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精干/自信/博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维和部队

2003年02月17日 09:13

  中新网2月17日电 一支特殊的部队引来了一批特殊的记者,一项辉煌的使命赢得了一片真诚的赞赏。据解放军报报道,这支部队的官兵,个个头戴神气的“蓝色贝雷帽”,佩戴“地球与橄榄枝”图案的臂章,装备车辆和机械设备全部漆成了白色,上面黑色的“U N”英文字母显得格外醒目。他们就是由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的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

  应联合国要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于2002年底决定派遣维和部队,参加刚果(金)的维和行动。如今,这支维和部队组建完毕,所有参加维和的人员经过了集中培训,装备物资全部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随时准备开赴任务区履行维和使命。

  2月11日,维和部队官兵在自己宽敞整洁的军营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采访者——国外44家新闻媒体的69名记者。这些平素对中国军人了解不多的外国同行们,在不足一日的短短时间里,从维和官兵的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严整的军姿与军容,和平的愿望与企盼。看到这些年轻而自信的脸庞,真想——

  送他们一束美丽的橄榄枝

  操场上,全部由中国制造的油罐车、铲车、吊车和安装了先进通讯设备的指挥车等装备集结待命。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自信的步伐,中国“蓝盔部队”全体官兵甫一亮相,就赢得了外国记者的一片喝彩声。

  “你们这支维和部队的战士非常精神,也非常健壮,是不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地挑选出来的?”来自日本广播协会的一位记者问。

  维和部队上校军官黄文峰笑道:“是,也不是。我们挑选维和士兵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业务专技术精,应该说个顶个的都是优秀士兵。但他们又只是部队普通战士,代表了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体现了我部各项建设的水平。”

  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记者左兰娜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军营,对中国士兵很是好奇。她问一级士官宋伟伟:“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你了解你们此行的任务吗?”

  “维护和平、为民造福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职责。”小宋回答道,“尽管对于将要去的国家,我们还很陌生,但我将把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技术专长发挥出来,为那里处于困难中的老百姓尽一份力量,让他们看到中国士兵的风采。”

  指导员李军曾有赴柬埔寨维和的经历,在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的录音机、照相机前,他不慌不忙地回忆着当年赴柬维和的情况———1992年至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大队赴柬埔寨维和,那是中国维和部队首次成建制跨出国门执行联合国任务。在百废待兴的吴哥大地上,中国维和军人修复和修筑机场2个,修架桥梁36座,修筑公路500多公里,和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一道,为柬埔寨恢复和平、人民重建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

  谈起此次赴刚果(金)的维和使命,李军说:“帮助所在国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是我们中国军人维和的最终愿望。另外,通过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可以全面展示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体现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增进军队间的对外友好交往……”

  “瞧,他们的脸庞年轻、自信,言语中也透出对和平的愿望和企盼,”听了维和官兵的介绍,左兰娜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真的,我很想为他们送上一束美丽的橄榄枝。”

  娴熟的外语,丰富的知识。面对不同的人种和民族,迥异的风俗与习惯,相信———

  维和部队将以文明素质适应一切

  无论是聊起维和所在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还是侃起国际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赴刚果(金)维和官兵丰富的知识,都令外国记者交口称赞。

  “刚果(金)与中国有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在那里援建了‘人民宫’和体育场,还帮助他们种水稻、蔬菜,传授农业技术等。现在的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和他的父亲都曾先后来到中国留学。”三级士官陈立云对中刚两国关系颇有研究,面对周围的一群记者,小陈侃侃而谈、有问必答,俨然一个小外交家。

  “称非洲人为‘N e g r o’或‘b l a c k’都是禁忌,最好用他们的国籍称呼,因为他们的国家意识相当强烈,直呼国名,他们就很受用。”维和部队翻译李丰的一番话颇让记者们长了一些见识:“对于我们维和军人来说,刚果(金)的风俗习惯,甚至一些极小的民俗细节,都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有些地区的人把照相机对准人或物拍照视为不祥,此事非同小可,来客如想拍摄,之前最好向对方打个招呼,获得同意以后再行动,以免引起误会。”听罢这番介绍,那些见多识广的外国记者对中国普通官兵的知识也都表示钦佩。

  士官王广岭从军5年,坚持学习英语也有5年,如今他不仅能阅读一般的报刊资料,口语水平也相当不错。“我们每位战士都能做到每天背一个新单词,每天学会一句简单的英文日常会话。”当德国世界报的记者埃林问到中国士兵的外语水平如何时,王广岭不慌不忙地用英语作答,埃林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

  不但埃林对中国士兵的英语水平颇感惊讶,就连联合国维和部队考察组的哈里博士,去年在考察了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后也赞赏有加,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维和分队人员的英语水平,是参加维和行动的非英文国家维和士兵中最好的。”

  对这一评价,我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戴绍安说:“学习《国际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和简单的外语对话,这是所有参加维和任务的官兵军事训练和技术培训之外的必修课。可能我们的外语水平尚未有哈里博士评价得那样高,但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国‘蓝盔部队’和中国军人现代、开放、文明的新形象。”

  充满神秘的大陆,遥远陌生的国度。虽然将走进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但是———

  这样的部队定将完成和平使命

  地处非洲中西部的刚果(金)不仅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同时那里还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在等待着维和部队。远涉重洋的中国“蓝盔部队”,无疑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考验。

  对此,国外记者也很清楚,因而他们向官兵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柬埔寨你们的维和工兵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今,你们是否已经做好去非洲维和的充分准备?”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维和工兵连指挥袁春国对自己的部队满怀自信,“我们赴刚果(金)工兵连上设指挥组,下设三个分队:道桥分队、建筑分队和支援分队。主要担负工程保障、居住区和作业区探雷排障、修建机场和道路以及修建和维护联合国公共设施等任务。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实施了严格的培训,有最好的国产机械装备,因而完全有信心完成在刚果(金)的维和任务。”

  长期的战乱使得刚果(金)局势相当不稳定,维和部队官兵自然面临着种种危险。再加上当地天气常年酷热,各种疾病流行。对于来自北半球的维和部队官兵来说,刚果(金)的气候和流行疾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法新社一位记者对中国军人是否适应当地环境心有疑虑。

  维和部队上尉军官张晋东介绍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是我国的军事古训。我们已从后勤、卫生、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自2002年12月23日维和部队正式组建以来,赴刚官兵立即投入了紧张有序的封闭集训。春节期间,我们做了多次热带病防治专题讲座,并组织了战伤自救、互救演练;现在我们每天坚持5000米跑,间以万米长跑,以进一步增强大家的身体素质……”

  时间过得飞快,尽管采访活动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尽管送宾的军乐一次又一次奏响,可大多数外国记者还在操场上不停地采访忙碌。

  离开前,外国记者们争相和维和官兵站在印着联合国标志的白色车辆前合影留念。部队领导在送行时说:“维和官兵臂章上的‘地球和橄榄枝’图案是和平的象征。全体维和官兵将牢记使命,塑造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在热烈的掌声中记者问一位外国同行有何评价,他笑道:你听,掌声说明了一切。


 
编辑:宋方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