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邓小平时代》一书中文简体版1月18日首发。《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是美国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他曾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哈佛大学的“中国先生”。《邓小平时代》是傅高义10年倾力之作,该书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中国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进程进行了全景式描述,被评论者称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该书自英文版面世时即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中文简体版本月18日首发,首印50万册已经全部发货,三联书店准备加印30万册。为何一位外国教授所写的中国题材专著引发如此高的关注?书中又能提供怎样不同于国人的独特视角?作者在大量史料基础上提出了怎样的新观点?对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又有怎样的启示?23日下午,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将解读《邓小平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详细经过,敬请关注。 (2013-1-22 16:11)
主持人 说: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走进《人物对话间》。在1月18号,《邓小平时代》这本书的中文简体版已经首发。据悉这本书自英文版面世时就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它的作者傅高义被誉为是美国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为什么一位外国教授所写的中国题材的专著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呢?今天我们邀请了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为网友解读《邓小平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详细经过。李总编,您好。 (2013-1-23 14:01)
李昕 说:您好。 (2013-1-23 14:02)
主持人 说: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开门见山,您曾经表示过三联早就关注过傅高义的这本书了,想问一下,您在看过英文版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决定引进它,当时的顾虑是什么呢? (2013-1-23 14:02)
李昕 说: 因为这个毕竟是关于邓小平这样一个伟人的传记,所以引进的时候,需要特别地慎重。我们一个是想仔细地研究一下这个书的总体倾向和它的学术思想价值。另外一个,我们也想听一听社会舆论的反应,包括它在国际上的反应。所以当时我们有几个编辑,去反复看这个英文版,当时看的一个直觉的判断,就已经认识到这是一本价值比较高的书。但是书里面还是有大量的新鲜观点,这些观点是不是能够完全被我们主流历史学界所接受,这样还是多少有点疑问。
另外一个,傅高义他写的是邓小平,他引用的史料是不是那么完全地客观,那么准确,我们也想进一步地分析,听一听有关的学者的意见。所以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方面我们听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反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听到了他在国际上的一些评价,当时已经开始有很多著名的国际政治家,包括美国总统卡特都在推荐它。另外它已经开始获奖,好像是好评如潮,所以我们觉得这样一本书实在太重要了,是值得下力气把它争取到手了,这时候就开始下决心争取这个版权。 (2013-1-23 14:04)
主持人 说:您对傅高义这个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 (2013-1-23 14:04)
李昕 说:当时我们对傅高义就已经是有所了解,因为傅高义是美国数一数二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以前就写过关于中国的好几部著作,当然他最早的成名作就是写日本,其实他写的有关日本的著作,三联过去也出版过一本,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知识产权公约,那个书,三联当时并不是引进版权出版,而是直接拿来出版,傅高义本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事。但是我们对他是了解的,知道他在美国属于比较权威的中国问题学者,而且他有关中国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已经历时大概四十多年,或者是半个世纪之久。所以我们知道傅高义写的书一定是有分量的,当时就是这样。 (2013-1-23 14:06)
主持人 说:傅高义他本人一直是强调客观中立的,但是他对邓小平有一些高度赞扬的话,比如说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此类的话语说过,被国外一些评论认为说对中国过于友善了,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呢? (2013-1-23 14:06)
李昕 说:我觉得傅高义对中国的友善这是肯定的,他真的可以算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朋友。 (2013-1-23 14:06)
主持人 说:这种友善过分吗? (2013-1-23 14:07)
李昕 说: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友善,是建立在非常严肃的学术思考的基础之上,并不是一种感情用事的友善。他写邓小平,实际上他对邓小平是边写作边研究,他对邓小平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 (2013-1-23 14:08)
主持人 说:在写作过程中了解。 (2013-1-23 14:08)
李昕 说:在写作过程中是不断深化的。他最初写邓小平的时候,他可能只是要写一本邓小平的传记,至于怎么样评价邓小平,他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想好。但是他越写越研究,就对邓小平越佩服。通过他用十年收集到的资料,他发现邓小平这个人,他面对着这个局面太困难了,太复杂了,而邓小平竟然把这个局面处理得这么好,就是他那种掌控能力,和他那种过人的政治智慧,傅高义说,他太佩服了。所以他掩饰不住他那种佩服,所以他到最后给了邓小平一个最高的评价,实际上是他立足于整个人类的二十世纪的历史,他认为,就是说在改变如此众多的人的命运这方面,没有人比邓小平做得更好。
另外就是说对于世界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上,没有邓小平起的作用更大,没有别的人比邓小平起的作用更大。所以确实他经过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经过深入了解,这是他的一个学术观点。所以不存在什么过于友善这种感情。 (2013-1-23 14:09)
主持人 说:没有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 (2013-1-23 14:09)
李昕 说:对。 (2013-1-23 14:09)
主持人 说:您是否注意到傅高义也曾经多次提到过假如邓小平还活着,您怎么看待他的这类假设呢? (2013-1-23 14:10)
李昕 说:我觉得这可能也包含着傅高义在写作邓小平的时候的一个潜在的写作意图。就是说他这本书虽然是给邓小平立传,为邓小平的时代立传。但是呢,他想引起读者对于邓小平之后,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的思考。 (2013-1-23 14:10)
主持人 说:引发一种思考。 (2013-1-23 14:10)
李昕 说:对,所以呢,他在这个书的结尾部分就不止一次地提到,假如邓小平还活着,他还有一节是专门写邓小平接班人的挑战,也是集中谈这方面的问题。他最近在几次回答媒体和读者提问的时候,都在讲假如邓小平还活着,他一定会继续推进改革。所以呢,我想傅高义一直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国的问题的,恐怕在他的心目中,他认为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还需要加大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就像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所作的讲话,那里面所强调的那样。所以呢,中国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南方视察,重走了邓小平的南巡路线,并且到邓小平的塑像前面献花。这个新闻发布了以后,傅高义在美国马上就知道,第二天他就给我们发了一封信,然后就说,我认为这是个好消息,表明中共今天的领导人,要坚持邓小平的路线。我想他会感到很高兴,他的思考和我们中国今天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思考是一致的。 (2013-1-23 14:11)
主持人 说:吻合了。那作者在书中也没有回避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采访中多次谈及反腐这些问题,您认为他作为外国人,给了中国哪些中肯的建议呢? (2013-1-23 14:11)
李昕 说:实际上这个书里面谈到这方面的问题,他谈得并不是很多,他只是在结尾的地方,我刚才提到,他有一节叫做邓小平接班人的挑战,这一节只有两三页纸,但是我想他不需要再展开了,他只要把问题点到为止。他谈了几个方面,比如说中国现在需要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里面应该包括一个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健的制度,比如说应该进一步地反腐败,比如说关于思考言论自由的问题应该怎么把握分寸,甚至他谈到环境问题,他还谈到中国共产党要确保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等,他想这都是邓小平留给后人的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那么傅高义是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的,我想他感觉到邓小平那个时代,邓小平是驾驭和把握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些问题有一部分邓小平正在思考和正在解决,有一些呢,是需要留给后人来解决的,所以他没有去回避这些。
在傅高义看来,中国这几十年来,经济是真正地发展了,但是要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是不是真的做得很成功?又不能完全只按经济的标准。 (2013-1-23 14:12)
主持人 说:是。 (2013-1-23 14:12)
李昕 说:这里面应该包括政治制度的建设,法律制度的建设,也应该包括道德建设等等方方面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只是一个衡量指标,但是傅高义反复讲过,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里面可能包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的水平。 (2013-1-23 14:13)
主持人 说:没错。 (2013-1-23 14:13)
李昕 说:那么邓小平之所以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傅高义那句话说,在改变如此众多的人的命运方面,没有人和邓小平可比。这里面就是讲不光是经济发展,而是讲邓小平是改变人们的命运。那么在今天呢,我们邓小平的接班人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又有新的问题了,比如说全球出现了金融危机,那么全球经济都在下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如果说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另外一部分人还没有富起来,中国的经济也下滑了,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严峻。所以傅高义强调,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办法,要让广大民众去分享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成果,就要想办法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当然也要防止腐败现象的进一步滋生。要想做到这个,不能靠别的,只有一条路,进一步地改革,这个改革包括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想傅高义的思考应该是这样。 (2013-1-23 14:14)
主持人 说:《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有很多人反映非常好读,看起来像是一本传记,跟您刚才提到他曾经写过日本方面的书,写法不太一样,您认为他为什么采取这种写法呢? (2013-1-23 14:14)
李昕 说:我觉得他是一心要写一本让这个文化不高的读者都能够读的书。 (2013-1-23 14:15)
主持人 说:比较亲民的。 (2013-1-23 14:15)
李昕 说:对,比较亲民的,其实傅高义这个人,虽然他是一个大学者,但是我觉得他的草根意识很强,或者说是平民意识。这个事我跟他聊过天,他出身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他周围有一群跟他一起长大的普通人。这些人从小学一起跟他读到高中毕业,大多并没有上大学,但是始终跟他保持密切的关系,是他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们到现在还经常在一起聚会。那么傅高义呢,他一开始写邓小平的时候,他就在想,我要写一本让他们能看的书,所以他写出的最初的那几章,他都拿给那些从小跟他一起玩大的普通读者。 (2013-1-23 14:15)
主持人 说:草根族。 (2013-1-23 14:16)
李昕 说:看看他们读得懂读不懂,那些人告诉他太好看了,他就放心了,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说他当时就立志要写一本能让普通读者读的书。 (2013-1-23 14:16)
主持人 说:早就决定了自己的读者。 (2013-1-23 14:17)
李昕 说:那么我问他,你是不是想让那些学者们也对你的书有兴趣呢?他说那当然,我也希望能够跟学者交流。所以我给他概括,我说你就是追求雅俗共赏的意思,他说对的,也做到了。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他的这个写法和他一开始实际上是要写一本传记有关,和他的其他的著作不一样的地方,这本书他一开始是要写一本邓小平的传记,本来就是想写传记。但是呢,写作的过程中,他调整了自己的想法。 (2013-1-23 14:17)
主持人 说:越写越有感觉。 (2013-1-23 14:17)
李昕 说:一方面是出版社给了他建议,他是要拿到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然后他写了邓小平经历的前面的65年,就是从1904到1969,这65年,他已经写了20万字,那就是传记。然后他拿给哈佛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去看,编辑给他的建议是说,邓小平的重点并不在这65年,而在后面的改革开放上,那你要这么些,你这本书得多厚啊,如果是那么厚的话,那恐怕作为一本传记就太厚了,恐怕不能当作一本书来出了。后来傅高义就想,人家的意见也对,而这个时候他对于邓小平的研究呢,也发现真正值得他大写特写的是1978年。所以呢,他下决心推倒重来,他把前面的20万字压缩到只剩3万字,就是这本书里,1904到1969的内容只有3万字,然后他中间呢,1969到1978这十年,他只写了10万字,然后他把50万字放在改革开放以后,这样就变成了不是给邓小平一个人立传,而是给时代立传了,所以他在写作过程中是调整了他的思路。
但是呢,虽然思路调整了,写作风格没有变,他一开始写传记那个风格留下来了,他后来还是沿着那个路数往下写,所以就写成了一本非常生动的、可读性很强的一本时代传记。 (2013-1-23 14:18)
主持人 说:三联最终拿到大陆版的这个出版合同,过程您以前也在其他地方讲过,我们今天还是想请问一下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还有让您非常难忘的部分? (2013-1-23 14:18)
李昕 说: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整体上都是非常难忘的,取得这个版权的确很不容易。因为老实说,我想这几十年来,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本书引起三十多家出版社来竞争版权。当然了,我们最终在竞争中取胜,我们感觉到很自豪。但是在争取版权的过程中,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虽然我们只是在英文版出版两个月以后,我们就提出想出它的中文版,跟版权方一联系,版权方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它的出版社,当时就告诉我们,说有三十多家出版社来竞争,吓我们一大跳,真的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且人家下面还有一句话,就说你别以为你们是名牌社,你们是老社是大社,谁的实力都不比你们弱,你们赶紧写策划报告,你们得加入竞争。当时我们就在想,老实说这种事情对于三联这样一个出版机构来说,也没有经验,我们以前很少参与这种竞争。那么现在面对这样的一本有重大价值,重大出版意义的书,甚至是可以传世的这样一本书,我们争还是不争?我们紧急开会讨论,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从我们的总经理开始就非常重视,成立一个策划小组。 (2013-1-23 14:20)
李昕 说: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我们等于是大家统一了认识,就是放下身段,参与竞争,就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够做到,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那么开条件,当然也要征求发行和推广部门的意见,我们报了一个价,30万册,因为当时也没有征求到市场的意见,市场上还不了解这本书,只是我们内部。
另外一个,我们写了一个编辑策划方案,说这本书应该怎么做?按照一种惯例吧,写了一个策划报告,一万多字,给那边寄去了。寄去了以后,人家说我们报价是最低的,他们当时版有11个人进行了一轮投票,从30家里面选出了5家,我们入围了,但是我们是报价最低的,就是别人可能都报40万,50万,甚至更多。这个也是我们没料到的。 (2013-1-23 14:21)
主持人 说:保守了。 (2013-1-23 14:21)
李昕 说:又保守了,可是与此同时,我把牛吹出去了,这个大概是在去年的1月8号或者9号,中国出版集团举办一个新书选题的讨论会,大概有一百多人参加,我们三联书店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我们也参加,我代表三联,介绍三联的选题,我就介绍到可能会有这么一本书,可是其实当时我们并没有拿到版权,只是入围第二轮的五家之一。结果我介绍到这本书,讲到一半,我们中国出版集团的总裁那个眼睛就亮了,打断我,说志在必得,一定要拿下,需要什么支持更什么支持。结果他这么一说的话,我的压力就更大了,你拿不着,你只是五家竞争的之一呀。所以那个时候真的很怕最后拿不到,不好交代。 (2013-1-23 14:22)
主持人 说:太紧张了。 (2013-1-23 14:22)
李昕 说:不过后来呢,事情一切都相当顺利,最后是得到了傅高义先生和版权方的信任,我们也很感谢。 (2013-1-23 14:23)
主持人 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您曾透露过,在第二轮中,作者曾经要求各家出版社的编辑社集中回答他感兴趣的问题,他感兴趣的都是什么问题呢? (2013-1-23 14:23)
李昕 说:所谓感兴趣呢,其实说实在的,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西方学者,那么他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说他的书在中国大陆出版,能不能够保证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保证出版质量这容易做到,我们用最好的纸,最好的印刷技术,这是容易做到的。但是要保证学术质量,他有很多问题需要跟你探讨,要知道傅高义他很关心他的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最终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样子。就是说他知道中国大陆有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特别是对涉及到国家领袖的著作,那恐怕是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编辑处理的。 (2013-1-23 14:24)
主持人 说:比较严格。 (2013-1-23 14:24)
李昕 说:你不能随随便便地去出版一本国家领袖的传记,所以对这个他是有所了解的。因为这本书他自己非常强调要客观,要真实。所以呢,他在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同时,他并不回避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他就很担心,我们在出版的时候,会不会把他书里面所涉及的一些所谓阴暗面的东西处理掉了,结果就变成了一面之词,由此就会损害到他的学术立场,他最担心的是这个。我们也很郑重地向他承诺,我们绝对不会改变你的观点。在我们的那份编辑设想里面,集中回答了他这方面的问题,就是说你的书在国内出版,那肯定要按照国内的相关规定来办事,那么我们在编辑中,也要履行出版社的责任,比如说我们一方面要核对史料,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对译文的质量进行逐字逐句的核对,来确保这个书内容方面的把关。
但同时呢,我们已经发现了他的书里面可能存在有一些在大陆出版的时候,存在疑问的东西,我们当时给他归纳了几类,跟他讨论。其实大的我觉得只是两类,一类就是他有很多的第一手的史料,也有很多是从海外的出版物中引用的史料,这些史料是否都得到我们国内党史专家的确认,因为这不是个一般学术著作,这是关于邓小平的书,你用的史料如果不准确的话,这当然是会有问题。 (2013-1-23 14:29)
主持人 说:必须要严谨。 (2013-1-23 14:29)
李昕 说:所以必须要严谨,那么在这一条上,傅高义自己也非常赞成,只要是史料有不对的地方,我绝对愿意改,他是很配合的,甚至不用我们做,他自己主动就在做。 (2013-1-23 14:29)
主持人 说:自己去核实。 (2013-1-23 14:30)
李昕 说:他自己主动就在做。所以这个书的译者是山东大学的教授,他知道译者的电邮以后,他直接给译者发信,说你译了多少,发给我。还没译完呢,他就把前面已经译好的稿子,都要过去了,然后他寄给国内的一些党史专家。他跟国内一些党史专家是有联系的,他想让那些党史专家在史料方面帮他把关,观点他是绝对不会同意修改的。但是呢,他相信国内党史专家可能在史料的研究方面,还会有超过他的地方。所以呢,他希望让那些专家指出他史料上的错误,所以在整个这个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傅高义先生给我们来过好多封信,都是他根据国内党史专家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印证,他自己就在做这个事。
那么我们呢,按照国内的出版管理程序,我们也要把这个书送给国内的党史专家看,那有专门的负责审读这类图书的这样的专家,他们也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在把这些问题跟傅高义去协商。那么在我们的编辑设想中,就是你说的第二轮竞争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我们可能的操作,我们会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来编辑这样的一本书?最后怎么确保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准确性,我们讲给傅高义,他已经表示完全能接受,这是我们在编辑设想里面提到主要是史料问题。 (2013-1-23 14:30)
李昕 说: 同时我们还提到了一个,因为他自己也强调,他客观、他中立,所以书里面不应该带有一些主观成分的评价。但是他这毕竟是一个西方学者写传记,西方学者写传记,常常会有这样的一种笔墨风格,他们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主观臆测,写到毛泽东的时候,写到周恩来的时候,他写他们的想法,那这些东西就很难用史料去佐证了。我们在最初从英文版里我们就挑出几处来,跟他讲这样的笔墨可能不行,他也同意。所以后来我们是严格地按照最初在编辑设想里面我们跟他进行的沟通,来进行的全部的编辑处理。所以一切都非常顺利,在合作中傅高义先生也表现出了一种,那真是一种大家风度,他是知错就改,这是第一。第二,他表现了一种大度和宽容,他也知道,这本书在今天在中国大陆是要按照大陆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编辑的,这些东西他完全理解。所以我们合作非常愉快。 (2013-1-23 14:30)
主持人 说:傅高义计划将大陆的版税全部捐给美国大学,这件事是否还有更多的细节呢? (2013-1-23 14:31)
李昕 说:是这样,傅高义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但是呢,它这个版税,他不准备捐给哈佛大学,他跟我说,哈佛太有钱了,他们不需要这个钱。傅高义我刚才说他也有很强的平民意识,他也很热爱他的家乡,他的本科不是哈佛,他是在哈佛读的博士,他的本科是在俄亥俄州的一个韦斯利(音)大学读下来的,这个大学很小,他跟我说你一定不知道,因为这个大学一共只有两千个人。就是这么一所小的大学,现在也要成立一个亚洲文化研究所,里面也有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机构。所以呢,他想他这笔钱如果用在这里,可能发挥的作用比用在哈佛大学要大,可以支持这个学校展开美国和亚洲、美国和中国的这种文化研究上的交流。这笔钱算下来,其实是不少呢,我跟他说,我说假如我们卖一百万,两百万,这个书版税就更多了,假如只是这五十万的话,恐怕都有七八十万美元,也合四五百万人民币了。 (2013-1-23 14:31)
主持人 说:都舍得捐了。 (2013-1-23 14:32)
李昕 说:他全部捐给这个地方,我说这个钱你一下子捐过去也用不完,可以设一个基金,他说对,就是准备设一个基金。 (2013-1-23 14:32)
主持人 说:三联一直给不少人的印象就是出的学术书比较多,您说《邓小平时代》这本书现实意义很强,也符合三联关注现实的传统,请问在这方面,今后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吗? (2013-1-23 14:32)
李昕 说:三联是这样,其实三联是一个有关注现实这样一个传统的一个出版机构,因为我们是今年八十年了,从1932年,邹韬奋先生创立生活书店以来,三联就始终是一间关注现实的出版社。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三联书店传播先进思想,同时救国救亡,宣传抗日,当时对于唤起民众,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呢,三联继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也是在承担着一个启蒙者的责任,从读书杂志创刊,一直到后面出版的像《巴金随想录》《第三次浪潮》等等这些书,都是一些向社会传播新思想的这样的一些图书。所以三联应该是以这个思想启蒙为己任,以关注现实为传统。而且呢,要求自己永远保持走在时代前面,最好能够利用自己的出版物,促进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当年邹韬奋先生给三联留下来的几句话,就是作为三联的宗旨的几句话里面就有“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这几句话,三联的后人始终都要铭记的。所以在今天三联的出版物逐年增多,学术著作和思想文化类读物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我们时时都在提醒三联人,要注意我们的书对现实的关注度究竟怎么样,还能够肩负这种引领时代潮流作用的这样的图书究竟有几种,每年每年我们都在三联的编辑会上都要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期待着有一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好书出现。所以三联能够出《邓小平时代》这样一本书,我们感到很荣幸,因为这本书在今天,特别是在十八大以后,加速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觉得这本书确实是符合现实、符合时代所需要。当然,三联要出的这样的书不是这一本,我们还有其他很多书,比如我们逐渐又出了《重启改革议程》,那也是一本现实意义很强的,针对当下现实问题的一本思想性很强的著作。 (2013-1-23 14:35)
主持人 说:像《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它的写作对象其实是美国人,但是他在中国也非常地受关注,这个是否也从一方面能够表明中国人还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呢? (2013-1-23 14:36)
李昕 说:当然了,你这么说也是对的,中国人从来都是比较在意外国人的看法,因为觉得旁观者清嘛。但是我觉得可能不仅仅是这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中国读者关注,这本书本身它有很高的思想文化价值,这个不说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本书它的写法和我们中国很多学者的写法不一样,他写得非常轻松、非常自如。就是说一个大学者,他把这个史料完全吃透了,然后组织成自己的语言,他有一种举重若轻,有一种游刃有余,这样的著作,能够总结性地描述一个时代,而且用这样的一种生动的方式。老实说,国内同类的书很少见,甚至是找不到,我不是说国内的学者写不出来,而是说到今天,我们没有见到其他的国内的学者写出来,所以他受到关注是必然的。不仅仅因为作者是个外国人,如果我们国内的学者能写出这样的书当然也好。 (2013-1-23 14:38)
主持人 说:大家也会去读。 (2013-1-23 14:38)
李昕 说:对呀,所以这个实际上给我们的学者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2013-1-23 14:38)
主持人 说:也指明了方向。 (2013-1-23 14:38)
李昕 说:就说将来你们做这类研究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作呢。 (2013-1-23 14:39)
主持人 说:草根一点,亲民一点,可能卖得更好一点。 (2013-1-23 14:39)
李昕 说:对呀。 (2013-1-23 14:39)
主持人 说:您之前在推荐的时候说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史料丰富,但是也有人表示书中的新史料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法上的差异呢? (2013-1-23 14:39)
李昕 说:我觉得这是看你跟什么做比较吧,因为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傅高义他是给改革时代做传,做总结。那么关于改革以前的部分,他确实写得不多,如果说作为一个邓小平传,写邓小平65年以前,那个是能怎么能够跟毛毛的相比呢。如果要是相比的话,它的史料肯定,就前面这一部分来说,是比不上其他的同类书,比不上毛毛的书的,这是肯定的,毛毛就是邓荣,邓小平的女儿。那么要是讲八十年代以后,1978年以后到1992年这个阶段,傅高义写了五十多万字,从史料的详实的角度,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其他的书可以比,特别是他没有回避八十年代所有的思想斗争和社会矛盾。我不知道你刚才讲有人说它的史料不丰富,指的是这个阶段吗?它是不是可以找出其他的书和这本书相比呢。 (2013-1-23 14:40)
主持人 说:要看怎么比了。 (2013-1-23 14:40)
李昕 说:对。 (2013-1-23 14:40)
主持人 说:您所说的书中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2013-1-23 14:41)
李昕 说:我想指的是傅高义先生的访谈,傅高义为了这本书,他花了十年时间,其实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收集史料,写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那么收集史料收集了日文的,俄文的,中文的和英文的史料。但是这些史料都是别人的著作,只能算第二手,真正的第一手史料是他到中国大陆来,会见了差不多三百个人,这中间既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像江泽民主席,这些人他都会见过。也包括中央各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很多都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担任中央各部门的领导人。然后呢,还包括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包括邓小平的三个女儿,包括陈云的儿子,他都亲自做了访谈,所以采访大约三百人。你想想看,傅高义跟我说为了收集陈云的史料,为了研究陈云,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功夫下得真是深。所以我就说,这种十年磨一剑,来写这样一本学术著作的精神,真的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 (2013-1-23 14:42)
主持人 说:这样看来它的史料也确实是一大看点。 (2013-1-23 14:43)
李昕 说:对。 (2013-1-23 14:43)
主持人 说:这本书首印50万册已经完毕,正准备印30万册,目标是100万册,看好它的销量,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呢? (2013-1-23 14:43)
李昕 说:这个书已经发出去了,就要听一些反映,现在书已经开始销售了,我们从零售店也得到一些信息的反馈。首先就是当当、亚马逊和京东,这三个大电商,这本书都上了它们的排行榜前几名,这是第一个反馈。
第二个反馈,有些零售店已经开始告急,要求添货。现在我们50万册发完了,库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可是呢,要求添货的数字已经超过了10万,我们正在加紧印刷30万册,这是来自书店方面的一个反馈。
再有一个,我们觉得这个书有个太大的潜在市场,我们觉得党员、机关干部,很可能会把这本书当作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参考读物。因为我已经注意到,在有些省委的网站上,比如说十八大精神宣讲网站上,都在推荐这本书,我已经注意到有这样的消息。如果说将来会有很多党员干部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候,用到这本书,我觉得它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此外还有一点,这也还是需要作者的配合,你一本书销售得好和不好,作者配合可能在中间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傅高义先生很愿意配合我们做一些宣传和推广,当然他希望他的书多卖一点,多卖一点呢,可以有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书,这他很高兴,倒不是为了版税的收入,反正收入他捐了嘛。 (2013-1-23 14:44)
李昕 说:另外一个,他很重视到中国来进行推广的这个机会,他觉得这样便于他和中国的学术界,也便于他和中国的民间,包括读者的交流。他说他愿意用2013年这一年的时间围绕邓小平这个问题和中国交流,所以他在今年里面,可能会来好几次中国。特别是跟他我讲,今年的3月25号到4月30号,这差不多是35天的时间,他都会在中国,在这中间,他说可以有三周的时间让我们帮他安排到各地去讲演。 (2013-1-23 14:46)
主持人 说:合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顺利。 (2013-1-23 14:47)
李昕 说:他走到哪里,肯定都是轰动的,那对于销售呢,也有很大的促进。所以傅高义先生的这个配合也给了我们一些信心。 (2013-1-23 14:47)
主持人 说:目前您有没有一个这样的数据,已经卖了多少了? (2013-1-23 14:47)
李昕 说:我估计现在实销销到了七八万册是肯定的,从1月18号开始,今天23号,这五天里到读者手里大概七八万册。 (2013-1-23 14:47)
主持人 说:就读者来说,价格可能是选择网购的一个元素,实体店不可能给出很低的折扣,这种矛盾看起来很难调和,您有什么办法吗?这会不会导致实体店的销量受到影响呢? (2013-1-23 14:47)
李昕 说:肯定是有影响的,现在很多读者是不愿意到实体店去购书,主要是因为实体店价格降不下来,这给实体店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现在要求网站不要把价格压得太低,所以我们的书,无论是给当当、卓越,还是京东,我们都有限价方面的要求,甚至是签协议的,要平衡一下,从我们这儿力所能及的能做,大概也就是这样。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现在我也感觉到实体书店受到的压力比较大,恐怕需要政府方面给予一些政策的扶植和支持。 (2013-1-23 14:48)
主持人 说:也好方便做一些促销之类的。但是作为实体店也有很大的优势,像对于相同精神气质人的聚拢的作用,在这方面,书店是不是也是可以有一些作为呢? (2013-1-23 14:48)
李昕 说: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吧,书店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我觉得这些方面书店应该是有这个条件的。 (2013-1-23 14:48)
主持人 说:这个是网购所无法做到的。 (2013-1-23 14:48)
李昕 说:像我们三联书店最近做得不错,它和我们三联书店的编辑部有一些联系,我们出了一些好书的时候,就可以拿到这个书店里面去开首发式,办一些读者的演讲活动,这样可以带动书店的人气。 (2013-1-23 14:49)
主持人 说:没错,这一点是网络店无法替代的。这一次图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但是也有人认为可能通过网络渠道看繁体的电子版,大陆版会出电子版吗? (2013-1-23 14:49)
李昕 说:大陆版我想电子版会出的,因为我们签下的协议是包括大陆电子版权。但是呢,我们暂时没有做这种安排,是觉得电子版一出呢,因为电子版的标价可能会稍微低一点,会对实体店销售纸本书有一定的压力,所以至少我们不准备马上推出这本书的电子版。 (2013-1-23 14:49)
主持人 说:我们一直在说这本书,网友可能也想了解一下傅高义这个人,您跟他接触的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他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呢? (2013-1-23 14:49)
李昕 说:傅高义先生这个人,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幽默风趣,这个人八十多岁了,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和蔼谦逊,一个忠厚长者。要说跟他接触呢,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首先觉得这个人,他的中文太棒了,听说读写非常地纯熟,我见过的外国人里面,真的很少有达到他这种程度的,就是他可以跟你进行任何层次的专业的对话,都是可以的。他是接任费正清担任哈佛的中国问题中心主任,但是他的中文比费正清好,费正清是只能看,不能说,傅高义能说。所以这一条就使他了解中国可以更透彻,他到中国来可以直接和中国人见面对谈。 (2013-1-23 14:50)
主持人 说:跟任何人都可以对话。 (2013-1-23 14:50)
李昕 说:对,跟任何人都可以对话,这一条是他的一大优势。另外呢,感觉他这个人非常地平易近人,没架子,他把自己的身段放得特别低。 (2013-1-23 14:51)
主持人 说:这一点从您刚才的谈话中就能感觉到,非常配合。 (2013-1-23 14:51)
李昕 说:对呀,其实说实在的,他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学者,他的地位很高,而且他的年龄也已经83岁了,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学者可以摆摆架子,我们见到的学者也可能文化背景不同,我们中国人是敬老的,所以老学者一被尊敬,他总容易产生一点架子。但是傅高义是完全没有,傅高义把身段放到了跟你平起平坐。我常常见到他跟青年人交流,跟中年人交流,比如说国内的学者,他读过人家的什么文章,他会跟人家说,我跟你学到了很多东西,你是我的老师,而且他说得非常真诚。而且在他和人交往中,你就会感觉到,他好像是经常把你作为一个采访对象,他好像是个记者,或者是一个搞调查研究的人。所以他和你谈话非常地随意,就非常地平等。 (2013-1-23 14:52)
主持人 说:就比较好沟通。 (2013-1-23 14:52)
李昕 说:第一,你会忘记他是个外国人。第二,你会忘记他是个大学者,极好接触的一个人。另外一个就是精力旺盛,身体极棒,83岁了,但是每天工作三个单位时间没有问题,我们给他安排记者采访,早上两场,下午两场,晚上还有两场,而且有的时候我担心他身体支持不住,比如说他在三联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时候,他不住的清嗓子,我觉得他是不是身体有点吃力了。 (2013-1-23 14:53)
主持人 说:是北京咳吧。 (2013-1-23 14:53)
李昕 说:他老是清嗓子,好几次说不出话来,我就想提前结束和读者的互动,但是他马上打断我说,没问题没问题,我可以,他还要坚持。 (2013-1-23 14:53)
主持人 说:很敬爱。 (2013-1-23 14:54)
李昕 说:他的身体也真是棒,几天下来,我们都累得要死,他不累,后来我问他是不是经常有运动?他说是,他现在把骑自行车当运动,他每周会有四次,每次要骑12公里的自行车。 (2013-1-23 14:54)
主持人 说:那个运动强度很大。 (2013-1-23 14:54)
李昕 说:他说星期天的时候,他会跟夫人两人一起骑自行车到12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吃早餐,吃完早餐以后,再骑12公里,这样运动量加倍,他是这样的。 (2013-1-23 14:56)
主持人 说:确实各方面让人很佩服的一个人。您在之前的采访中说,像国外的飞机、地铁等这些公共空间,很多人都在读大部头书,但是中国就很少见,一般都是读一些武侠小说之类的,您认为在改变阅读风气上面,可以从哪些方面做一些努力呢? (2013-1-23 14:57)
李昕 说:过去我也谈到过,这其实是个特大的话题。要想改变阅读风气,首先得有好书可读,出版者有出版者的责任,你们一定得坚持出好书,出那些能够吸引读者的书,因为现在媒介太多了,能够吸引读者的东西太多了,读者不一定非得来读书。但是如果真正有好书,还是可以吸引读者的,比如说像《邓小平时代》,这不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吗。 (2013-1-23 14:57)
主持人 说:从销量就可以看出来。 (2013-1-23 14:58)
李昕 说:对呀,所以出版社恐怕要在出好书方面更多地下功夫,这是一个角度。第二个角度,我们需要制造舆论环境,就需要媒体,包括你们,多配合,比如说今天请我来宣传我们的书,我就很感谢你们,像你们这样的媒体多一些,大家多介绍好书。当然好书并不是只有《邓小平时代》了,很多很多。除了关注这样的热点书以外,也要关注其他并不一定是热点的,但是确实值得介绍给读者的好书。如果我们的媒体都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版面,能够更多地介绍我们的好书的话,我相信读者也会介绍这个引导的。所以呢,我上回还讲过,我说我们的电视台常常都会办一些读书的栏目,这些栏目其实我觉得很有意义,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放在好的时间,黄金时间来播出呢?所以我就想给我们的电视台提一些建议,如果真的是想提倡全民阅读的话,我们的媒体在这方面把它当作一件公益的事情来做做好不好。 (2013-1-23 14:59)
主持人 说:给大家多多做好推荐。 (2013-1-23 14:59)
李昕 说:当然了,政府也应该可以有作为,政府方面也应该对全民阅读有所支持。你比如说现在实体书店有很多经营不下去,特别是一些经营人文书的实体书店经营不下去。 (2013-1-23 14:59)
主持人 说:比较箫条。 (2013-1-23 14:59)
李昕 说:我们感觉到很悲哀的是,有一些很好的书店,在我们看来品位很好,有所追求的一些书店,结果到最后倒闭了。 (2013-1-23 15:00)
主持人 说:这是让人心痛的事。 (2013-1-23 15:00)
李昕 说:在网上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报道,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给它们一些扶植呢,当然有些地方已经做得不错,上海优选出了一些好的书店,政府每年给它们一些资金支持,已经有这样的先例。我认识的一间叫做重庆的经典书店,那也是一间人文气息很浓的书店,重庆市政府看到这间书店生存有些艰难,现在也是每年给它几十万的补贴,那个书店我去过几次,他们里面选书选得非常地有水准,专门向读者介绍好书。所以我觉得呢,这个事情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媒体也好,政府也好,需要支持书店。
但是另一方面,你书店也要努力办好,如果你净卖一些没什么价值的书,那支持不支持也就无所谓了,你去自生自灭了,但是如果你真正卖好书,就应该得到鼓励。 (2013-1-23 15:01)
主持人 说:本身要有存在的价值。 (2013-1-23 15:01)
李昕 说:对,我是这个想法。 (2013-1-23 15:01)
主持人 说:听您这样一说,我顿然醒悟,阅读习惯真不是一个小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感谢李总编今天为我们解答了这么多问题,时间关系,我们就聊到这儿,希望有时间请您再来聊。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2013-1-23 15:01)
李昕 说:谢谢大家。 (2013-1-23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