现在我把三位代表介绍给大家,他们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先生。
(2012-3-6
19:41)
沈健 说:主持人好,网友好。
(2012-3-6
19:41)
主持人 钟雪泉 说: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先生。
(2012-3-6
19:41)
邓秀新 说:你们好。
(2012-3-6
19:42)
主持人 钟雪泉 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女士。
(2012-3-6
19:42)
方青 说:大家好。
(2012-3-6
19:43)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就请网站依次提出网友的问题,首先请人民网提出网友的问题,有请。
(2012-3-6
19:44)
人民网记者 说:各位代表晚上好,我是人民网记者,我想请教沈健代表,您能否既站在专家的角度,又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评价,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哪个领域的突破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大?同时您认为未来几年哪个领域是创新难点最大的?谢谢。
(2012-3-6
19:44)
沈健 说:谢谢你提问,我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全国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一年多来,我们主要是在部门协同共同发展教育、加大对教育投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就像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确保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使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受益。今后来讲,教育的改革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下一步改革创新中,难点最大的是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这个难度比较大。
(2012-3-6
19:45)
沈健 说:谢谢你提问,我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全国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一年多来,我们主要是在部门协同共同发展教育、加大对教育投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就像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确保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使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受益。今后来讲,教育的改革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下一步改革创新中,难点最大的是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这个难度比较大。
(2012-3-6
19:46)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中国人大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19:47)
中国人大网记者 说:感谢主持人,我代表中国人大网的的网友向邓秀新代表提一个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待遇,加强队伍建设。请问在这一年当中还有未来,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有什么样的措施?
(2012-3-6
19:48)
邓秀新 说:教师队伍的质量影响到教育质量,在教师队伍的质量方面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从高校来说,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把好入门关。另外在观念上要更新。过去教师一进来就好像都是大师了,教师进来以后还有成长的过程,学校要关心老师的成长,同时还要有一套制度让他们成长。提高教师质量的另一个方面,最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等等,从海外引进一部分教师,引进一部分高水平的教师,从几个方面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2-3-6
19:49)
主持人 钟雪泉 说:其他两位代表有补充吗?没有的话。请新华网网友提出问题。
(2012-3-6
19:49)
新华网记者 说:我代表广大新华网网友向方青代表提一个问题,这是来自江苏射阳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向您提问。由于往年农村幼儿园开办得少,不少适龄儿童无法及时接受幼儿教育,整日在田里、地里滚得灰头土脸,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让爷爷奶奶担心,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揪心。我比较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入托问题,请问代表,今年国家将采取哪些举措解决这个问题?
(2012-3-6
19:52)
方青 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这样回答,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希望,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希望。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我们国家都是把他们当做最重要的教育群体。在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总理的工作报告中又强调了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相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谢谢。
(2012-3-6
19:52)
沈健 说:我补充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这位网友是来自江苏射阳的,作为江苏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工作人员,我愿意就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补充回答。江苏省在贯彻落实全国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学前教育这一江苏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今后要把它重点的做好。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江苏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在县政府及乡镇两级,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我们要办好一批公办幼儿园,扩大我们吸纳学前教育适龄儿童的容量,来解决孩子入托难的问题。
(2012-3-6
19:52)
沈健 说:第二,我们要全力支持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对于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只要是按照建园标准,和公办幼儿园达到同样的保教水平,也是按照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我们政府也会给予部分补贴。另外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办好学前教育的师范专业。同时针对江苏省幼儿园当中普遍缺少男教师的情况,我们在一些师范学校进行免费的男师范生培养试点,已经试点三年。我们计划通过五到七年,使江苏几千所幼儿园至少每一所幼儿园有一位男教师。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还要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总之,我们希望让江苏的儿童、幼儿应入园尽入园,同时入好园。谢谢。
(2012-3-6
19:57)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方青校长和沈健厅长。下面有请中国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19:57)
中国网 说:我是来自中国网的记者,我们有网友向沈健代表提问。您去年提出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现在进展情况如何?民办学校在税收、教师福利等问题上是否享受了优惠政策,现状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2012-3-6
20:07)
沈健 说:谢谢你提问。《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制定了一段时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对于吸引社会力量来发展教育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像事业法人的登记问题、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今后的福利待遇和在职培训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适时地,及时地进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工作。据我所知,教育部正积极做修订的调研工作。作为江苏省来讲,我们正在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比如讲,我们已经在对民办学校,按照举办普惠公益的原则,同时对学校究竟是营利还是非营利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实施普惠公益的非营利的学校,我们允许它以事业法人登记,同时对于它的教师、业务培训、申报职称、申请项目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都可以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谢谢。
(2012-3-6
20:07)
主持人 钟雪泉 说:邓校长和方校长你们二位有补充吗?没有。下面有请中国广播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08)
中国广播网记者 说:各位代表,晚上好,我是中国广播网的记者。我们网友的问题是提给邓秀新代表的。教育应该是发掘人性的真善美,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对权力和金钱产生了崇拜甚至信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中一定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谢谢。
(2012-3-6
20:09)
邓秀新 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一下子说学校该承担什么责任,好像首先法官把东西判给我们了。我觉得有这种现象,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教育的问题,更多是环境、家庭(的原因),也不能割裂来看。现在家庭居住很紧张,买房子很紧张,上学也要交不少学费,对孩子来说,你说让他什么都不需要花钱,还能够做事,我觉得不太现实。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未来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更好地教育孩子,首先从我们的课程设计,或者说从我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课要考虑这个问题。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不仅仅是发现真善美的,大学同时也要发现人类丑陋的一面或者说社会丑陋的一面,两面都揭示,这可能是比较全面的理解。
(2012-3-6
20:09)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中国网络电视台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09)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说:各位代表好,我是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们的一位网友请问方青女士,您在农村和城市都有过丰富的中小学教育经历,在您看来,农村和城市的中小学教育有何具体的不同?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源何在?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缩短农村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2012-3-6
20:10)
方青 说:首先告诉网民朋友们,其实城市教育的经验我并不丰富,我到城市也就是现在的学校,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刚才您说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说心里话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问题。我从事农村教育20多年,但是我不承认农村教育就亚于城市教育。就拿我所在的区域来说,我是金华市金东区的,从硬件上看,最美的学校绝不在城里,最美的学校是最偏远的“严东中心小学”(音)。最精致的学校也不在城里,也是在大山脚下。从软件上看,这几年农村学校无论是从教育科研、德育建设,或者说从教学情况看,他们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但是根源在哪儿呢?有一个固有的原因,进城还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里追求。再一个,城市的学校,确实它们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内涵,一种文化积淀。再一个,在前些年,确确实实有许多的优秀老师也被这个“高地”所吸引,纷纷去城里了,这就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师资水平上的差距。
(2012-3-6
20:10)
方青 说:但是这几年里如何解决呢?我们浙江省这一块工作做得很好,浙江省2009年出台了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省长工程,比如说评职评优都向农村倾斜,还有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这些都给了教师一种尊严,让教师能够感觉到在农村我也有自尊,不是说感觉农村的老师就不行的。这些工程都做到了老师的心里,所以这几年我们农村的老师跑城市去的情况——我记得我来之前我们局长跟我谈,前三年每年跑出来的和现在的人数相比,相差太大了,现在几乎没有了。这几年这些政策给浙江省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012-3-6
20:11)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方校长。沈健厅长,作为厅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您应该很有发言权了。
(2012-3-6
20:11)
沈健 说:
我同意刚才方校长讲的一个观点,现在农村里面确实有一批教师能够扎根在基层中小学长期任教,做出了突出成绩。除了方校长在浙江省这样做以外,我们江苏省的瞿其军(音)教师,他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师范生,毕业以后本来可以留在南京市,后来到了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接壤的一个山区,在小学讲台坚持任教20多年,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心系同学,是我们江苏扎根农村小学,坚守讲台的一位优秀老师。
(2012-3-6
20:22)
沈健 说:总体来讲,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城市里面还是有差距的,一方面有硬件条件的差距。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薄弱地区农村学校改善条件的投入,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现在最大的差距在于师资力量。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外,更要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这里面包括,在义务教育阶段内一定区域内,比如乡或者区的范围内按一定比例进行教师合理流动,这样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资源配置能够均衡。第二要全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江苏省推出了五年县级教师培训,规定每个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以上的省级培训。我们在海外办了四个教师培训基地,让一部分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开拓视野,体验世界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回来以后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实践的改革探索。再就是加强教师的研修,这样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2012-3-6
20:23)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沈厅长。邓校长,有请。
(2012-3-6
20:23)
邓秀新 说:农村和城市的中小学教育肯定有差距,今天仍然有差异,这个差异来自多方面,最主要的差异是师资差异。过去我们读中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好老师到农村去了,但今天特别是90年代以后,孔雀东南飞,好老师都往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去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通过政策或者说强制性地让他们下去,在待遇上也要考虑到,越困难的地方、越艰苦的地方,应该给他个人待遇更高,才会吸引一些优秀教师到农村去。而不是说行政式的,三年、五年的,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2012-3-6
20:24)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中国经济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24)
中国经济网记者 说:我代表中国经济网的网友问沈健代表。去年一段时间以来校车连连出事,在今年的两会民意调查中,校车安全成为了民生热点之一。请问沈健代表,目前江苏省校车普及和运行情况如何?您认为该如何避免“校车安全”成为短期的“政绩工程”?政府方面该如何探索建立校车投入和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2012-3-6
20:24)
沈健 说: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注,希望尽快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去年个别地方,包括江苏苏北丰县发生了校车交通事故问题,当然主要是驾驶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个别的的交通事故,导致了15名小学生的死亡,这使我们感到非常痛心。江苏现在的校车情况大体有四种:一是学校自购的,作为自用车;二是由专业的校车公交化的校车;三是学校包租的车辆;四是学生家庭自发和社会上的一些营运组织签订合同提供的校车。大体是这四种情况。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出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管理不够到位。
(2012-3-6
20:25)
沈健 说:第二是非法营运的车辆比较多。第三,在营运过程当中一些违规操作,比如说超载,超速,不顾道路和桥梁的安全,走一些不好的路线,导致一些问题。第四,在这方面监管的交警警力不足。江苏省有12000多个小学、初中等教学单位。我们觉得下一步要加强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以前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江苏省有无锡模式,也有张家港模式,也有句容模式,也有六合模式。我们把各地好的做法总结起来,下一步准备这样做:一是由政府统筹,二是专业管理,三是市场运作,四是财政补贴,五是社会协同。
(2012-3-6
20:34)
沈健 说:我再具体解释一下。因为这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政府牵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校车的营运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市场行为,所以在这一点上只能按照市场经济运行,但是财政必须补贴。另一方面必须专业管理,比如说公安部门就要对车辆的安全、驾驶员的专业培训、年检等负起责任,交管部门必须把车辆管理,比如核载、限速、规定的线路这些方面管起来。最后一个社会协同,学校要跟社区、跟乡村一起,在校车接送过程中共同把孩子们管好,最后送到社区或者乡村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校车这个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事关教育的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012-3-6
20:34)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沈厅长,沈厅长的分析介绍非常入情入理,从沈厅长的分析理解,我觉得我们校车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知道邓校长和方校长你们两位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2012-3-6
20:36)
方青 说:我们千万不能把校车作为政绩工程。因为这个事情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安全,现在大家特别操心这件事情。校车不是学校的车,刚才厅长讲到的整个过程我很赞同,要有专门的管理,由政府来做这件事情,学校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余力,又管路上、车子运营的情况,学校毕竟要给大家腾出精力搞教育。
(2012-3-6
20:36)
邓秀新 说:要做好这个事情,任重道远。我们国家地区差异比较大,江苏还比较好,到西部一些省份,特别是西部的山区,其道路的状况、财力状况。我们国家1亿孩子,大家可以算一下,这笔开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来说还是很大一笔开支,所以期望值不要过高,还要考虑我们的财力和国家的承受能力。
(2012-3-6
20:38)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三位代表,三位代表的分析非常好,能提振大家关注校车安全的问题,能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去。下面有请光明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38)
光明网记者 说:感谢主持人。各位代表晚上好。我代表光明网友问邓秀新代表,当自主招生走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围绕它的质疑越来越多。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什么?下一个十年,自主招生又该怎么走?还有,参加考试的农村学生、贫困学生我们都少见,这种筛选程序是不是有违公平?
(2012-3-6
20:38)
邓秀新 说:这也是这一段大家问我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自主招生也是当年有些人想解决一个一考定终身的问题而建议实施的。做了十年,今天值得大家回过头总结一下,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这是招生里面的问题之一。我觉得,只要是我们国家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想上大学的人两者之间还有矛盾的时候,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大家认为都能够接受的好方案。在目前的条件下,高考是大家认为比较公平的方案。
未来十年怎么做,总结以后再说怎么做。你提到筛选学生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果说自主招生的比例上农村孩子少,我们最近发现高考中农村孩子的比例也是在下降的,这不仅仅是自主招生的问题。刚才谈到了农村教育的问题,它不仅仅是自主招生造成的,说自主招生制度设计里面出了什么偏好城市孩子的倾向,不存在。当然这里面怎么改进,现在有很多学校自主在考。当时大胆地试,也是想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发掘人才。但是发掘人才是比较难的一个事,它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说他是人才,他不是人才。每个家长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我的孩子是最有才的,我的孩子应该上某某大学。这提的问题非常好,但是你要问我明年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一下子也回答不出来,我觉得应该好好总结一下。
(2012-3-6
20:39)
主持人 钟雪泉 说:沈厅长作为政府部门领导有什么反馈吗?
(2012-3-6
20:39)
沈健 说:实际上我也长期在高校工作,从担任教育厅长,作为行政部门一个公务员来讲,对于这个问题我这样看。首先,高考首要的任务是为高等教育选拔专业性人才培养对象,因此选拔性的考试中首先应该更多地发挥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我认为这是一个方向。第二,我们现在实行的是高中阶段以围绕课程标准,是否达到要求的能力水平测试,这和高考的选拔性测试混为一谈,所以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弄不好,就会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出现了负担过重、应试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进行一个顶层设计。然后根据高考对高等教育专业性人才的选拔测试,和我们基础教育到高中毕业以后是否达到了高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这样一种能力水平的测试,要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样一来这些问题可能就简单得多。
(2012-3-6
20:43)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中国新闻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44)
中国新闻网记者 说:我代表中国新闻网网友问方青代表,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穷孩子已经很难跳出“龙门”,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新的教育纲要有没有对农村教育加强这方面的规划或者引导?能不能让更多优秀教师支援一下落后地区,并成为一种制度贯彻下去。
(2012-3-6
20:44)
方青 说: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跳出龙门”还是“跳出农门”,对于这个现象不做分析,我可以说两个个案。我记得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父母是这样教育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女儿,“你要努力学习,考出去,跳出农门”。我们真的认真学习,真的跳出农门了,就有工作了,不用在田地里那么辛苦了,那时候就这么单纯。可是那天我有一个学生,他现在再过几个月就大学毕业了。我问他毕业后干什么。他非常迷茫。我说你有没有打算?他不知道。我说你心里怎么想的?因为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小学里就在我的班里。他说我爸爸妈妈一直跟我说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他就只知道努力学习,所以他努力学习考入大学。大学里他努力学习,想考研究生。但这次研究生他没有上。所以我问他接下来做什么,他不知道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也许这里面有就业的意思,是不是指农村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就业难。我是这么猜测。如果是这样的问题的话,我感觉这里面一定会存在家庭背景的问题,这些都有影响的。但是作为我们自己,我感觉现在我们也要面对现实,面对现实我们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父辈的顽强的精神,因为人的一生发展并不是决定于这一次或者怎么样,起着决定因素的还是一个人的坚韧的意志和精神
(2012-3-6
20:47)
方青 说:再说下面这个问题,纲要对农村教育是否有所加强。规划纲要中对于发展农村教育绝对是最浓重的一笔。第三个问题是教师交流这一块。在金东区我们这几年是这样做的,我们金东区的学校可以说都是农村的学校,我们有一个开发区,里面都是城市的学校。我们这两个区就进行交流,开始的时候交流时间是一年,现在延长到三年。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好的效果,就是能够让城市和农村的校园文化得到很好的交流,而且农村老师的朴素的、勤奋的精神也感动了城市的老师们。所以这个做法是可以贯彻下去的。谢谢。
(2012-3-6
20:49)
沈健 说:我很愿意就这个问题做一个补充说明。刚才方校长说得非常好,她的一些观点我完全同意。我想补充说明,有关农村教育,目前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及如何缩小这个差距,我们刚才已经做了说明,不再重复了。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统计的数据,也要考虑到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的进程。因为在当初,我也注意到了,有关的教育刊物提到,在50年代的时候如何如何,但是5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比例只有15%,现在我们的城市化比例已经超过55%,我们很多的原来所谓农村孩子已经到了县城上学,因此这里面统计的人口数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必须要注意到。
第二,教育规划纲要,刚才已经分析了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相对于城市教育的差距,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这个差距。比如讲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江苏省有六大工程,还有寄宿制儿童的学校建设工程和全国普遍实施的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教师培训计划等等一系列的,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对农村教育的加强提出了安排,这个是一系列措施,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对薄弱地区的编制,如果已经超编了,还可以实行特岗计划。另外还组织了优秀的大学生志愿到农村工作一到两年等。这些都会进一步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2012-3-6
20:53)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法制网提出网友问题。
(2012-3-6
20:54)
法制网记者 说:各位代表晚上好。法制网的网友给沈健代表带来这样的问题。他说,曾几何时,“教育产业化”风靡教育界和经济界,不少人憧憬着这块教育的“大蛋糕”,但在有人追捧同时,“教育产业化”成为了许多人质疑和批评的靶子。在中国,教育可以产业化吗?应该如何客观看待“教育产业化”呢?
(2012-3-6
20:54)
沈健 说:这个问题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但我们是从教育来议教育。我认为教育首先是公益事业,尽管它有一些产业的现象,但是首先是一个公益事业。这在任何国家,任何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是无可非议的。市场经济无时不对教育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会存在一些产业,但是绝对不应该把它产业化。
(2012-3-6
20:55)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两位校长,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在产业化中应该是受益的。学校有什么想法吗?
(2012-3-6
20:56)
邓秀新 说: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中间确实有一段要产业化,90年代大量的教师是为生存,为温饱在工作,不是为了崇高的事业在工作。今天国家财力好了,对教育投入加大以后,大家回过头来看,当时一些做法确实不好。但是任何一个事儿都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今天我们再回过头看的时候,觉得那个时候确实有一些不妥。
(2012-3-6
20:57)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国际在线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0:58)
国际在线记者 说:感谢主持人,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这里有一位网友是一名农业专业的大学生,他想问邓秀新代表,目前在中国大学中,学习农业的大学生生源是否充足?像他这样学农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怎样?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学习农业没有什么前途,对此您怎么看?
(2012-3-6
20:59)
邓秀新 说:谢谢大家关心农业,关心农业大学。农业大学这两年的生源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教育部管的学校。什么原因呢?就是近两年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就是对农的偏见在慢慢校正。最近几年家长们到学校一看,校园很美丽,教学秩序非常好,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非常好,所以学生生源慢慢好了。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尽管叫农业大学,但它有一部分是近农非农专业,比如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学、农村法学等这样一些专业近农非农的专业。因此今天农业大学的学生的就业率是比较好的,像我们学校,在学生毕业半年以后统计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新型的农业人才。我们国家的农业也在发生大的变化。大家印象中,农业好像是为大家提供吃、提供猪肉、提供粮食的。今天的农业不再简单提供食物或者棉花这样的东西,它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休闲产业,农业功能在拓展,还有一些工业原料产业。因此我觉得未来农业人才的需求会有几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由过去简单的教学生怎么种地,怎么种更高产的作物,怎么养猪,长得又肥又快,今天变成了农业产业。所以未来人才在需求方面会有大的变化,一个是复合型人才,做农业经营和贸易的人才,特别是农业国际化以后,贸易量会越来越大。二是高等的人才,就是改良品种或者研制一些新技术的人才。此外还有一些能够动手的人才。因此农业人才的方向和过去相比有一些拓展。
(2012-3-6
21:00)
邓秀新 说:当然农业院校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要提高农业院校人才的素质,有几个方面也需要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农业院校自己的造血功能比较弱,因为面对的产业是弱势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政府补贴的产业,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关注。另外农业院校招的农村学生比较多,贫困学生比较多,也需要政府或者各种组织给的支持多一些。第三,农业院校面临着实习难的问题,联产承包以后,原来的农场、园艺场都基本上变成个体的,特别是在南方,一家一户几亩地,过去可以到农场实习,现在实习比以前难多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和学校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2-3-6
21:03)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邓校长的回答。听了邓校长的回答,觉得农业大学越来越强了,越来越有影响力。下面请法制网提出问题。
(2012-3-6
21:03)
法制网记者 说:感谢主持人,我们法制网网友非常关注方青代表的议案,他向方青代表提出这样的问题。您今年带来的议案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如何融入中小学课程,请问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怎样让教育元素与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使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呢?
(2012-3-6
21:08)
方青 说:感谢这位网友对我的关心。提出这个建议,原因有两点:一是十七大去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在教育规划纲里也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二是我自己多年来的探索,一种思考、一种实践,而且现在也渐入佳境。怎么样让教育元素与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呢?我认为教育元素指的就是做人做事,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词是“爱国与创新”。
怎样让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从我自己这么多年的做法,我校的做法,也还是这样,就是一定要把这个融入课程,因为课程具有一种系统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我们说德育,总是感觉到它很空,为什么空?因为没有抓手。在学校除了营造一种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在我们学校里面走进来,我的学生、家长每天走进来,你看见最高的地方就是“爱是最美的语言”,这句话不是给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的家长,过往的行人都看,希望他们用爱的语言和他们交流。然后是在侧面是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希望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能够把这份爱、这份德进行传递。在走进校门你会看见立在地上的就是像雕塑一样的五个字“爱在每一天”,我想告诉大家就是爱是可以践行的。
融入课程里面,我们学校就有一套教材,比如说我们分成三段,低段的是“关爱自己”,从自身的礼貌、卫生,从对自己生命质量的关注和爱做起。在中段的孩子,就是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在高段就是关爱环境。我今年的建议里有一条,要把感动中国里面的这些故事编写成册,作为一套教材给学生们使用。我们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在做这件事情了。谢谢。
(2012-3-6
21:10)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两位校长有什么补充的。
(2012-3-6
21:12)
中国人大网记者 说:谢谢主持人,中国人大网的网友向方青代表提出问题,您一直从事农村教育,现在很多农村看不到教育类电视频道,农村的孩子们看不到中央10套、7套和中国教育频道,看不到世界地理类节目。他们也付不起费用。农村也没有图书馆,各种培训,请问如何保障农村孩子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谢谢。
(2012-3-6
21:13)
方青 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要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应该都有不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方针。比如说我们浙江省,我们在全省各个农村都推行了“书香家庭”、“农家书屋”建设,在各个学校都推行“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把图书角分布到各个角落。我现在想跟家长们说,现在你们所能够立即上马的就是“书香家庭”,这是可以做到的,让书香真正浸润孩子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关于培训班的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有些培训班我们不要盲目追随,不要放大培训班的教育效力。对于真正发挥孩子兴趣特长的培训项目可以因地制宜。我们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充分弘扬一种乡土人文,多多邀请草根专家培训。比如民间的武术、乐器、书画、剪纸等等,不但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还能够让他们受到国学熏陶,有一种传承。
(2012-3-6
21:14)
主持人 钟雪泉 说:关于农村教育看不到教育频道的问题,沈厅长有什么想法吗?
(2012-3-6
21:14)
沈健 说:政府肯定应该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以解决。但是各地情况可能不一样,像这种情况,江苏不存在,我们倒是觉得在江苏是怎么样让这些设施都能让学生,如果住校或者在家里面,不要整天埋在家庭作业里面,能够让他们安排时间收看这些节目。
(2012-3-6
21:16)
主持人 钟雪泉 说:谢谢沈厅长。下面有请法制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1:16)
法制网记者 说:感谢主持人。法制网友带来了一个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网友的名字叫“疲劳小白兔”,请问三位代表,教育改革提了这么多年,说了很多次,不许额外给学生补课、增加课业负担。可是我们的学校现在补课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班主任甚至要求班里的同学必须参加自己的补习班,请问代表们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2012-3-6
21:17)
沈健 说:这涉及到现在我们社会广泛关注的就是给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确确实实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了有些地方我们调研的时候,学生有的是极端的一天只能睡五小时。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调研,下课以后问学生,你们上了哪些课,你最喜欢什么课,是体育课还是科学技术课?这个学生像回答脑筋急转弯一样,说我最喜欢下课。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必须要改革。如何改?一是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三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没有必要在课程标准外再为了区分学生出一些难题、偏题。四是严格控制各类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五是希望社会包括家庭和我们共同实施。
(2012-3-6
21:17)
沈健 说:刚才也谈到了人才观的问题,邓校长讲的很好,关键看怎么认定“才”。就我们来讲,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需要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学术型人才,也需要邓建军这样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刘翔、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也需要宋祖英这样的舞台上的明星。只要是在你的个人兴趣、爱好的行业当中执着追求,不断努力,你就能够成为人才,就像中国老话当中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这里面讲到学校补课,特别是有的班主任甚至于要求班里同学必须参加自己补习班的情况,这是教师队伍当中师德教育中明令禁止的,我们江苏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以后,我们有一些学校已经在自己的教师管理规定里和绩效工资考核的规定当中明确写清楚,严禁有偿家教,一旦发现以后,将给予什么样的处分。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是支持学校这样做的。
(2012-3-6
21:17)
方青 说:对于这个问题,各种因素,家庭,社会都有。我们金华如果发现有老师违规补课的,全市报纸上都要公开批评,然后还要降级这样老师的职称。我们找到了问题要有解决办法。我们是这样做。比如说作业量,大家说的课业负担,我们要看怎么样才叫负担。如果把很多东西当做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来做,会感觉一点也不累,如果他不愿意,你给他一点点,他就感觉是负担。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存在。要布置作业,老师必须先做,你花了多少时间,我们都有记录的,然后必须要全批,你布置得多,你批得也多,然后还有反馈。通过这个提高课堂效率,用这些方法来给学生减负,又不能减质量,就是“轻负高质”。
(2012-3-6
21:18)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人民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1:18)
人民网记者 说:人民网网友请问沈代表,您认为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如何学习国外好的教育经验?谢谢。
(2012-3-6
21:18)
沈健 说:江苏省在制定江苏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做了一个很好的国际比较研究,就是把西方发达国家,相当于我们江苏人均GDP时的教育状况和以后的发展,包括教育科技、经济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以后,它的教育是如何应对调整的,我们做了全面的综述,和江苏现在的情况做了比较研究。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真正学到国外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新鲜的东西。真正需要我们学的很多,在我们教育当中最主要有这几点,一个是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如何尊重他的个性发展,这是我们教育当中要注意的。第二,在学习和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批评性的思维,这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奠定基础的。第三,我们现在在进行知识传授,掌握知识这一点上,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球是成功的,这一点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在保持优势的同时,还要增加他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就这三点。
(2012-3-6
21:19)
邓秀新 说:就高等教育这一块,和国外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首先政府要学习如何放权,让高等院校有更多的自主权。作为学校方面要学习的也很多,教学理念,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入学这块,怎么改变招生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切切实实发挥他的才智,能够选到好的人才进来,因材施教。另外要学习的就是校园管理,如何提供安全、经济和高效的校园。换句话说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氛围里面学习。
(2012-3-6
21:19)
主持人 钟雪泉 说:下面有请中国广播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3-6
21:19)
中国广播网记者 说:各位代表好,在刚才的访问过程中,中国广播网的网友“悦心之人”提问,请问各位代表,你们认为如何保证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能够被高效利用,同时也避免出现一些腐败和造假行为?
(2012-3-6
21:20)
邓秀新 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特别是国家GDP达到4%用于教育以后,大家关注到这笔钱不小,2万亿,如何把这笔钱用好,不仅仅是说要高效利用,也是对老百姓负责任。就我自己的体会,首先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过程的管理,是首先要做的。另外,刚才说如何防止腐败,可能和这个有点联系,但是防止腐败不仅仅是经费问题,中间很多过程,所以高校出来了一套如何防止风险点的做法,最近几年各个部门都在查找可能的风险点,包括招生、就业、资金使用等等,每个风险点防范,这样能够保证这笔资金使用得好一些。
(2012-3-6
21:21)
方青 说:我觉得可能是过程的监管很重要。
(2012-3-6
21:21)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说:我们网友“小赖”同学提问,说现在有很多小学生和家长围绕“小升初”团团转,上不少校外的培训班,把时间、精力、金钱全都投进去了,怨声载道,又无可奈何。请方青老师和沈健厅长分别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谈谈,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转变这种“小升初”的状况?
(2012-3-6
21:24)
方青 说: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们对这种培训班也不要盲目追随,也不要放大它的效应。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投入多少就能够产出多少的,这一点要正视。比如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肯定要开办家长学校,想让孩子天天向上,家长要好好学习,要转变家长的育人理念,要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
刚才谈到了学习国外好的教育经验,很多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去,我去英国、德国也考察了几所学校。他们问我以什么目的去看,我没有任何目的,我就是去学习、去感受,回来以后我就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哪儿不够呢?那个校长办公室里面满满地贴着每个学生的信息情况,我随意指了一个,他说这个孩子吃哪样菜是过敏的。他走出来遇见另外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耳朵失聪的,他上课和这个孩子交流就必须佩带一个辅助设备。这一点我感觉到我做得不够。我回来之后要把这个想法跟我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说,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孩子。我们校园也是一样,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关心老师。这样乐融融的,像家园一样的学校就足够了。所以不要去追求一定要怎么样,我们的孩子苦,苦在哪儿?就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赶着他、追着他,在跑,从小学跑到初中,初中跑到高中。正因为这样,所以跑到大学之后,早就想跑到大学了,跑到大学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2012-3-6
21:24)
沈健 说:由于现在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希望自己的孩子普遍接受比较好的教育的需求,因此我对现在许多家长安排学生围绕小升初不断给他加压,参加各类培训,花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这个情况我确实理解。这个问题的解决,长远来讲,理念、制度安排上,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最重要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学生,真正让家庭相信这一点,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问题是现阶段,我们只能采用一个行政的方式,这可能也是矫枉过正,严禁各种各样的小升初考试。如果说大家都认同了以后,校外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也就没有那么多市场了。但是这一点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电话,家长电话是希望我们管管,最好其他的孩子都不要去补习,我的孩子再看要不要补习。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的根本扭转可能会延长。所以希望社会和学校和家庭,当然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共同努力,彻底扭转,真正给青少年有一个愉快的,能够激发起他兴趣的,同时有了兴趣以后,他自愿去刻苦学习的一个成长过程。
(2012-3-6
21:25)
主持人 钟雪泉 说: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与网友在线交流就到此结束,感谢三位代表的精彩回答。感谢广大网友的参与,同时也感谢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3月8日同一时间,新闻中心还将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一些工人农民代表在此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2012-3-6
21:26)
中新网报道 说:本次网络访谈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2012-3-6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