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古蜀道旁战壕:见证长征红军攻克剑门关(图)
剑门关战壕。苟永雄摄
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这里正是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剑门关景区内的一处悬崖边上,一条100米长的壕沟掩映在树林和草丛之中。1935年的4月2日,长征北上的红军在此与负隅顽抗的川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较量,最终攻克剑门关。80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均不复存在,只是这条壕沟还见证着当年那一场惨烈的战斗。
资深导游引路 壕沟静卧悬崖边
在剑门关景区导游蒲元彬带领下,记者从剑门关景区南大门进入,沿着右手边的小路缓步上山。蒲元彬今年50岁,是剑门关当地人,也是景区的资深导游,对于剑门关内的一草一木可谓如数家珍。蒲元彬说,这条路也是游览剑门关景区的线路之一。约半个小时,记者来到剑门关关楼一侧的山顶上,在此剑门关景色尽收眼底。
剑门山的地势北高南低,七十二峰峰峦起伏,极像七十二头雄狮面北而卧,日夜警惕地守护着蜀国大门。那高耸入云的峭壁,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只有悬在几丈深的绝壁中的一个隘口可以通行,关口有座三层门楼,楼上设有瞭望哨,底楼装置有两扇大铁门,在刀矛剑戟时代,若有敌寇闯关,守关兵将就紧闭铁门,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儿就是当年川军留下的战壕。”欣赏景色之间,蒲元彬指着悬崖边上的一片树林告诉记者。走进一看,沿着悬崖边的方向,一条大约100米长的壕沟弯弯曲曲掩映在草丛和树林之间。由于长时间受雨水的侵蚀,战壕现在还有大约50厘米深,70多厘米宽。蒲元彬表示,这完全没有经过修缮,就保留着当年的原样,说不定还能在周围的树干上找到当年的弹片呢。
他告诉记者,这个战壕一直都存在,只是因为在山顶的悬崖边上,很少有人去,所以一直没多少人知道。1982年,剑门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开始打造,川军战壕才被世人所知。
红军攻克雄关 川军团长在此坠崖
看着眼前这条100米长的战壕,蒲元彬讲起了当年红军血战剑门关的故事。
1935年3月30日,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红31军、30军的部队对剑门关守敌实施东、西、南三面包围。4月2日,红军分路进攻,战斗打响。从拂晓到黄昏,经过冒雨血战,歼敌3个团,自古历经上百次战斗未曾有失的剑门雄关,被英勇的红军一举攻克。
“当时驻守在剑门关的是川军邓锡侯的宪兵司令刁文俊率领的四个团,其‘精锐’嫡系杨倬荣团驻扎在关上,负‘把门将军’之重任。当红军攻打剑门关时,这条战壕就成了川军最后的防线。当红军拿下杨倬荣把守的主峰后,杨倬荣见没有了退路,就是从战壕旁跳崖身亡的。”蒲元彬绘声绘声地给记者讲述着,80年前的那场战斗仿佛就在身边。
为了纪念当年的那场战斗,2009年,剑阁县在剑门关景区内修建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和纪念碑,当年战斗中牺牲的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274团2营政委鲍政委的墓也迁到纪念馆旁。
余东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彦谷
专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