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综述:三峡“开发性移民”破解世界难题

2003年06月02日 00:12

  中新社巫山六月一日电(邹辉 范卉)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移民规模和安置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是一项史无前例、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系统工程。中国政府经过十年努力,不断对三峡移民政策进行科学的调整,圆满完成二期移民任务,使三峡工程能有序推进,实现了六月一日下闸进行二期蓄水的目标。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需要动迁移民一百一十三万人,重建或部分重建两座城市和十一座县城。百万移民中的难点在于四十多万农村移民,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库区的安置容量十分有限。中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对移民安置做出调整,改变“就地后靠、以土为本”的方针,实施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政策,针对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新模式。

  “开发性移民”是指由政府利用移民经费,开发本地资源,创造出优于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库区经济繁荣,使移民长居久安。

  从单纯依靠库区安置到大量外迁,移民搬迁方式的转变使三峡库区正在走出土地容量严重不足的困境。

  借移民之机,库区农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已实施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有一百余个。走进三峡库区,一条条新开的梯田种满了脐橙、李子、桃等经济作物,乡镇企业、个体商业星罗棋布。

  移民是对库区人观念的巨大冲击,这些听惯了船工号子的三峡人,普遍存在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情结。云阳县首批外迁的一位移民就曾坚持要把一个祖传的水缸带到几千里外的上海。

  观念转换是痛苦的,但观念一旦转换,往往会变成巨大的精神财富。外迁广东博罗县湖镇的巫山移民刘迎春,被这里发达的经济环境所吸引,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办起了一个灯饰配件厂,成为外迁移民第一厂。

  与此同时,库区也是目前东部沿海企业在西部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库区企业借搬迁的机遇,打破地域局限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合作,库区成为名牌汇集之地。对外开放,正在成为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

  据统计,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七十余万人。库区主要移民区县,居民储蓄余额增长了六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三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两倍多。百万移民的世界级难题得到了解决。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三峡工程水库下闸蓄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