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经济特区应在“特”上发挥示范作用

经济特区应在“特”上发挥示范作用

2020年08月29日 10:43 来源:经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发展,“特”的功能作用并没有终结,而是目标更高、使命更强、责任更大。特区应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拓荒牛精神”,继续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勇作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

  40年前,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成为首批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海南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新疆的喀什、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一路走来,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纪念特区创建40周年,社会各界进一步认知,特区之“特”,就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新路”,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路径、创造经验、提供借鉴,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肩负着创新发展新使命的经济特区,能否再“特”、如何再“特”?这成为海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重大风险考验。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标志,经济特区站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必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中成为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承担起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实现路径的历史使命。

  这就是说,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发展,“特”的功能作用并没有终结,而是目标更高、使命更强、责任更大。特区应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拓荒牛精神”,继续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勇作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以深圳前海为例,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而前海则是“特区中的特区”。那么,前海之“特”怎么体现?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近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这是中国领袖向世界传递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最新立场和鲜明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大势,不可逆转,反全球化是倒流逆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是一个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并引领全球化。

  基于这样的认知判断,世界脱钩、新冷战、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今世界在构成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方面,比如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等,已然超越市场和国界,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扩散,某种程度上已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当前面临的困局,是以阻隔、限制人类社会交流交往为主要特征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一定会开启,只是其趋势特征也许会发生变化。比如多元主导,不可能再一国“一股独大”;平衡协调,全球经济贸易规则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推动形成资本与民本共进的大同世界。

  有鉴于此,前海之“特”,就应当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大有作为。当然,大有作为并不意味着无限能力,而是尽己所能,做好自己能做应做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作用。比如从功能定位看,前海是“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增强与香港发展的关联度,为香港服务业扩大空间,为香港的结构优化发挥杠杆作用”。这就要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高度,切实发挥好前海的作用,不断促进深港合作,更好地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

  在促进深港融合发展方面,针对香港的产业链创新,应携手发展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物流、贸易、文旅等;针对香港的就业困惑,应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来前海集聚创业;针对一些政策障碍,应创新突破,吸引更多熟悉国际规则的香港精英人才来前海发展,分享内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他们对深圳和国家发展的认同度与向心力;针对金融创新,应与香港联手协同,促进深港国际优质资本微循环,共同维护并增强香港作为远东国际资本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取得1+1>2的良性互动效应,携手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等等。

  如果深圳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大有作为,就能体现出“特”的魅力,由“先行先试”进入“先行示范”的更高境界,为中国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何建华)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