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经济总体未过热 发改委警惕三大非均衡问题

2003年09月19日 11:06

  中新网9月19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发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的文章指出,对当前的经济增长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正处于摆脱前期连续多年调整型增长格局,开始向新一轮快速增长转折的初期,刚出现实质的转暖。对局部领域的过热倾向应警惕,但不能认为出现了过热,不能影响对全局的判断。应对局部问题及时采取适宜的微调措施加以克服,同时利用当前总量矛盾明显缓解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结构改革,防止一些长期非均衡倾向的扩大。

  文章写到,对经济过热的担心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目前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苗头性问题的出现与80年代和90年代过热时期有某些相似之处;二是担心近两年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偏快,正在累积通货膨胀的压力。

  文章称,但从宏观经济的几个表征来看,这种升温仍属“适当热度”。一是经济增长不会在短期内持续超出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二是物价的低位增长也说明总需求并不过热,总体上供给与需求状况并未出现逆转;三是经济过热一般伴随着过度的非均衡,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

  文章指出,判断当前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去年以来经济持续升温。一方面,在一些指标如投资、出口、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另一些指标如消费和就业却表现得比较疲弱,这也是内需还未全面启动的重要论据。另一方面,从供需结构看,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

  二是目前经济增长的热度上升,是“一头热”而非“两头热”。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加速与1995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是“两头热”,即消费与投资同步加速,齐涨齐跌;而如今仅是投资热,消费增长则相当平稳。

  三是投资增长总体并不过热。

  四是物价水平上升动力不足也表明经济尚未出现过热。

  文章写到,对房地产、钢铁、电解铝和汽车等行业出现的短期性的局部过热苗头问题,当前已相继发出警示并采取比较适度的调控措施,这种调控重在规范,重在对已出台的政策的落实,而不是进一步加大调控的力度。

  但更艰巨的任务是,着力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的非均衡问题,从完善制度和制定长期政策这两个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解决,防止这些长期性非均衡问题影响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局。首先是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严重非均衡;其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均衡性加剧;第三,地区发展和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扩大。

 
编辑:闻育旻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