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梦想 被误读为巨龙对北极的野心(3)
中国北极考察还不如冰岛
据日本媒体报道,12月5日,俄天然气公司首次利用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从挪威亨墨菲斯港运到日本北九州,油轮总行程29天。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促使各国对北极采取新动作。日本有专门针对北极的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国立极地研究所,明年1月还将举办第三届北极国际研讨会。俄副总理罗戈津11月宣布动工建造新的核动力破冰船,到2020年,俄要建成3艘核动力和6艘常规动力破冰船。俄罗斯人总是这样强调北极对自己的特殊意义:“在永久冻土的北极地区生活着我国近1/3的人口。”美国《政治家》网站近日刊文则哀叹美国缺少北极准备,比如美国海岸警卫队有3艘破冰船,其中两艘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的重型船,能正常使用的只有一艘中型现代破冰船,而美国至少要有6艘重型破冰船和4艘中型破冰船才够用。
事实上,中国对北极考察的投入,无论与北极8国相比还是与中国对南极的科考相比都还很小。据杨惠根介绍,中国南极科考从时间上说,每年大约有180天,而北极考察最长只有3个月,投入的人员规模也只有南极的一半。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在对北极考察方面连人口32万的冰岛都不如。杨惠根说,以中国目前对北极的认识水平恐怕很难应付可能到来的开发和利用。他认为,中国可在北极多建一些考察站,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综合的科学考察,而中国目前只在挪威建有“北极黄河站”。▲(本报驻瑞典、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记者 晨曦 青木 柳直 丁雨晴 孙秀萍 本报记者 段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