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三十日电(记者邢利宇)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玉杰等领导近日分别率领慰问团,将真诚的关怀与新春的问候送到了地方基层华侨农场的困难归侨家庭,并关注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
华侨农场是中国政府为安置从侨居国迁移回国的华侨而建立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陆续兴办了八十多个华侨农场,现有总人口六十万,其中归侨二十二万。
一月十七日,刚刚履新半月余的陈玉杰主任率队来到广东肇庆大旺华侨农场,看望这里的归侨并进行调查研究。该农场创建于一九五八年,经历了由“农场”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如今已是广东较好的华侨农场之一。全区通过产业结构的改革,将数万亩土地全部变成“三高”农业、立体农业,形成了猪、鱼、果、花卉四大支柱产业。大旺的招商引资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共有外商投资企业六十多家。去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六点八亿元人民币。当陈玉杰主任了解到大旺农场五百多位归侨中,百分之七十都已成为种养专业户,摆脱了贫困还涌现出一批致富典型时,高兴地表示,大旺华侨农场深化改革的思路是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华侨农场改革精神的,与时俱进。她希望已经走上富裕之路的归侨要帮带生活困难的归侨早日摆脱贫困,同时叮嘱农场领导,政策上应向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归侨倾斜;要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方向,加快归侨子女的就业培训,提高归侨及其子女的综合素质,为归侨子女就业和家庭步入小康创造条件。
在走访广东清远华侨农场时,陈玉杰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业情况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后诚恳地说,华侨农场有一些困难是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希望能与归侨共同克服。她勉励农场干部职工要改变观念,拓宽思路,研究市场,增强融入社会的竞争力。
陈玉杰主任表示,作为专司侨务工作的部门,国务院侨办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会议精神,继续关心华侨农场归侨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困难归侨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
为华侨农场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发展条件。一月二十五日,国侨办副主任刘泽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高虎城的陪同下,率慰问团从南宁出发,先后来到北部湾畔的钦州东风华侨农场、丽光华侨农场、看望和慰问当地的归侨。由于历史债务沉重等原因,该场大部分归侨生活仍较为困难。每到一地,刘泽彭都详细了解归侨职工的生产生活、子女教育、就业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并与归侨职工、农场党政领导及随行地方官员探讨农场改革发展大计。在十万山农场与农场负责人座谈时,刘泽彭表示,尽管华侨农场行政和隶属已经与侨办脱钩,但是国侨办仍为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他同时希望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帮助华侨农场解决实际困难,争取在几年内使农场职工摆脱贫困。
充分发挥华侨农场职工的作用。一月二十日,国侨办副主任许又声在云南慰问平远街、稼依、金坝三个华侨农场的困难职工家庭并听取了平远农场场长罗国柱的介绍后指出,华侨农场职工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地方引进资金技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和纽带。应该充分发挥华侨农场职工的作用。实践证明,华侨农场的改革是适时必要的。通过改革,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纳入社会统筹;通过剥离社会职能,不仅减轻了华侨农场的社会性负担,而且保持了稳定,使华侨农场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接待安置型向经济发展型转变。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少遗留问题,但在今后工作中将逐步得到解决。国侨办和云南省侨办已经和将要继续加大扶贫的力度,使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国务院侨办党组成员、中纪委驻侨办纪检组长徐振寰一月十三日起赴海南走访慰问了东方、兴隆、彬山村三个华侨农场十多户归侨家庭并与农场领导职工进行了座谈。对于农场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帮职工致富,求农场发展”的工作思路,徐振寰表示,中央和侨办积极支持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在政策上扶持外,通过有关部门的网站上专门为农场设置招商引资窗口形式,帮助农场走出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