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核电参股再拉帷幕
——电企“热身”、民资获准
4月25日,海南昌江核电站开工建设,该核电站由中核集团和华能集团共同出资建设。这是华能集团第一个参股建设的核电站,其参股比例高达49%,被认为是华能集团核电发展的一个突破。
5月24日,华电集团与中核集团签署福建福清核电项目二、三期合作建设协议,这是华电集团39%参股福清核电一期项目后,再次获得核电项目参股权。9月,大唐国际在广东阳江建核电站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评审。
就在常规发电企业积极热身进军核电之时,今年地方政府也为核电建设出台融资办法:深圳市和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均明确表示社会及民间资本可参建核电站。
点评 时至今年,参股建核电再次成为业界的热电话题之一,其原因在于核电大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建设资金困境。
就在大家猜疑中核和中广核谋求上市之际,民间资本也悄然加入了融资的队伍。然而,上市融资虽然是一条捷径,但受制于产权关系复杂,且涉及国家核工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动作并没有想象般明朗。同时,民间参股也未见动静。
目前,中电投作为我国唯一参与核电建设的电力企业,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业内人士认为,若中电投在核电建设领域表现优异,能够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或许能为其他电力企业参与核电建设打开一条方便之门。
总之,一方面要获得更多的核电建设资金,一方面要兼顾核安全,就有必要进一步明晰其中各种规则。而各方都在期待的《核电管理条例》,应该能为核电健康发展、公平竞争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6
核电设备迎来“狂欢”
——企业跑马圈场、抢占领地
4月10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等重点大型企业在内的58家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就联手打造中国核电装备“联合舰”达成共识。
5月,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16亿元的5大核电项目签约江宁滨江开发区,南京首个核电产业集群基地成立。5月21日,《海盐中国核电城概念规划》获专家评审通过,浙江海盐将成为我国首个“核电城”。
12月2日,湖北新能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3家央企集团共同拟投资5.5亿元,旨在打造我国首个内陆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点评 无论是“联合舰队”,还是核电基地,都表明核电复苏首先唤醒了核电设备制造业,而在机遇面前赢得先机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发制人。
但是,目前我国包括大型电力设备集团在内的核电设备相关企业不低于40万家,众多设备制造企业都在伺机抢食“蛋糕”,这很容易导致高涨的情绪下跑马圈场、过早过快开展前期工作等问题。相关研究则显示,真正具有需求的核电关键环节还没有达到核电发展的速度。然而在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企业无论有无实力,只要可以跟核电挂钩生产附件的都想抢食这块“蛋糕”,结果造成结构性产量过剩。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极大地干扰国家关于核电规划的总体部署,给核电事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7
关键设备提升自主化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1月11日,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国产化主管道采购合同签订,大幅降低了主管道的采购成本,与从国外进口相比,可为国家节约8亿多元人民币。
10月24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平台研制成果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化、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12月18日,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开发的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完工并成功共发送,标志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完全实现国产化。
从年初到年尾,除上述三项成果外,我国核电关键重要设备自主化脚步不断加快: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合资建设我国核级海绵锆项目,填补我国核级海绵锆生产的空白;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U型管成品管成功下线,我国成为继法国、日本、瑞典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该产品的国家;大型核电含铜不锈钢密封室及密封室盖锻造成功;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U型管实现国产化;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核电上充泵研制成功;我国首台自主化核电蒸汽发生器下线等。
点评 过去的一年,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了较大成绩,也为我国核电未来发展打好了基础。然而,就当前情形来看,虽然国产化率已达70%,但剩余的30%才是核心关键技术,并占整个利润份额的70%。这样的现状说明:我们离高端的设备制造还有一段距离,暂时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这也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瓶颈之一。
因此,只有大力推进“二代加”核电站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加快对三代核电站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才能用中国技术支撑今后10—20年我国核电大规模发展。
8
加快“引进来”
——技术、资源再入国门
9月底,中核集团江苏核电公司、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签署《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技术设计合同》。11月23日,在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再次签署《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总合同》,中俄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由实质性推进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除中俄合作之外,中美、中法也加快了进一步合作。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赴法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法国阿海珐集团与中广核集团签署为期10年,价值35亿美元的2万吨铀长期供应合同。同时,法国设备供应商阿尔斯通集团与中广核签署了价值约1500万美元的核岛放射性流出物处理设备的采购合同。11月12日,国家核电与美国西屋签署大型非能动核电站(LPP)业务开发、技术咨询服务以及AP1000后续项目仪控合作等共5个协议,我国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同样在11月,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采用技术合作方式,联合开发新一代核反应堆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平台。
点评 从2007年西屋公司AP1000技术转让,到2009年法国电力公司参与合资167.4亿元成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国外企业进军中国核电的脚步没有停歇。正是看中了我国核电潜在的发展空间,各方对这块新兴市场的抢滩从上游的燃料供应,延伸到装备制造,继而深入到核心技术与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其中,首脑外交给对合作助力不少。
对中国核电来说,输在起跑线上就要学习,而学习的概念即对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依赖国外核心技术就无法保证我国核电健康安全地发展,唯有不断提升内力、加强自我掌控和主导、借鉴并吸取各方的核电建设经验教训,方才能成就我国的核电大业。
9
提速“走出去”
——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目标
8月27日,随南非总统祖马访华的南非标准银行与中广核电集团达成在南非建设核电厂的协议。同日,中国国核海外铀业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就铀资源合作框架协议签字。
11月19日,媒体报道称,中核集团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已成功实现向巴基斯坦出口核电机组之后,其计划与阿根廷签订协议帮助其建设核电站。而此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方面就核能的利用进行磋商,并签署了框架协议,其中涉及核科技研发、重水堆核电站运行管理、核燃料生产管理、铀资源开发以及核技术应用等领域。
除了核能领域涉外,核电企业在其他能源项目上也开始“走出去”。中广核11月15日发布公告称,已于11月5日完成对香港美亚电力的并购。11月16日,中广核太阳能公司与新加坡生物质能工业公司签署协议,前者投资6500万新加坡元,与后者共同开发新加坡光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而中广核期望借机将业务延伸至整个亚太地区。
点评 不论是寻找铀资源,还是建核电站、甚或技术出口,我国核电企业今年“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计划,这将直接催生核电产业巨大的国际化市场。同时,市场份额的大幅扩容也引发国际核电巨头互相比拼技术、争相布局区域、开发燃料资源。我国核电龙头企业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竞争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以“引进来”为主导的方式,致使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垄断在我国核电发展道路上大筑产权壁垒。另外,我国核电发展中创新观念不强、战略不清晰等问题,也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充满挑战。所以,唯有加快自主创新,打造自有品牌,才能“实现两条腿走路”。
10
校企牵手培养队伍
——解决人才“短板”
8月27日,中广核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超临界水堆(SCWR)联合实验室挂牌。实验室将成为我国SCWR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实现SCWR从基础研究向工程示范转化以及产业化应用的目标。
9月29日,国家核电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签署共建“核电软件工作站”协议,为我国核电软件自主化搭建实质性合作平台。
12月 10日,江苏大学与山东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推动核电用泵的产业化,计划2013年形成,核级泵的市场销售。
点评 根据国防科工局统计,2020年核科技工业需要核专业本科以上人才约1.3万人,其中,“十一五”期间6000人左右。按照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需要400人计算,到2020年新增30座百万千瓦核电站,需要核电人才在1.2万人以上。
近几年,虽然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有的扩大核专业招生规模,有的新建相关专业,有的校企结合联合培养。但是,“人才短板”确是摆在我国核电发展面前的一道障碍,核电企业求贤若渴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
其实,业界对高校和企业结合的模式早已谙熟,只是目前大学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之间存在间隙,致使人才在实践和理论学习之间缺少衔接,人才队伍的成长周期较长,无法适应核电的快速发展。
所以,眼下要在原来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真正调动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企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核电队伍。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