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记者吴庆才)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德陵按计划已于七月一日前抢修完工,目前已进入“扫尾”工作。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有关负责人透露说,包括德陵在内的“十三陵”正在静候佳音,能否成功跨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门槛,要等待两天后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作最后裁决。
为了明十三陵的“申遗”成功,北京官方可谓不遗余力。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先后投入资金一点七亿元人民币,北京市政府还于去年七月通过了《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使明十三陵的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
记者在德陵注意到,原先破损严重的德陵明楼已经修缮完毕,恢复了雄伟尊严的气势。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陵园的修缮工程是完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用原材料和原工艺,力争恢复其本来的面貌。十三陵特区办公室主任王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十三陵景区内主要五座陵寝——长陵、定陵、昭陵和献陵、思陵相继得到过大规模修缮。再加上今年修缮完工的德陵,其余七座陵寝也将在二00八年之前陆续得到修缮。
王林还透露说,为了更好地保护陵墓,除去目前开放的长陵、定陵、昭陵外,其余几座陵寝都将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对外开放。
据悉,在本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明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将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地处云南的“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景区将申请“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若此次明十三陵若“申遗”成功,北京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景点就将达到六个,包括: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明十三陵,数量居中国各省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