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2012-3-10 18:44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定于3月11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将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中新网届时将进行实时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全国政协副主席 郑万通:2012-3-11 09:01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杜青林、陈奎元、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郑万通、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郑万通:2012-3-11 09:01
今天上午会议的议程是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将有16位委员作大会发言。首先请张鸣起委员发言。陈福今委员准备。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 张鸣起:2012-3-11 09:02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依靠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劳动 充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张鸣起:2012-3-11 09: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劳动者在我国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靠的是战天斗地的劳动激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经济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靠的是开拓进取的劳动精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从率先走出危机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靠的仍然是共克时艰的劳动信念。
张鸣起:2012-3-11 09:03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社会功利心态和投机倾向有所抬头,不少人存在一夜暴富的心态,不愿意从事具体劳动;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明显偏低,劳动者的地位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相称。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张鸣起:2012-3-11 09:03
一、在社会发展中更加鼓励劳动创造,努力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良好氛围
张鸣起:2012-3-11 09:0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劳动致富,仍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广泛开展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使通过劳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真正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和普遍追求,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张鸣起:2012-3-11 09:05
应制定出台更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人才和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遏制各种市场投机行为;减轻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小型微型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不断扩大和稳定就业。
张鸣起:2012-3-11 09:05
二、在社会分配中更加重视劳动,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张鸣起:2012-3-11 09:07
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科学论断告诉我们,财富的形成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劳动是生产要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最有创造力的要素,是创造财富最主要的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等人的因素相对于物的因素的作用日益突出,贡献率日益增大。应高度重视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张鸣起:2012-3-11 09:07
应推动全社会支持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问题。应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劳动者技术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并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
张鸣起:2012-3-11 09:08
三、在社会关系中更加尊重劳动者,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张鸣起:2012-3-11 09:09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协调稳定程度影响并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应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重视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劳动立法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着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
张鸣起:2012-3-11 09:10
应充分发挥职代会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管理作风、管理理念深刻转变,不断扩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事务中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应建设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引导企业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人文关怀,引导职工关心热爱企业,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以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和谐劳动关系。
郑万通:2012-3-11 09:10
请陈福今委员发言。何志平委员准备。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陈福今:2012-3-11 09:11
各位委员,我代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
陈福今:2012-3-11 09:12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越来越惠及广大民众。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古蜀道沿线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遗址被不合理占压,整条文化线路的生存面临威胁。
陈福今:2012-3-11 09:13
比如,新疆坎儿井平均每年干涸32条,照此速度,不要20年坎儿井将全部干涸。再如,一些博物馆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损毁严重。尤其是“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拆除式维修”等文化自残事件屡有发生。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的热议,再次反映出在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陈福今:2012-3-11 09:13
文化遗产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近些年来,我们委员会先后组织了大运河、杭州西湖、滇越铁路、新疆坎儿井、川陕古蜀道、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调研,深感必须怀着对文化遗产敬重、敬仰、敬畏之心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陈福今:2012-3-11 09:14
一、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上。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科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陈福今:2012-3-11 09:14
南方有一位市长,在旧城改造中发现一片历史街区,马上就下令停止拆迁。他说,再过若干年,我在任期间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人们不会记得了,但把这片历史街区保护下来,人们或许还记得我。如果把它拆了,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番话实实在在,提醒我们要把传承文化遗产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科学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陈福今:2012-3-11 09:15
二、加大文化遗产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力度。文化遗产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正是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13个部委和沿线8个省市共同组成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以及有关机构,相关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建议国家成立统一高效、职能明确、分工到位、协调有序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筹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
陈福今:2012-3-11 09:16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工作。抓紧修订《文物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博物馆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视并制定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等专项保护和管理条例。对已经颁布实施的《非物质遗产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落实。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陈福今:2012-3-11 09:17
四、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一要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利用,使之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二要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氛围,防止过度开发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演义”,少些“戏说”,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要保真打假,加大执法力度,反对制造假古董,在鉴赏、评选、收藏活动中不给赝品以立足之地。
陈福今:2012-3-11 09:18
五、重视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申报世界遗产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坚决防止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有一处景区,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领导就提出:一要修建索道,二要景区整体上市。这样急功近利,后果将不堪设想!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地方政府当即作出“文物不破坏”等“六个不”的承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得到国际国内的赞许。
陈福今:2012-3-11 09:18
六、加强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力量,在条件具备的高等院校增设有关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也应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支持建立中国文化遗产技术学院的建议,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各类急需的专门人才。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09:19
请何志平委员发言。杨桦委员准备。
香港特区政府原民政事务局局长 何志平:2012-3-11 09:23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五是五不是”》。
何志平:2012-3-11 09:23
一个社会当中,公民对慈善事业的捐助,是民心向背的反映,也是归属感的象征。《尚书》中治国名言,“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放至社会慈善事业,意味着做慈善的人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和高尚品德,才可以妥善利用社会财富,为社会缔造多种的发展资源,令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有效的帮助,令国家和谐、人民欢乐。
何志平:2012-3-11 09:23
但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根本目的不在于赚钱,也不能够赚钱,更不是为政府省钱,而是透过大型的劝捐和捐献活动,凝聚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金钱之外,还有爱心,更有文化。儒家以仁义为本,民间组织自发承担慈善救济的事业与工作,是中国的传统,也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的需要。
何志平:2012-3-11 09:23
近30年来,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增长快速,国人的慈善意识相应提升。然而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彻底暴露出中国慈善事业的不足与误区。我以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应遵循“五是”与“五不是”原则:
何志平:2012-3-11 09:24
一、社会慈善事业是“救济式福利”,不是“权利式保障”
何志平:2012-3-11 09:24
“权利式保障”是一种基本人权,譬如粮食、房屋、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本生存要素,属于每一个国家公民都有权利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必须要由政府负责,是政府行为。“救济式福利”是出于人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向政府未能够照顾、而又迫切需要被施以援手的弱势社群进行拯救,保证其基本生活得到满足,需要民间团体协助处理,是社会民间行为。
何志平:2012-3-11 09:24
二、社会慈善事业是“社会投资”,不是“赚钱生意”
何志平:2012-3-11 09:24
社会慈善事业是以爱心为主,投入大量的民间金钱、人力、时间、空间、各种平台和关系,以及社会上种种可调动的资源,帮助弱势人群,照顾政府社会福利保障系统之下的“漏网之鱼”,但绝不是以此为本,赚钱分利。过去很多慈善团体打着“慈善”旗号,利用善信大德的信任,将募集的资金放入自己口袋,或扣除大量的行政费用,变成“管钱的大吃大喝,没钱的没吃没喝”。不但违背辱没了捐赠者的良好愿望和仁爱之心,属不仁;而且侵吞扑灭了弱者的救济与残存的希望,属大不义。
何志平:2012-3-11 09:25
三、社会慈善事业是“配合”政府,不是“对立”政府
何志平:2012-3-11 09:25
民间的社会慈善事业与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应是互补而非互斥。在西方,有很多非政府民间团体,采取与本国政府对抗性的政策,推行慈善事业,或打着慈善的旗号,做别有用心的工作。这些行为,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有碍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在中国实行的“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民间慈善力量是天然的可以对政府保障水平作出补充的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保障力量的不足,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理应形成互补配合关系。
何志平:2012-3-11 09:25
四、社会慈善事业是救济“小众”,不是平衡“大众”
何志平:2012-3-11 09:26
慈善事业是福利而非权利。权利是人人都能够享有的,而福利是有需要的人才可获得的。在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安全系统以外,政府未能顾及周全的范畴下,部分人士没有得到政策的恩惠,就需要通过慈善事业来弥补政策的不足。因此,慈善事业的受众对象,是政府政策未能覆盖的小众弱势之群,而非大众社群。倘若是大众集体需要的,那应是政府出面协调供应,最终变成全民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政府行为。
何志平:2012-3-11 09:26
五、社会慈善事业是“阳光操作”,不是“黑箱作业”
何志平:2012-3-11 09:26
做慈善事业最重要的是公信力,用钱不当是当前中国社会慈善事业最大的敌人。想做好事的人很多,但大多担心自己的钱能不能真正帮助到他人。一旦发现钱被挪用买了高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在高档酒店请客吃饭,甚至被贪污,从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社会慈善事业必须“透明化”,在“阳光”下运作,公开慈善款物的收支情况,包括善款筹集、管理、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提升公信力,使大家敢于慷慨解囊。
何志平:2012-3-11 09:27
当务之急,是重塑中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推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使之与国家社会保障计划相配合。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09:27
请杨桦委员发言。王兴东委员准备。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 杨桦:2012-3-11 09:27
各位委员,我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
杨桦:2012-3-11 09:3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前途。近几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的多次调研,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突出表现为:
杨桦:2012-3-11 09:31
第一,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与1985年相比,2010年我国7至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显著增长,但肥胖率也增长了7.9%,尤其是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4.2%,“小胖墩”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安全临界点”。青少年时期出现超重、肥胖,将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大大增加,这对整个民族身体健康将造成极大危害。
杨桦:2012-3-11 09:32
第二,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与1985年相比,2010年我国7至18岁城乡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下降了近10%。小学生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8.2%、10.3%和10.9%。中小学男生引体向上最大降幅达到40.4%。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
杨桦:2012-3-11 09:32
第三,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9%,初中生为67.3%,高中生为79.2%,大学生为84.7%。我国“眼镜娃”的比例高、增幅大、低龄化,已居世界前列。青少年视力不良已严重危及我国人口质量,导致征兵、航空、航海等特殊行业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
杨桦:2012-3-11 09:32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形成的应试教育现状,必然以牺牲青少年体质为代价。
杨桦:2012-3-11 09:33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3.5%的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这与中央文件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相差甚远;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008年,某省会城市的2000余所中小学校,400米标准田径场仅有38块,比例不足2%;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诸多省市缺额达1/5以上;加上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也大打折扣。
杨桦:2012-3-11 09:33
以上状况,如不给予高度重视,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将成为民族之忧、民生之痛、国家之患。
杨桦:2012-3-11 09:33
为此,我们建议:一、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分值。
杨桦:2012-3-11 09:33
二、进一步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系统规划和法制建设。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
杨桦:2012-3-11 09:33
三、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增加学校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进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优先向学生开放。
杨桦:2012-3-11 09:34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面向未来,我们务必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长远谋划,让我们的民族健康茁壮地走向未来。
郑万通:2012-3-11 09:34
请王兴东委员发言。麻建国委员准备。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电影公司一级编剧 王兴东:2012-3-11 09:34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如何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王兴东:2012-3-11 09:34
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如何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我想从“平常人、正常心、寻常事、经常做”提出建议如下。
王兴东:2012-3-11 09:40
一、雷锋是平常人的典范
王兴东:2012-3-11 09:40
文化大革命期间,从神化领袖到神化雷锋,认为雷锋是精神圣人,近乎完美,高不可攀。一位22岁的青年人,他没有久战沙场的英雄壮举,也没有超凡的天才发明,雷锋不是圣人,学雷锋常态化,首先要认识到雷锋是平凡人。
王兴东:2012-3-11 09:40
雷锋精神的魅力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我采访他的战友们,总结出雷锋有五种精神:一、忠诚信仰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报国精神”;二、助人为乐热心奉献的“傻子精神”;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四、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约箱精神”。对全国人民来说雷锋是一个有亲和力、有吸引力的人,是一个可敬可爱可信赖的人,是全国人民都可以学、都可以效仿的道德楷模。
王兴东:2012-3-11 09:40
评判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不是看少数精英人物的精神境界所达到的高度,主要看社会大众普遍相信并恪守的道德底线。雷锋精神既不高深也不玄奥,因此,是不难学的。
王兴东:2012-3-11 09:41
二、宣传雷锋事迹要有正常心
王兴东:2012-3-11 09:41
常态化就不能搞一阵风,三月刮过一场空,更不能把雷锋搞成政治宣传的“变形金刚”。提倡节约时,说雷锋是艰苦朴素的典型;市场经济来了,又说雷锋也有皮衣和手表。
王兴东:2012-3-11 09:41
“雷锋不是筐,什么都能装。”我曾看到口号“计划生育学雷锋”,雷锋没结婚,也没有孩子,这个口号缺乏针对性。因此,宣传雷锋精神要抱有正常心态,要实事求是,随意的演绎、异化会损害雷锋的形象,让群众觉得不可信,不可信则不可学则难以常态化。
王兴东:2012-3-11 09:41
我建议,结合学习《宪法》学雷锋,《宪法》第二章从第33条到56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雷锋模范地践行了。比如,公民有劳动的义务,他从湖南积极投身到鞍钢参加劳动建设。公民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职责,他积极入伍尽到了服兵役的义务。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雷锋节约箱做得好。
王兴东:2012-3-11 09:42
特别是五十三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雷锋做得最出色。他是抚顺市的市人大代表,情系群众,为帮助灾区主动捐了自己攒的100元钱。《宪法》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雷锋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模范公民,结合学习《宪法》学雷锋,更有普遍的和久远的作用。
王兴东:2012-3-11 09:42
三、学雷锋要从寻常事做起
王兴东:2012-3-11 09:42
学雷锋从小时候学起,从小事情做起。郭明义、丛飞、徐虎等都是从小时候开始,从小就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从不挥霍铺张。让座位是寻常事。一位退休女工看过《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座谈会上哭着说,她年轻时学雷锋,几乎没在公共汽车上坐过,如今老了,却没人给她让座。学习雷锋,扶老携幼,就从让座位这样的寻常事学起。
王兴东:2012-3-11 09:42
雷锋是中国传统美德孕育出来的好人,要结合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故事,从小教育孩子,不因善小而不为,长大就不会做“地沟油”、“染色馒头”之类的缺德事了。播种精神的种子,收获品格的力量。
王兴东:2012-3-11 09:44
四、学雷锋要干群一心经常做
王兴东:2012-3-11 09:45
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需要时间来理解上个世纪的雷锋。要认真带头学习、起表率作用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对学雷锋的最大疑虑是“民学官不学”,尤其是有些人要求别人学雷锋,自己却以权谋私,牺牲群众利益。学雷锋,关键看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带头学,就得有“朱德扁担”的精神,拿出行动来。经常做,就得像孔繁森、杨善洲那样,情系民心,为民解难。
王兴东:2012-3-11 09:45
因此,我建议学雷锋首先从领导干部做起,当好人民的勤务员,面向困难群众“手拉手、一帮一”,经常做,公开做。干部向孔繁森学习,群众向郭明义学习。使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永远奠定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09:46
请麻建国委员发言。杨澜委员准备。
致公党江苏省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 麻建国:2012-3-11 09:46
各位委员,我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吸引华侨华人回国创业》。
麻建国:2012-3-11 09:46
5000万华侨华人是中国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资源。30多年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投资创业的企业约占我国外资企业的70%,投资额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
麻建国:2012-3-11 09:46
随着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工作、居住及探亲旅游越来越多,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才、资金、技术等深层次交流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华侨华人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不能满足华侨华人探亲、旅游、访问、投资、工作等跨国流动的需求。如对持有中国护照的华侨来说,1986年颁布的公民出入境管理办法仅对回国定居作了规定,但由于华侨在国内没有户籍和居民身份证,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麻建国:2012-3-11 09:46
二是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因资金来源于境外,都被定性为外资企业,申办程序上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手续,经营上受到诸多限制。同时,现有的一些投资保护规定在操作中难以兑现,损害华侨华人投资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涉案金额和案件的复杂度呈上升趋势。
麻建国:2012-3-11 09:47
三是针对华侨华人的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信息渠道较窄,华侨华人对国家政策、产业导向等无法深入了解,难以在更高层次和更深层面上充分发挥才智和能力。为此,我们建议:
麻建国:2012-3-11 09:47
一、颁发华侨华人特别身份证件,便利他们回国创业和居住
麻建国:2012-3-11 09:47
1.借鉴印度“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的做法,颁发海外华人华侨特别身份证件,在创业就业、项目扶持、子女教育、医疗服务、购买住房、出入境程序办理等方面享受国内公民同等待遇;或借鉴《港、澳、台同胞回乡证》的做法,实施华人华侨回乡免签。对于无犯罪记录的申请人,由本人及在国内的亲属提出申请,并经原户籍管理部门证明,可领取《华侨华人回乡证》。
麻建国:2012-3-11 09:48
2.积极探索,设立和颁发外籍华人居住证件,持该证件可多次进入中国大陆,居住期限不限。海外华人可在经济上、教育上享受大陆居民的一些权利。
麻建国:2012-3-11 09:48
二、健全投资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吸引华侨华人回国创业
麻建国:2012-3-11 09:49
1.以中办、国办两办发文形式出台《关于加强保护华侨华人投资权益工作的意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权威,推动华侨华人投资权益保障相关机制的建设。
麻建国:2012-3-11 09:49
2.对华侨华人创办企业的审批制改为适度宽松的核准制或注册制,特别是对华侨华人创办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企业要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并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享受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其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其回国创业积极性,保障华侨华人知识产权权益,并提供法律培训和咨询服务。
麻建国:2012-3-11 09:49
3.设立国家级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基金,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丰富经验与管理才能的华侨华人,允许其申请最低限额的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华侨金融机构,为华侨华人创办企业提供抵押担保和低息贷款等服务。
麻建国:2012-3-11 09:49
4.在海外设立华侨华人服务机构,对华侨华人提供相关的法律、政策咨询,为其归国创业提供服务。
麻建国:2012-3-11 09:50
5.提供回国创业的华侨华人在子女教育、医疗服务、住房购买等方面的国民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麻建国:2012-3-11 09:50
6.按照“区别对待、特别照顾”的原则,明确华侨参加国内社会保险的时间能合并计算和跨地域合计,享受国民待遇。
麻建国:2012-3-11 09:50
三、完善华侨华人回国发展服务体系,培育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
麻建国:2012-3-11 09:50
1.健全华侨华人创业人才和团队的服务平台,在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创业申请、资金筹措、产权认定、财务管理、团队组建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助克服“水土不服”等问题。
麻建国:2012-3-11 09:50
2.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层次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华侨华人,为企业走出国门提早储备应对国际市场和国际环境的高层次人才。
麻建国:2012-3-11 09:51
3.设立“中国国家研究员基金”,重点支持和组建包括华人华侨精英在内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性研究智囊团队,跟踪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建诤言、献良策,也通过华人华侨精英宣传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成果。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09:51
请杨澜委员发言。骆沙鸣委员准备。
杨澜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杨澜:2012-3-11 09:52
各位委员,我和万捷委员联合发言的题目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杨澜:2012-3-11 09:5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事业的积极性。近一个时期以来,建立各类文化公益组织,兴办文化非营利机构,方兴未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杨澜:2012-3-11 09:52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因而使用效率也更高。这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配置资源手段和形式单一的情况下,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高雅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艺术探索与创新等非营利领域,其独特的优势更为显著。然而在实践中,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仍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杨澜:2012-3-11 09:52
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畅。现行的社团登记管理体制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具有很强的部门管理色彩,往往存在重入口登记,轻过程监管,重部门风险,轻政府责任的弊端。与迅速发展的社会公益组织、文化非营利机构的现状越来越不相适应。
杨澜:2012-3-11 09:53
二是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不配套。对于非营利机构兴办文化事业,出资人、捐赠人、受益人等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对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运营和管理缺少法律规范,而对那些利用公共文化资源营利谋私行为也缺乏必要的惩罚。特别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税收等优惠政策,因缺乏实施细则而无法执行;一些减免税政策因程序复杂、手续繁杂而难以落实。以上种种,既挫伤了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公益组织、文化非营利机构健康、规范的发展。
杨澜:2012-3-11 09:53
因此,我们建议:一、改革现行登记管理体制,借鉴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建立培育发展社会公益组织的孵化基地做法,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公益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杨澜:2012-3-11 09:53
二、加快公益立法,明确文化公益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加强对文化非营利机构的设立、运营、问责、退出机制等方面的监管,规范其信息公开办法,以社会监督保证其服务公众的基本属性,惩治违法营利行为。
杨澜:2012-3-11 09:53
三、完善文化非营利机构认定办法,进一步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修订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制定向文化非营利机构捐赠的企业、个人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协调海关等部门对文化非营利机构接受海外捐赠免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
杨澜:2012-3-11 09:54
一个时代留下的不能只有高楼大厦。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塑造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参与文化建设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要建设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就需要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我们相信,有着五千年历史传承,善于汲取各国优秀文化经验的中华民族,通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聪明才智,使政府、市场和文化非营利机构良性互动,定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灿烂文化。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09:54
请骆沙鸣委员发言。李海滨委员准备。
台盟福建省副主委,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 骆沙鸣:2012-3-11 09:55
各位委员,我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共同塑造中华文化时代形象》。
骆沙鸣:2012-3-11 09:56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骆沙鸣:2012-3-11 09:56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我们认为,当前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两岸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更为牢固,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取得实质性进展。
骆沙鸣:2012-3-11 09:56
为此,两岸同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制度化。建议顺应形势发展,抓住难得机遇,并借鉴ECFA的成功经验,推动两岸文化层面的议题协商,适时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推动文化合作从感性向理性阶段跨越。以文化为基石,为把两岸合作提高到着眼未来的新层次创造条件。
骆沙鸣:2012-3-11 09:56
二、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这是推动两岸务实交往向广度、深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议:一是给予扶持,适当减少对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的税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帮助其吸引投资。
骆沙鸣:2012-3-11 09:57
二是在现有广告、动漫、图书、会展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合作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考虑到两岸产业优势与合作基础,可优先发展与网络信息等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如网游、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与环境艺术等行业,并延伸文化产品从创意到品牌直到销售的产业链,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骆沙鸣:2012-3-11 09:57
三是发挥两岸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评比、行业监督、协调解决会员纠纷方面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运作机制。
骆沙鸣:2012-3-11 09:57
四是严格执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更好地激发两岸同胞的创新、创意和创造活力。
骆沙鸣:2012-3-11 10:00
三、为两岸文化合作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建议:一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台湾优秀的文化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编创人才,实现在观念上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在创作手法上更加先进新颖,作品更具国际化品位,从而增强文化产业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竞争力。二是推进两岸高校与文化企业合作,将教学融入到文化产品创意、制作、发行的产业化环节中,培养多层次的新型文化人才。三是大力提升文化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其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原创精品。
骆沙鸣:2012-3-11 10:00
四、努力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倡导和睦、和谐、和平的“三和文明”,应当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时代形象,将中华文化审美空间扩散到国际性文化通感。对此两岸可携手研究,共享成果。一是建议把文化交流纳入两岸关系各种交流沟通平台,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增加文化合作议题的比重。
骆沙鸣:2012-3-11 10:01
二是建议两岸相关方面充分沟通,确立文化合作专案,启动共同编写戏剧、共建博物馆、共同修复珍贵文物、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举办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共办孔子学院等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办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在交流与发展中强化文化认同。
骆沙鸣:2012-3-11 10:01
三是建议设置“中华文化大奖”,表彰两岸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
骆沙鸣:2012-3-11 10:01
四是建议营造充分发挥两岸民间团体、学术机构和文化企业的文化优势与创造活力的氛围,形成合力,借梯登高。
骆沙鸣:2012-3-11 10:01
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02
请李海滨委员发言。王正福委员准备。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海滨:2012-3-11 10:02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办大事搞大工程要适度》。
李海滨:2012-3-11 10:02
近年来,中国办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大事。我们相继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等,其他诸如国际性会议、论坛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大型活动,从各个方面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显示了当代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也显示了党和政府领导的坚强和民心的凝聚。应该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适当办一些这样的大事是应该的。
李海滨:2012-3-11 10:03
近年来,我们也建设了许多大工程,有大型水电设施、大型场馆、交通工程等,中国的高速铁路是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总和,速度之高、规模之大、线路之长都是世界第一。这些大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一些这样的大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李海滨:2012-3-11 10:03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办大事、建大工程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使用大量的民力,消耗大量的资源!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一分为二的,古人云:“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这就是说要适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治国兴邦的理念可供借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现在党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协调,也是蕴含着这样的朴素理念。
李海滨:2012-3-11 10:04
办大事、兴大工程要花大钱财。一些国际性的重大活动,虽然具体花费多少很难说清,但动辄上千亿是常见的,现在大型工程的投资上千亿的不少,上万亿的也有。归根结底这些投入都是来自国家的税收,是靠无数老百姓艰苦劳动创造的!这样的活动搞多了必然加重百姓的负担。如果这类事情适当少办一些,就可以少征些税费,“放水养鱼”,藏富于民,可以办许多与百姓生计相关的养老、医疗、济贫、住房之类的事,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李海滨:2012-3-11 10:05
办大事、兴大工程要用大民力。建大工程说到底还是要靠老百姓出力的。为了大工程的按时竣工和质量安全,老百姓要加班加点、付出很多辛劳。经常是春节刚刚休息几天,许许多多家庭的青壮劳力就要告别妻儿老小上工地干活。
李海滨:2012-3-11 10:06
大家都知道,所有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建筑工程都是质量第一的百年大计,必须保证长久的安全,来不得丝毫的、片刻的疏忽,碰到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又热衷于搞献礼工程、标志性工程,许多工人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干活。基层的领导和职工们时时刻刻都在紧绷安全、质量的弦。现在大家一起聊起来都感到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民力,让老百姓生活得轻松一些,社会才会更祥和。
李海滨:2012-3-11 10:06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相互攀比,大活动、大工程喜报连连,到处都是想争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但是,最终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多少个世界第一最终还要归结到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家人团聚,儿女绕膝,饭热茶香,生活才是真滋润,人心才是真快乐。
李海滨:2012-3-11 10:07
真心希望各级政府办大事、兴大工程要适度,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建好保障房、搞好社保医保、扶危济贫、治理污染、保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方面,让老百姓更加富裕一些,让社会更加宽松、和谐一些。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07
请王正福委员发言。闫冰竹委员准备。
贵州省政协主席特邀 王正福:2012-3-11 10:08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王正福:2012-3-11 10:0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贵州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正福:2012-3-11 10:09
但受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目前仍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比较靠后。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2.4%,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按照新的贫困标准2300元测算,贵州仍有1521万人尚未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1.9%,占贵州农村户籍人口的45.1%。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正福:2012-3-11 10:09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贵州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到贵州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对贵州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1年贾庆林主席和王刚副主席等13位全国政协领导先后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其中,5月底贾庆林主席赴武陵山区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对进一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6月初王刚副主席率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到贵州调研,提出了制定全面支持贵州加快发展、指导贵州编制好专项发展规划等建议,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王正福:2012-3-11 10:10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组织42个部门到贵州进行专题调研,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王正福:2012-3-11 10:11
这个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和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中央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对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王正福:2012-3-11 10:15
目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已对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发了实施意见,对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和责任分工,制定了有力的保障措施。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倍受鼓舞、精神振奋,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帮助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在一到二年内使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三到五年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王正福:2012-3-11 10:15
贵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充分发挥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在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上狠下功夫、多做贡献。一是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多谋大计。二是围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建真言。三是围绕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民生保障,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献良策。四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保住贵州绿水青山多出实招。五是围绕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多聚力量。
王正福:2012-3-11 10:16
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既要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也需要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希望全国政协继续关心支持贵州的发展,对有关方面和贵州省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16
请闫冰竹委员发言。于宁委员准备。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闫冰竹:2012-3-11 10:16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闫冰竹:2012-3-11 10: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开启了文化崛起的篇章。面对全球文化的激烈竞争和冲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文化品牌,让中华文明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闫冰竹:2012-3-11 10: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文化崛起、打造文化强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更是金融报国的责任和梦想。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金融服务的支持下,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率先成为支柱性产业。
闫冰竹:2012-3-11 10:17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开发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以满足各类文化企业的金融需求。以北京银行为例,是国内第一家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的产品方案、专营性的服务机构、专家型的金融团队,在过去几年内为北京市近700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300多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占北京市文化金融市场份额超过50%,立志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做负责任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闫冰竹:2012-3-11 10:17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不成熟、不规范,还没有整合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很难得到资金支持;文化企业的融资信息与金融服务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对接;商业银行仅靠贷款利息,无法覆盖文化企业可能产生的高风险;无形资产评估交易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制度不完备,制约了文化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金融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支持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繁荣,提出如下建议:
闫冰竹:2012-3-11 10:18
第一,以政府平台为主导,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由政府主导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信息管理平台,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在汇集文化企业基础信息的同时,侧重于对文化企业进行筛选评定、资质认定、前景预测,并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文化企业贷款项目,促进有效融资信息的有序流动,减轻文化企业搜寻融资信息的成本和商业银行搜寻投资项目的压力,实现互利共赢。
闫冰竹:2012-3-11 10:18
第二,以风险分担为原则,制定差异扶持政策。针对文化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希望监管部门放宽文化产业信贷监管标准,增加文化企业信贷规模,在风险容忍度、尽职免责制度等方面实施单独监管标准;建议财税部门尽快协调出台文化企业不良贷款呆账自主核销政策;借鉴我国在农业担保、高科技企业担保和再担保方面的做法,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完善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和文化企业的合作,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闫冰竹:2012-3-11 10:22
第三,以利益调整为杠杆,激发金融支持活力。给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放文化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牌照,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文化金融服务,适当探索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新型业务领域,构建服务文化产业的完整金融链条。适当减免文化企业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并视贷款情况减征商业银行所得税,有效降低金融支持文化企业的成本。通过专项奖励、税收补贴、风险补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商业银行服务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闫冰竹:2012-3-11 10:23
第四,以制度完善为保障,健全法律配套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管理办法,建立文化产业版权评估体系,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加快文化版权交易和流通,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完善的法律配套体系。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23
请于宁委员发言。何清华委员准备。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于宁:2012-3-11 10:23
各位委员,我代表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提高我国刑事案件律师参与率的几点建议》。
于宁:2012-3-11 10:23
刑事辩护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自1979年恢复建立以来,刑辩制度在维护国家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国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比例过低,全国刑事案件律师参与的比例不足30%,有的省甚至仅为12%。全国律师已超过22万人,但2010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不足3件,有些省甚至不到1件,且其中还包括法律援助案件。这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
于宁:2012-3-11 10:24
分析我国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比例过低、刑事辩护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对律师制度的功能作用以及律师的职业性质尚未形成共识:有些人认为律师就是包打官司,为了钱不惜替坏人说话;有些司法人员对律师存在偏见,认为律师参与诉讼会影响办案;有些辩护律师专业水准低,辩护效果差,特别是个别律师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律师的形象,影响了人们对刑辩的评价。
于宁:2012-3-11 10:24
二是律师法定权利落实不到位,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和辩护意见不被重视的问题依然存在,律师遭侵权后救济渠道不够畅通,伤害了律师参与辩护的积极性,妨碍了辩护职能的发挥。
于宁:2012-3-11 10:24
三是法律规定的援助案件的覆盖面不够大。
于宁:2012-3-11 10:24
律师参与率低,使许多刑事案件的控辩严重失衡,一些案件公正难以保障。为提高我国刑事案件的律师参与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于宁:2012-3-11 10:25
一、正确认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律师的法定职责就是用辩护对抗指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法官兼听则明,公正裁判,这体现着现代司法文明。无论服务对象是社会同情的弱者还是人们憎恨的“坏人”,无论是有偿服务还是承担法律援助,人们都不能苛求甚至指责律师。全社会尤其是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对此都应有足够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应在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升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积极性。
于宁:2012-3-11 10:25
二、保障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享有和行使必要的权利。辩护职能得以发挥,有赖于辩护律师充分享有并有效行使必要的权利。《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纳入了《律师法》的相关规定,解决了两法冲突问题,消除了律师行使会见、阅卷、调查取证权的法律障碍,修正案通过后应及时实施,认真执行,让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律师权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律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及时得到救济。
于宁:2012-3-11 10:26
三、建立完善证据开示制度。为使法官开庭前在看到检察院移交的案卷材料同时,也能看到辩护人提交的证据材料,避免形成预断和偏见,以维持控辩平衡的诉讼结构,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十分必要。在开庭前的准备程序中,由审判人员主持控辩双方相互开示证据,没有向对方开示的证据,开庭审理时不得使用。
于宁:2012-3-11 10:26
四、对追究辩护律师伪证罪设定特别程序。依据刑法第306条追究辩护律师的违法责任,不宜由本案的办案机关单方做出裁断,可由办案机关提请法院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如果法院认定该证据属非法证据,依法予以排除;法院认定辩护律师的行为涉嫌违法,可裁定剥夺该律师的辩护人资格,并交由公安机关启动刑事追诉程序。
于宁:2012-3-11 10:27
五、提高律师职业素养。应进一步加强律师管理与培训工作,提高律师职业技能,提升案件辩护质量,强化律师职业道德,进一步完善惩戒制度,以提高律师的专业水准及道德素养。
于宁:2012-3-11 10:28
六、优化法律援助制度。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必须有律师辩护。我国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把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列为强制指定辩护范围。同时,还要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偿标准;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最低服务质量标准,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28
请何清华委员发言。贺定一委员准备。
民盟湖南省副主委,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清华:2012-3-11 10:30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奢靡之风不可长》。
何清华:2012-3-11 10:30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今年春节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达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全球份额的28%!世界顶级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每年大幅上升。
何清华:2012-3-11 10:30
再看我们公务办公资源消耗。2009年东部某省审计公布,调查的10家省级单位,有6家办公用房配置超标,其中最高的人均拥有办公用房220.2平方米。2010年,南京一800户3000人口的村子,村委会居然在328国道边建起了一栋4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天价茅台酒”背后更反映了我们“三公”消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何清华:2012-3-11 10:31
我们举办大型活动过于铺张,根据某市花炮局局长向媒体提供的数据,北京奥运会燃放的烟花超过以往28届奥运会燃放总数的4倍;根据广州亚运焰火燃放指挥部提供的数据,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焰火总数为16万发,比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还要多!
何清华:2012-3-11 10:31
奢侈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奢侈的背后,不知道需要多少电力、石油、稀有矿产等能源、资源的支撑!目前我们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水平普遍超前,超过资源所能承受的限度,是不可持续的。
何清华:2012-3-11 10:31
要根治目前中国社会的“奢侈病”,关键在于政府。只有政府以身作则,带头采取措施,才能遏制奢靡浪费行为的蔓延。
何清华:2012-3-11 10:31
一、国家必须通过预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费
何清华:2012-3-11 10:31
要制定统一的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细则,对于审定后的预算执行结果要及时公开,对“三公”消费要公开细目。除要向各级人大、政协公开外,还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向普通老百姓公开,以便舆论监督。要严格查处不按规定进行预算、不认真执行预算的行为。据了解,通过采取预算管控措施,“三公”消费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2010年又压缩57.51亿元,其中2010年公务接待费压缩36.34亿元。这说明只要强力执行预算管控,“三公”消费就能从源头上得到逐步遏制。
何清华:2012-3-11 10:32
二、文件的规定要更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何清华:2012-3-11 10:32
比如应明确规定办公楼具体面积、办公设施配备规格、各种接待标准,要详细记录接待事由、用餐人数和人员名单、费用等。各种公务用车应有统一标识,便于社会监督。相关规定文件应在酒店、景点、商店、加油站等地方张贴明示,营造治理氛围。
何清华:2012-3-11 10:32
三、做好国情宣传教育,引导好舆论和风气
何清华:2012-3-11 10:33
政府要充分做好国情教育,特别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国情教育。让全体国民认识到,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宾馆、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及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
何清华:2012-3-11 10:34
要通过广大媒体正面加强民众思想教育,引导正确健康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目前的“豪吃、豪住、豪玩”等行为实际上是在危害自身的健康。媒体要正面引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以勤俭奉献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简单质朴为时尚的风气。
何清华:2012-3-11 10:34
四、加大财税政策调控力度,引导社会富余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何清华:2012-3-11 10:35
财税政策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应大幅提高对奢侈品或相关高消费服务的征税,同时应对实体经济进行结构性减税,这样既可以调节分配,避免财富过分向少数人集中,又可以将社会富余资金引导投向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国家持续创富的能力。比如德国,在目前欧美整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仍能有较好的表现,这与政府一直崇尚简朴,非常重视、正确引导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何清华:2012-3-11 10:36
只有遏制住社会的奢靡、浮躁之风,让全体国民在勤奋劳动、俭朴生活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长治久安!谢谢。
郑万通:2012-3-11 10:36
请贺定一委员发言。郑建邦委员准备。
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长 贺定一:2012-3-11 10:36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把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贺定一:2012-3-11 10:37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的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顺应了世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趋势,也为澳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对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对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紧紧围绕“世界级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城市三大要素”,把握“旅游为形式、休闲为核心、中心为方向、世界为品质”四个特质,将澳门建设成为融合中西文化、环境优美、法制完善、社会管理先进的宜居城市,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讨并加以落实。
贺定一:2012-3-11 10:39
澳门能否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加快推进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呢?回顾澳门特区成立以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澳门特区的制度优势明显,“一国两制”是澳门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源泉。澳门既有“两制”的优势,更有“一国”的优势。回归以来,澳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持和谐,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011年入境旅客2800万人次,是本地常住人口的50倍,澳门旅游业正在向以休闲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贺定一:2012-3-11 10:39
但是,澳门面临经济地域狭小、人力资源匮乏、旅游休闲产品单一、服务业水平不高、对外交通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完备等诸多难题,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贺定一:2012-3-11 10:39
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既是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要求。为加快这一中心建设,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澳门特区的自身努力。建议如下:
贺定一:2012-3-11 10:39
一、支持澳门特区做好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
贺定一:2012-3-11 10:39
从澳门自身发展经验和世界各国成功实践来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地区整体发展目标,引领产业发展方面,作用举足轻重。建议中央政府为特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贺定一:2012-3-11 10:40
二、协调拓展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空间
贺定一:2012-3-11 10:40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不应以澳门一地独自发展为目标。澳门是一个微型经济体,但拥有多方面优势,特别是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如何让澳门优势由小变大,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区域合作。《粤澳合作框架协定》的签署,开启了“一国两制”条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促进横琴开发建设的进度,构建粤澳紧密合作的新局面。
贺定一:2012-3-11 10:42
建议中央政府继续推进内地与澳门全方位合作,发挥澳门优势作用,特别是利用推进横琴开发的新契机,探索粤澳合作新模式,推动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便捷流通,共同建设以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龙头、珠海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为节点、广东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世界著名旅游休闲目的地。
贺定一:2012-3-11 10:42
三、推动形成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合力
贺定一:2012-3-11 10:43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建议在中央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推动建立内地与澳门旅游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落实国家旅游“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争取每年为澳门量身制定一批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政策。
贺定一:2012-3-11 10:43
澳门特区也应立足自身的实际,以区域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前提,与经济适度多元化目标相统一,从拓展旅游休闲产业、丰富旅游产品、加强城市建设和人文建设、完善内外交通体系、构建绿色环保城市等方面不断优化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的管理与建设。同时需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大力促进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特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贺定一:2012-3-11 10:44
我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澳门特区政府的科学施政下,澳门一定能按照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建设得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44
请郑建邦委员发言。赵启正委员准备。
民革中央副主席、联络部部长 郑建邦:2012-3-11 10:44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革中央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共沐春风》。
郑建邦:2012-3-11 10:45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浩浩大潮中,两岸同胞迎来了又一个农历龙年明媚的春天。几年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两岸人民以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努力,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历史性地走上了和平发展的轨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郑建邦:2012-3-11 10:45
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两岸同胞认识到,只有坚持“九二共识”这个重要的政治基础,并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两岸交流的主题,才能确保海峡两岸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繁荣,才能在国际上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才能最终赢得两岸关系光明的未来。这是祖国大陆人民的坚定意志,也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心声。
郑建邦:2012-3-11 10:45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两岸关系向纵深推进,并使和平发展的红利更广泛地造福两岸同胞,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郑建邦:2012-3-11 10:46
一、 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推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郑建邦:2012-3-11 10:46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保持两岸持久和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两岸人民的历史期盼。四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建议两岸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并相应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以安天下心,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远前景,提供切实而必要的保障。
郑建邦:2012-3-11 10:46
二、 坚持两岸互利共荣,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向纵深突破
郑建邦:2012-3-11 10:46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具有鲜明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前,我们要从维护两岸同胞利益,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出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框架下,通过助推祖国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经济发展构想的对接,促进两岸经济资源和市场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两岸经济取长补短、互利共荣的良性格局,并共同应对当前全球范围的经济困境,在汹涌澎湃的世界经济大潮中,携手抵足、奋勇搏击!
郑建邦:2012-3-11 10:48
三、 两岸携手,共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郑建邦:2012-3-11 10:48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维系两岸同胞手足情感和彼此认同的最强有力的精神纽带。根据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议将全面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纳入“文化强国”战略。
郑建邦:2012-3-11 10:48
通过商签《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化进程;通过两岸合作创建文化交流基地和示范区,保护、发掘、充实和创新两岸共同认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两岸文创产业基地,联手打造中华文化产业的优秀品牌,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璀璨奇葩。
郑建邦:2012-3-11 10:49
四、 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壮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量
郑建邦:2012-3-11 10:49
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搞“台独”绝对没有出路,谋分裂下场注定可悲。我们奉劝岛内一些仍沉溺于“台独”迷思的政治势力,为自身计,也为台湾前途计,应体察民意,认清时势,作出明智的政治选择。台湾岛内无论哪个政党、团体,不分何种政治信仰,只要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愿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务实地推动彼此间的交流,共商两岸和平发展大计,共谋两岸同胞福祉。
郑建邦:2012-3-11 10:49
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图腾。作为龙的传人,两岸同胞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拥有百倍的信心、智慧和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坚信,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定能够迎来海峡两岸的无限光明!谢谢大家。
郑万通:2012-3-11 10:50
请赵启正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赵启正:2012-3-11 10:50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发言。题目是《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务求与时俱进》。
赵启正:2012-3-11 10:5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公众往来空前频繁。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每年的出国人数平均仅约1万人次,到2011年已超过2000万人次。世界各地随处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听到中国人的声音,他们或旅游、或经商、或考察、或参加国际会议……中国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他们联系着世界、表达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赵启正:2012-3-11 10:51
在此背景下,中国公众需要有一种更新、更高远的国际意识,以与今日的中国相匹配,并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赵启正:2012-3-11 10:55
所谓公众的国际意识,是指国家的公众惯于关注国际社会,正确理解本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并具备积极、理性的国际责任感;在对外交往中言行得当,不卑不亢,处处体现爱国精神和尊重他人的共容之心。国际意识是现代公众素养中的一种必需要素。目前,中国公众对本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敏感,并极为关注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对国际事务有了更强烈的发言意愿。
赵启正:2012-3-11 10:56
中国如今已进步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是,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崛起有压有捧、反应多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层出不穷。复杂的国际舆论考验着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我们何以自处、何以认识和应对世界的风云变化?
赵启正:2012-3-11 10:56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如果对本国的国情和国际地位认识不准确,就难以更富理性地与国际社会从容交往。
赵启正:2012-3-11 10:56
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自大。一位欧洲强国的大使曾问我,中国为什么坚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我回答说中国是有几件比较华丽的外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可中国还有很多发展落后的地区,那是不容忽视和必须改善的“衣服里子”。
赵启正:2012-3-11 10:56
第二,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社会。中国公众不仅要知道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现实,还要知道这些现实背后的故事。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就会越强。当今国际社会确有极力推销他们的政治制度并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但是,外国政府并不等于外国公众。当某些国家政府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事物上对我不够友善,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对他们的公众以牙还牙或另眼相待。
赵启正:2012-3-11 10:58
第三,必须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公众不仅应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也应有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度。正确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奋发图强的思想意识,是为本民族辉煌文化和社会进步而骄傲的热烈情感。唯有本民族利益至上,盲目排外,难于和外国和谐相处等等,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映,值得警惕。
赵启正:2012-3-11 10:59
中华民族一向恪守“和而不同”的宽容性,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这在全球化时代是极为珍贵的。
赵启正:2012-3-11 10:59
第四,必须不断增强国际责任意识。中国公众应当理解国家对国际事务所承担的责任,支持国家做出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对世界的贡献。
赵启正:2012-3-11 11:00
近年,有些网民言辞激烈地反对中国政府的某些对外援助。实际上,国际间的互助是世界文明的表征之一。几十年来,中国也曾接受过多种国际援助。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也正逐步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如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毒品泛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援外行动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赵启正:2012-3-11 11:00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以自己的言行生动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公众培养与时俱进的国际意识成为国家进步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需要从中小学的教育开始,需要各种媒体的正确引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赵启正:2012-3-11 11:00
我相信,以中华文化为基础,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一定能够伴随着文化“走出去”而不断提高。谢谢。
郑万通:2012-3-11 11:00
各位委员,今天下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现在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