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泥塑为军运会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军运情结
手捏泥塑为军运会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军运情结
新华社武汉10月22日电 题:手捏泥塑为军运会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军运情结
新华社记者李伟
一块泥巴,经过手中捏、搓、补、雕,呈现出清晰的五官,神形兼备,惟妙惟肖。22日,武汉市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泥人胡”胡作林为来自埃及的胡信(中文名)手捏泥塑肖像,不到一个小时,活灵活现的肖像就成型了。
“作为一名老兵,来到军运会现场展示我们的泥塑文化,很激动。”今年60岁的胡作林是一位有15年军龄的退伍老兵,出生在“泥塑之乡”武汉市黄陂区,从小跟着父亲学做泥塑。退伍转业回到武汉后,他潜心从艺、创办泥人胡肖像雕塑工作室,致力于泥塑艺术创作。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对泥土黏性、颜色有要求,作品制作要神形兼备,神态最重要。”胡作林告诉记者,尽管面临3D打印等新技术的挑战,泥塑仍然在神态塑造上拥有优势,也是泥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法宝。
胡信是武汉体育学院的一名在华留学研究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正为军运会提供语言等志愿服务,他对中国泥塑工艺感到惊奇。“仅靠一双手就能捏出非常像的泥塑雕像,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为胡信精雕细磨泥塑雕像的同时,胡作林告诉记者,他在家通过电视看了军运会开幕式,感到非常震撼提气。有机会通过泥塑参与军运会,他感到非常荣幸。“我有着很强的军人情结,我们会创作更多的军运会主题系列作品,用双手为军运会添彩。”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志愿者、工作人员、中外媒体记者都对中国泥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志愿者葛晨雯利用午休时间跟着学做泥塑,在胡作林的指导下,学过美术的她很快捏出一个脸谱泥塑。
为了将泥塑技艺传承下去,胡作林不仅免费教授慕名而来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还曾多次出国交流传扬中国泥塑文化,和更多人分享中国泥塑艺术。十余年来,胡作林已招收43名学徒。
记者从军运会执委会方面获悉,为了展示中国非遗文化,军运会期间,执委会组织了泥塑、汉绣、布艺堆绣、京剧脸谱、木雕船模、剪纸等多项非遗项目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