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台湾频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大陆官方媒体指台泛蓝阵营“分则必败合则可胜”

2003年02月14日 08:40

  2002年,泛蓝整合取得明显进展,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泛绿咄咄逼人的攻势及陈水扁争取连任的布局,国民党、亲民党在共同利益与危机感的驱使下,不仅在"立法院"保持稳固的结盟态势,首次在重大选举中联手出击,还达成了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共推一组人马的共识,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合作目标。

  国亲合作初显成效

  一年来,泛蓝整合的主体——国亲合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明确合作大方向,结盟关系趋于稳固。2001年“立委”选后,连战因国民党败选、在“立法院”席次大幅下滑而处境艰难,宋楚瑜适时伸出援手,连、宋在选后立即会面,达成了不参加“国安联盟或其他类似的执政联盟”、不赞成两党党员“入阁”及提出共同政策主张、成立“政策协调机制”等“四点共识”,重新确定了国亲结盟的大方向。2002年的国亲合作基本上沿着上述共识的方向前进。两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基层支持民众的压力下,开始形成了“非合作不可”的高度共识,国民党将“国亲合”确立为“最高原则”,亲民党在首届“全国委员会议”上无异议通过“国亲合作案”,双方并正式建立“协调机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结盟关系更加稳固。

  其二是抗拒泛绿分化压力,在“立法院”实行全面合作。民进党上台后,国、亲即因理念一致、利益相同、选民重叠而在“立法院”展开合作,并在民进党当局宣布停建“核四”后与新党共组“在野联盟”,正式启动泛蓝整合的系统工程。2001年“立委”选后,泛蓝虽丧失了原有的席次优势,但凝聚力却有所增强。国、亲均严拒加入“国安联盟”,指责这种“非体制”的联盟实际上就是激化朝野对立的“不安定联盟”与予取予求的“黑金联盟”,并加强合作,严加防范,使陈水扁有所顾忌而不得不放弃强行筹组的打算。一年来,两党在“立法院”所有的重大民生及政治议题上均协调立场,统一步调,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合作。尤其是,双方共推江丙坤夺取“立法院副院长”一役,显示出“国亲合”的实力与成效,增加了士气与信心。

  其三是首次在重大“选举”中共推人选。在2001年底的“立委”与县市长选举中,泛蓝虽在台中市、桃园县、台北县等地的县市长选战中协同作战,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更为关键的“立委”选战中,却因内斗激烈而导致合作破局,相当程度上压缩了泛蓝总体当选席次,再次让泛绿坐收渔利。这一结果虽给2001年的泛蓝整合打出了不及格的成绩,但却让三党深刻认识到合作是生存发展的命脉所系,反为国亲合作提供了驱动力。从2002年年初开始,国、亲就开始不断酝酿台北、高雄市长选战合作事宜,很快形成了共推人选的意向。6月4日,连战、宋楚瑜正式达成在此次选举中“共同推荐、共同辅选、共同竞选策略”等共识。双方在台北市的合作十分顺利,到4月份即已确定;在高雄市的合作中虽出现了波折,但双方一直没有放弃整合的努力,国民党仅“正式推荐”黄俊英,为亲民党而留有余地,宋楚瑜在最后关头公开支持黄俊英,从而在形式上最终完成了泛蓝整合,第一次在重大选举中共推人选,联手对抗泛绿。

  其四,初步形成在2004年“总统”选战中“共推一组人马”的共识。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泛蓝选民因连战、宋楚瑜分别参选而呈分裂状态,不仅直接导致国民党丢失政权,连、宋也在选举中产生积怨。2002年5月开始,国、亲掀起新一股合作热潮,逐步形成在2004年“总统”选战中合组“联合竞选团队”、共推一组人马的意向。5月3日,宋楚瑜举行记者会,提出国亲应在未来选举中“共推一组人选”、执政后共组“一个专业团队”及在“国会”整合出“一组问政团队”。8日,连战在国民党中常会中明确表示将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与亲民党进行合作。此后,连战多次发表谈话,提出国亲共推一组人选、实现“二次政党轮替”的构想,并首次透露出参选意向。亲民党随即进行呼应,宋楚瑜也表示“一定要参选到底”。这使得“国亲合”的气氛不断升高,“连宋配”又成岛内热门话题。12月14日,在泛蓝整合在年底选举中显示出威力,泛蓝重新夺回执政权行情上涨的形势下,“连宋会”正式达成了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共同推荐一组人选”,共组“执政团队”的共识。

  不过,一年来国亲合作的过程并不顺畅,内部频生龃龉,心结犹存,尤其是双方因各怀盘算而在高雄市长选举中整合过晚,让黄俊英痛失胜选机会,不仅使一年来的国亲合作大打了折扣,而且表明影响两党合作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为未来泛蓝整合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马英九声势大涨

  2002年,在国亲合作的过程中,尤其是以一系列选举结果为标志,泛蓝整合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内部权力生态也有了一些新变化。其主要表现:

  一是国民党止跌回升,稳住了泛蓝盟主的地位。国民党的综合实力在泛蓝三党中仍明显占优,在年初及年中的地方选举中维持了基层优势,拿下“立法院”正、副“院长”,在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中成为最大蠃家,有拥有马英九这一“超级明星”,从而基本上止住了其在失去政权后实力即不断下滑的趋势,稳住了泛蓝“龙头老大”的地位,增强了该党主导泛蓝合作及实现东山再起的信心与希望。岛内民调也显示,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与满意度,从失去政权后的谷底不断攀升,在年底选举后首次超越了民进党,重登榜首,连战本人的辅选效果在高雄市竟然也超过了陈水扁,独占鳌头。

  二是马英九声势大涨,对泛蓝整合造成复杂影响。马英九高票连任后,声势扶摇直上,俨然已成为陈水扁实现连任梦想的“头号克星”与“泛蓝新共主”。岛内年底的多项民调也显示,马英九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度首度超过陈水扁,所获得的民众的信任度更是遥遥领先,若参选下届“总统”,声势也将大幅领先陈水扁。年底,泛蓝内部出现了一股让马英九“直取总统宝座”的拥戴声浪。这对于党内权力生态、世代交替与泛蓝下届“总统”选举布局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三是亲民党声势下降,合作的筹码日渐流失。一年来,宋楚瑜“形象疲软”,民意支持度持续下滑。亲民党在地方选举中成绩不佳,根本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在年底的市长选举中被边缘化,在台北市议员选举中成绩远不如预期。这显示在“马英九现象”的光环下,“宋楚瑜效应”已开始加速褪色,该党在泛蓝阵营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泛蓝整合中的筹码正在逐步流失。

  四是新党重新在泛蓝整合中占据一席之地。在2001年底的“立委”选举中,新党在本岛全军覆没,实力大大折损,出现了“泡沫化”,在泛蓝整合中的份量无足轻重,几乎被排除在“国亲合”之外。但在年底的台北市议员选举中,新党提名6人拿下5席,颇有斩获,得以稳住自己的“根据地”,在泛蓝整合中重新获得了发言权。

  分则必败合则可胜

  展望2003年,泛蓝基层民众强烈要求合作的呼声将继续升高,对国民党、亲民党高层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国、亲将继续加强协商,尽力合推一组人马投入下届“总统”大选。从泛蓝内部政治生态看,“连宋配”还是最现实的选择,但谁正谁副、如何进行权力与资源分配仍是两党面临的高难度课题,因而整合过程将可能十分曲折漫长。如果泛蓝整合长期陷入僵局,或“连宋配”声势低迷、毫无胜算,马英九也有可能在泛蓝基层民众强力推动下顺势参选。

  不过,从岛内的民意结构及中间选民的集体心理看,泛蓝“分则必败,合则可胜”,整合只是胜选的前提条件,而非胜选的保证。陈水扁具有现任优势,处于战略上的主动地位,泛蓝要想“取而代之”,还要看能否树立新形象,消除民众对于“旧政权复辟”的疑虑,并展现出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及改善两岸关系的能力。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升亮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两岸关系新走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