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西安挖出1400年前北周西域贵族夫妻合葬墓

2003年08月26日 13:42

  中新网8月26日电 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一位86岁的西域贵族与妻子的合葬墓日前在西安北郊被发现。昨日下午,考古专家在墓室内挖掘出一具刻有波斯文字的石椁,这是陕西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椁。

  据了解,今年5月初,文物部门在西安北二环东侧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探测到这个古墓,此处位于汉长安城遗址东3.5公里。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孙福喜介绍,这是一座北周时期的大墓,仿木结构,斜山顶式殿堂建筑,墓穴坐南朝北,全长48米,墓室深13米,共有5个天井、5个过洞,墓穴内砖封门,中部偏北有一石椁(北周时期,穷人墓穴内只有棺木,高官和有钱人才能在棺木外加盖石椁),根据石椁上留下的记载,墓主男性,属北周时期人,死时86岁,与妻子康氏合葬。

  据华商报报道,该石椁长2.46米,高1.7-1.8米,宽1.56米,上有彩绘图案,局部贴金,图案以伎乐为主,还有鸟兽身体等,这是我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椁。石椁上有一块带文字的石刻,这些文字已初步被认为是波斯文字,另外,墓穴5个过洞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幅壁画,由于壁画系直接在泥墙上刷白灰水后绘制,年代久远,破坏严重。

  据考古专家认定,墓主系“昭武九姓”(中国古代对居住在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之间的粟特人的特称,西汉属大月氏,后各部落逐渐分散,形成9个小国)之一的史国人,墓主被北周封为凉州萨保判事,即属高级官员兼管理低级事务,是一名祆教徒。

  北周时期粟特人的墓穴被发现的情况目前还十分罕见,这座古墓中石椁和文字的发现,至少说明北周时期,长安城就是粟特人的聚居区,而墓主从父辈开始便迁居长安,这些都为研究粟特人文化与中亚文化的关系,了解当时雕刻、绘画以及教派流传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根据推断,石椁内极有可能还存在石棺等物,考古部门将继续对这座古墓进行勘探挖掘。(四海)

 
编辑:赵莉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