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北京青年报消息,自今天起,北京的10个郊区县将全面置于“小灵通”的覆盖之下。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获悉,昌平、顺义、通州、房山、大兴、门头沟等6个郊区县将在今天开始“小灵通”放号。
3月10日,“小灵通”首次在京郊怀柔放号,打响了进军北京的“第一枪”;3月15日,“小灵通”放号的区县又扩大至延庆、平谷和密云;3月20日,“小灵通”在北京10个郊区县彻底开通。
有消息称,北京通信计划选取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在北京城区开始“小灵通”的放号工作,不过,具体日期还有待公司高层在与有关方面沟通后,最终敲定。
据介绍,北京“小灵通”使用的频段是1900MHZ至1920MHZ,因为正处于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频段范围内,曾有人担心“小灵通”会在国家清理频段之后失去生存空间。不过据技术人员称,要想为“小灵通”改频并不是件难事,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向3G平滑升级。
中国电信首次表态:"小灵通"和移动通信应共存
备受争议的“小灵通”今天起在曾被定为“禁区”的北京郊区开始放号,有媒体称,未来两个月内,“小灵通”可能在北京城八区正式放号,但一直大力发展“小灵通”业务的中国电信却一直保持着低调。昨天,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终于打破沉默,首次就中国电信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想法和“小灵通”目前的现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韦乐平表示,中国电信一直是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规定,将“小灵通”业务定义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而且一直是在这一范畴内发展的。“小灵通”的主要优势是设备造价低,平均每用户的收入提高明显,投资回收快,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电信自身已有的空闲铜线存量资源,因此其发展有内在的道理。
但是,韦乐平也同时强调,中国电信对“小灵通”的发展规模一直是有控制的。虽然最近一两年来,这项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在现阶段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本质上“小灵通”是一种适于一定市场和时间段的过渡性技术,无法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不具备长远技术生命力。因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小灵通”业务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各地都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做与不做的。
谈到最为敏感的“小灵通”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是否构成很大的冲击的问题,韦乐平表示,中国电信从来也没有将“小灵通”看作是一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小灵通”存在很多先天不足。而且,中国电信也没有对“小灵通”网络进行过严谨的统一规范,各厂家网络结构不一、接口和信令协议一致性较差,改造成本很高,也不具备统一联网的基础。因此,“虽然‘小灵通’在话务量上会对现有蜂窝移动通信有一定的分流,但不会形成明显的冲击,两者可以、也应该共存。”韦乐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