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述评:“911”难让美国继续获得世界的同情

2003年09月12日 15:24


  纽约十一日上午在世贸废墟举行“九一一”两周年纪念仪式,数千纽约人走进世贸废墟最底层悼念罹难者。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纽约十一日上午在世贸废墟举行“九一一”两周年纪念仪式。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罹难者家属在纪念仪式后走进世贸废墟最底层悼念亲人。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罹难者家属前往废墟凭吊亲人。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参加纪念活动的罹难者家属以各种方式追忆亲人的音容笑貌。中新社记者:赵海燕

  中新社纽约九月十一日电(记者 陈建)九月十一日,在纽约工作的赵小姐像其他几千人一样,早晨五点出发,赶往世贸中心遗址,参加“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两周年纪念活动。她说,当走进那个六万五千平米的“大坑”时,心情骤然沉重起来,“有那么多遇难者亲属到场缅怀,大家相互慰问,真的很伤感。”

  “九一一”事件曾使美国赢得全世界的同情和支持。但时过境迁,象赵小姐那样仍对美国人民的伤痛感同身受的人,却在减少。一项调查显示,过去四年来,外国人对美国的喜爱程度在下降。

  英国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与美国一起发动过对伊拉克的战争。“九一一”前,英国人对美国的喜爱程度达百分之八十三,“九一一”过后一年时,降到百分之七十五,现在是百分之七十。土耳其通常被看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友邦和穆斯林国家中的“民主典范”。但土耳其拒绝美军使用其境内军事基地进攻伊拉克。过去两年,战争前后,土耳其人对美国的喜爱程度从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十五。

  俄罗斯曾极力反对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擅自对伊动武。“九一一”前,俄国人对美国的喜爱程度只有百分之三十七,去年夏天竟然升到百分之六十一,而现在骤降到百分之三十六。类似变化,在亚洲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同样存在:“九一一”前百分之七十五,去年夏天百分之六十一,今年夏天百分之十五。

  使人改变看法的原因,应首推伊拉克战争。“九一一”后,美国闪袭阿富汗。世界舆论基本把那场战争看作“自卫反击”,予以默认。但今春伊拉克战争前,全球各地爆发过五十万人的反战大游行。执意开战的美国也背上了滥用武力的骂名。

  《纽约时报》今天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刻薄地说,某种程度上,外国人对美国的不满集中在布什总统身上。在很多人印象中,往好处说,布什是个代表美国利益、效率不高的发言人;往坏处说,那是个挎着枪的牛仔,专推翻国际条约,如果没想控制全世界的话,至少也想控制全世界的石油。

  纽约本来就是民主党的“大本营”。美国各媒体中供职的人,也大多属于民主党。总统大选为期不远。可以理解,出于党派利益的缘故,《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某些文章,也许不会给出身共和党的总统高唱赞歌。但是,一位法国四十五岁电脑工程师波格拉姆的话却发人深思:“每个人都赞成民主和自由,问题是我们不赞成用打仗的方式实现民主和自由。欧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深知流血的代价。但美国人还没认清一个道理: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九一一”事件刚发生时,法国最有声望的政治类报纸《世界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大字标题为《我们都是美国人》。最近,法国的《新观察家》周刊发表社论,题目则变成《我们不都是美国人》。

  今天上午,美国众多电视台纷纷现场直播纪念活动。去年“九一一”周年祭中哀婉的风笛声换成了渴望新生的曲调,去年专题片的题目《记住历史》,今天也改成了《重建美国》。但是,要改变世人心中对美国的印象,美国人自己似乎要作更多改变。毕竟,没有谁真能阻挡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但这个霸主要赢得世界的尊敬和信任,光靠武力不够,起码还需要仁厚与谦卑。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9.11”事件两周年纪念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