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9日电 新近一期的《瞭望》周刊发表文章写到,一轮局部的“软调整”,看来是中国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选择。
文章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城市建设标准过高,部分行业过度投资,资源消耗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住,局部问题很可能演变为全局问题。
尽管还有部分政府部门人士和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势持“不热”的乐观判断,但从近期动向看,对局部过热的忧虑占了上风。忧虑来自于部分行业的产能大大超出市场需求的预测。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度问题在去年就充分显露出来,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
分析人士指出,经过频密的部署和高层研究班统一认识,针对部分行业过度投资问题的局部调整,将能变成协调一致的行动。
文章指出,目前,引起高层重视的一批学者的分析和判断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依赖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投资增长实现的。这就预示,中国粗放式增长模式有所抬头,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也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将成为一纸空文。而这种结局,是与中国已选定的发展道路相悖的。
针对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加以适度调控箭在弦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提醒说,在宏观政策的把握上,要避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问题,任其发展,致使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后再进行调整,代价太大;另一种是调整力度过大,方法不当,速度一旦掉下去,恢复起来很难。
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始终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一个手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中国国情的需要。尽管中国有过成功“软着陆”的经验,但要使调控力度恰到好处,依然还是新课题。一方面要能控制住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又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权威人士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必须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主要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二是正确把握调控重点,区别情况,不搞一刀切。(叶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