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图: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空间布局大调整

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韩海丹 摄
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韩海丹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新版图: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空间布局大调整

  中新社记者 曾鼐

  数九寒天的冬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地仍一派繁忙,起重机隆隆作响。正施工的楼宇框架上,红色条幅上“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词语格外显眼。

  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目标的副中心,正拔地而起。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等机构将率先启动搬迁至此。这是近年来北京城市空间布局最大的一次调整。

  北京“四套班子”办公地点目前在城市核心区,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东端,与天津、河北接壤。副中心总用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办公区占地6平方公里,预计建设规模380万平方米。

  北京市市长蔡奇将副中心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

  在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看来,副中心是调整优化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疏解中心区过多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的一项重大举措。“城市副中心是以承接部分行政功能和相关功能为目标,通过市级机关率先启动搬迁,带动其他功能、人口和产业的疏解”,他说。

  资料显示,北京中心城区以全市8%的面积集聚了全市近60%的常住人口、近72%的就业人口。根据规划,副中心远期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林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副中心将使北京形成“一主一副”的布局,让城市分工更合理。

  “副中心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林坚说,副中心毗邻津冀,将辐射周边发展,推动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其实早在2012年,北京便提出“聚焦通州,打造城市副中心”。2015年再提要求“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自此副中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要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体现在建设的各个环节”,蔡奇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计,凝聚了全球顶级团队的智慧。据蔡奇介绍,确定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及内地12个联合设计团队参与方案征集,总体设计和部分详细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

  中外大师对副中心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国风。

  记者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效果图上看到,北京市委办公楼采用中国古建筑的坡屋顶;北京市政府大楼外墙,仿照老北京四合院的古城墙设计;办公区绿林环绕,有一条河流贯穿,正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格局。

  “亲水特征、人文特色、和谐宜居”的设计理念,正在“4天盖一层”的建设中成为现实。

  去年6月,建筑面积为123万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区一期开工,今年春节前所有办公楼主体结构封顶。陈刚称其为“近年最快的施工速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陈宏达说,施工高效得益于一批新理念的应用,如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与传统以平面草图为主的建筑设计不同,BIM可建立三维模型。

  “通过BIM动画演示,工人能快速了解施工计划,提高了管理效率”,他说。

  谈及副中心的未来,林坚说,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最大难点不在“建设”,而是建成后的城市管理。“只有完善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保证职住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副中心的作用”,他说。

  “再按老路走下去必然‘山穷水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徐绍史说,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将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完)

分享
Baidu
map
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韩海丹 摄
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韩海丹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新版图: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空间布局大调整

  中新社记者 曾鼐

  数九寒天的冬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地仍一派繁忙,起重机隆隆作响。正施工的楼宇框架上,红色条幅上“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词语格外显眼。

  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目标的副中心,正拔地而起。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等机构将率先启动搬迁至此。这是近年来北京城市空间布局最大的一次调整。

  北京“四套班子”办公地点目前在城市核心区,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东端,与天津、河北接壤。副中心总用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办公区占地6平方公里,预计建设规模380万平方米。

  北京市市长蔡奇将副中心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

  在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看来,副中心是调整优化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疏解中心区过多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的一项重大举措。“城市副中心是以承接部分行政功能和相关功能为目标,通过市级机关率先启动搬迁,带动其他功能、人口和产业的疏解”,他说。

  资料显示,北京中心城区以全市8%的面积集聚了全市近60%的常住人口、近72%的就业人口。根据规划,副中心远期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林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副中心将使北京形成“一主一副”的布局,让城市分工更合理。

  “副中心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林坚说,副中心毗邻津冀,将辐射周边发展,推动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其实早在2012年,北京便提出“聚焦通州,打造城市副中心”。2015年再提要求“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自此副中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要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体现在建设的各个环节”,蔡奇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计,凝聚了全球顶级团队的智慧。据蔡奇介绍,确定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及内地12个联合设计团队参与方案征集,总体设计和部分详细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

  中外大师对副中心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国风。

  记者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效果图上看到,北京市委办公楼采用中国古建筑的坡屋顶;北京市政府大楼外墙,仿照老北京四合院的古城墙设计;办公区绿林环绕,有一条河流贯穿,正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格局。

  “亲水特征、人文特色、和谐宜居”的设计理念,正在“4天盖一层”的建设中成为现实。

  去年6月,建筑面积为123万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区一期开工,今年春节前所有办公楼主体结构封顶。陈刚称其为“近年最快的施工速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陈宏达说,施工高效得益于一批新理念的应用,如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与传统以平面草图为主的建筑设计不同,BIM可建立三维模型。

  “通过BIM动画演示,工人能快速了解施工计划,提高了管理效率”,他说。

  谈及副中心的未来,林坚说,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最大难点不在“建设”,而是建成后的城市管理。“只有完善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保证职住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副中心的作用”,他说。

  “再按老路走下去必然‘山穷水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徐绍史说,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将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