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6日电 评论:昆交会的上中下策
记者闻育旻
从1993年创办以来,连续成功举办11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已成功成为中国西南边陲大省云南的重要对外贸易品牌。然而,在兄弟省份成功获得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官方“认定”之时,昆交会不得不迈出重新思考定位及品牌号召力的改革步伐。
昔日自身特色,今成他家卖点。面对现实,是偃旗息鼓、放弃市场?还是重整旗鼓、再展雄风?昆交会组委会毅然选择了后者。
重整旗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笔者分析,在痛定思痛之余,昆交会的未来面临上中下三条道路。
上策:不放弃长期以来经营得卓有成效的东盟市场,同时重新拓展南亚新市场。在即将开幕的2004年第12届昆交会上,将首次设立南亚馆,有印度、孟加拉、不丹和尼泊尔四国报名参展。据云南省商务厅喻副厅长介绍,今年的南亚馆招展情况好于预期,组委会预留的20个展台被参展商一扫而空。由此可见,南亚市场商机前景广阔。
中策:维持现有规模,通过自身挖潜,扩大昆交会的内涵和外延。2004年昆交会将正式“更名”,在原有名称中加了一个“进”字,使昆交会的作用不光是国内企业走出去,而且还有国外商品请进来的功效,如此也将能给昆交会带来一定的发展前景。
下策:推动昆交会的市场化、专业化,逐渐淡化政府色彩,最终使昆交会成为由民营机构承办的能够自负盈亏的交易会。
从目前看来,昆交会上中下三策兼而用之,力求最佳结果,也许今年的昆交会就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人们能找到跳出上述三策的“第四条道路”,无论如何,愿耗费几代人心血的昆交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