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五方面新表现

2003年09月07日 11:46

  中新网9月7日电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近刊载署名“郑志国”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文章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后,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如下一些新形式——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不仅有数量扩张,而且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升级。例如,对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结构和色香味;对衣着更加讲究款式、品牌和个性;对住房更加强调舒适方便,甚至开始追求豪华阔气;出行旅游越来越普遍和经常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小轿车;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卫生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等等。民众需要的这种新变化,要求在经济建设相应调整生产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力求做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相统一。

  二、当前中国社会生产的落后主要表现为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比较低,生产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人民需要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相对落后是构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尽管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所显示的中国科技方面的落后过去一直存在,但是现阶段更具有动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化所造成的。如果中国不能跟上新技术革命潮流,即使同自己过去相比有很大进步,也不能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提高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真正按照人民需要来组织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

  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社会主要矛盾日益集中地表现为市场供需矛盾。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某些方面也表现为市场供需矛盾,但是更普遍、更经常、更直接的表现是人民的需要同各种实物分配、计划指标和票证发放之间的矛盾,而这种表现基本上存在于市场之外。当然,市场不可能做到无所不包,人民的某些需要特别是政治文化需要难以从市场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满足。但是,现阶段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和经济手段,毕竟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集中解决市场供需矛盾。

  四、人口增长加剧了社会主要矛盾,控制人口数量成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前提。人均需要量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不仅取决于社会生产水平,而且受制于人口增长速度。发展生产无疑仍然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手段,但全部国土所能养活的人口总数毕竟是有极限的,如果不严格控制人口,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强求经济快速增长,势必加速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们的长远利益。不断膨胀的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引起的总需要扩张事实上已难以单靠发展生产来满足。

  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一些新的差别。近几十年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社会主要矛盾的区域表现也出现一些新情况。例如,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原来就有一定的差别,近20年来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有利于缓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各地协调而均衡地发展。各地只有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才可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最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编辑:余瑞冬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