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 (记者齐彬)记者今天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着力培养高级蓝领的中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有四万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据调查,在七千多万中国技术工人当中,高级技工不足百分之五,而且他们的年龄普遍偏高,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为了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去年九月,劳动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探索一条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
工程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情况,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一些重点工业城市,实施若干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根据企业生产急需,大力加强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
据劳动保障部官员介绍,围绕该工程的实施,去年中央和地方共向承担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技工学校投入四亿多元资金,各地及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另外,劳动保障部还依靠行业企业组织开发了一百多个国家职业标准,五十多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了三十个高级技工培养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了“三年三千种”教材开发计划,开发多门类、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教材。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方逐步形成了“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政策。航空、航天等企业集团纷纷加大技能水平在薪酬分配中的比重,并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江苏、山东等省还决定,每年评选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享受每月一百到三百元的政府津贴。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二百余家机电项目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十万人参加了培训;四万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从实施情况看,工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一是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程度,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技术工人的培养;二是积极探索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三是进一步发挥了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