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网络谣言变“新闻” 以讹传讹制造“狂蟒之灾”

2006年07月21日 15:38

  网络谣言耸人听闻

  谣言一:“工商打死刚考上清华的学生”

  近日,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高州工商局的人因几元的费用踢打死了高州二中一个刚考完高考的男生,事情的起因只是这男仔帮他妈辩解……这个考生家里很穷,妈妈每天只有去卖点菜帮补家计,来供这个考生读书……前不久高考成绩出来了,这个考生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高州多所高校师生游行示威都无补于事,他们想拿80万元私了……

  上述帖子和类似的、不同版本的帖子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在茂名、高州一带更是传得沸沸扬扬。

  7月5日,记者专赴高州市了解情况。经调查发现,6月21日,高州市城西市场物业管理人员与一摊主母子陈某、蓝某发生冲突,事件中有5人受轻微伤,其中物业方4人轻微伤,传言中的“被打死的”、“刚考上清华的学生”——高州二中的蓝某也受轻微伤。昨天,蓝某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向记者证实,他今年的高考成绩为524分,并非“高考状元”,也谈不上被清华大学录取。

  高州市委官员透露,传言惊动中办和教育部。高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安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随后,高州市向省委办公厅和茂名市委通报了调查结果:“高州工商人员打死高考学生”纯属谣言。

  7月7日晚,警方将居住在高州市区的嫌疑人李某、郑某抓获,二人交代了在互联网上散播谣言的事实。

  据李某供述,6月22日,他在听到群众议论市场物业管理人员与蓝某母子的摩擦事件后,就将听来的情况,加上自己编造的内容,在互联网论坛上发表帖子。郑某则是在6月23日听到传言,称高州城西市场有一名残疾年轻人被6名保安打死,随后在该则传言的基础上,编造了“该年轻人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内脏被打烂,就连睾丸都被打爆了”的虚假情节,在互联网留言板上发布。

  7月8日,高州市公安局依法对李、郑二人作出治安处罚。

  谣言二:安徽含山农妇被蟒蛇生吞

  7月6日上午,中华网和百灵网等网站发布了一条十分恐怖和令人震惊的消息,文中称:安徽省含山县骆集山村农妇骆某到位于山腰的自家棉花地里干活,中午吃饭时,骆某丈夫仍不见妻子回家,便来到棉花地里找,只见地里的棉花东倒西歪,同时地上还有一块块血迹,他立时预感不妙。 当他找到距棉地10多米远的一块凹地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一条约一丈长的大蛇匍匐在那里,一动不动,肚子胀得老粗。骆某丈夫转身边跑边哭喊:“蛇吃人啦!蛇吃人啦!”手拿猎枪的一个村民朝大蛇头部和身上连开数枪,大蛇很快毙命。人们拿来刀子把蛇从腹部剖开,死者整个身躯露出来,头部已部分被蛇的胃液溶蚀。不仅如此,该网页还配了6张图片,看了让人毛骨悚然。

  近日,含山县委宣传部在接受采访时称,子虚乌有,两年前,省内就有媒体未经深入采访,报道了含山县发生一起蟒蛇吃人的消息,没想到,两年后竟有网站作同样的虚假报道,这和两年前的内容如出一辙。同时,宣传部新闻室的同志说,从网上图片来看,也有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如前面的图片,被生吞的女人穿的是长裤,而后一张图片却是穿短裤。因此,含山县委宣传部称,这完全是一篇杜撰的假新闻。

  摇身变成“新闻” 网络谣言成为公害

  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网络转载,假新闻就是这样出炉的。

  就在各大网站纷纷表示要文明办网、受众对虚假信息口诛笔伐之际,有一条关于央视主持人周涛的虚假新闻从网络一路传播到传统媒体——报纸上,网络对报上刊登的这条假新闻又纷纷转载,使其越传播越广。

  事情起源于一篇博客文章。有人以周涛大学同学的身份,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曝央视名主持周涛的“校园往事”和“两段婚史”等隐私。4月11日,武汉晨报发表了《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的文章,各大网站纷纷转载。4月12日,周涛委托新浪娱乐发表声明:“前段时间某博客上发表的所谓揭露我个人隐私的文章,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并有全国多家媒体转载……随后,又有多家网站转载某报文章《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文章内容更是与实际情况渐行渐远,故郑重声明:一某博客文章以揭露我个人隐私为名,有多处失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该文章侵害了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二此前我从未委托任何媒体发表过任何形式的声明及说明。三目前多家网站转载的某报文章《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未经采访我本人,未经本人授权刊载,任意编造,属虚假文章。”她还称对于以上侵权行为,将保留法律手段的权利。

  在周涛的声明发布之后,有些没有采访权的网站又“在第一时间致电周涛”,此时身心疲惫的周涛表示自己已不想再说什么,她对整个事件的起因以及此间的一些报道感到很无聊……

  专家认为,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今天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

  互联网技术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如个人网站、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也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运作以来,伴随其高速发展,数亿用户(至2002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6.5亿)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方便自由地进入互联网,于是就造成了网络谣言大肆泛滥的局面。

  任何网络造谣者的目的是要快速而广泛地传谣最终是受众信谣,因此使用一般手法造谣并靠个人网站或通过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功能传谣,范围和效果仍是很有限的。从发展看,今天网络谣言达到“高明”程度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

  2006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境外某媒体和国内某网站同时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

  从境外媒体的报道来看,通篇都在营构一种真实可靠的语境:首先是标题言之凿凿——《湖南78岁老妇第九次怀孕》;再看导语,一开头就是“可喜可贺!湖南省涟源市一名78岁的老妇朱玉梅第9次怀孕了”。该报道还配了大幅照片,文字说明为:“同龄78岁的谢老伯高兴地摸着老婆怀孕的肚子”。不仅如此,这篇报道还透露:老妇人有妊娠反应,“已怀孕”这一“事实”,已经当地医院妇产科“初步确诊”,同时也获得了其子女的认可,“当地计生委”已经在考虑“此次怀孕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法”云云。

  而国内某网站的报道《涟源78岁老太出现怀孕反应,自信是老来得子》,虽然在标题上不那么肯定,但报道中同样在极力营构真实可靠的语境。它交代了老太“怀孕”的症状、“怀孕”的原因(与丈夫年前曾经同过房)、当事人的经验(已有过8次怀孕生育的历史)判断等等。不仅如此,这则报道特别强调了一个重要元素,即神的意志:“这是菩萨赐与我的儿子啊!应该是个皇帝命!”这样,报道从唯物论与唯心论两个方面都认证了“事实”的可能性与可靠性。

  一时间,这一离奇的“新闻”被众多媒体竞相转载、追踪报道,并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

  78岁的老太太真的怀孕了吗?3月8日,湖南《潇湘晨报》刊发了《78岁怀孕?假的!医生: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报道说:“记者邀请长沙市妇幼保健院VIP国际妇产中心主任丁虹来到周玉梅家一探究竟,经过查证,所谓怀孕原来是滋补品作怪,周的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所致。”识伪全不费功夫!

  网络谣言传播教训由来已久

  早在互联网蓬勃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谣言就已非常盛行,有的谣言甚至对全球众多新闻媒体和正在起步的网络媒体“涮”了一把。

  1998年7月,一对美国青年男女宣称将在网上直播他们第一次做爱的骗局,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一对18岁的美国青年男女“迈克”和“黛安”通过建立名为“我们的第一次”网站,宣称将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4日晚9时在网上直播他们的首次性行为。据称这是黛安的主意,她说大众应有言论与行动自由,而灵感则来自上个月网上直播了40岁孕妇伊利莎白的分娩过程。当时网页将这对男女的脸部进行了涂黑处理,也不透露二人的全名和居所。介绍中称迈克和黛安当年中学毕业,秋天就要升入大学,两人都是处子之身。当时有网络用户便质疑这是个骗局,因为网页照片上两人的身材太健美,看起来也不像18岁。

  但这一信息太刺激,对新闻媒体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爆炸性新闻。各国众多新闻媒体及新兴网络媒体争先恐后发布(包括公布网址)后,顿时造成了“全球效应”,情景正如当时一则报纸标题《争睹情侣初试云雨 数千万人趋之若鹜》。这一消息甚至引起有关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紧张,如泰国教育部紧急下令学校及时促请家长,不要让孩子上网观看这对美国男女初试云雨的经过。后来一些新闻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开始质疑整个计划是个骗局,而且预言网站最终的目的是拿色情吸引人,它只不过善于抓住时机和公众心理利用新闻媒体作免费宣传而已。8月4日当天直播画面,男女主角除了穿着内裤、内衣拥抱接吻之外,并没有做出其他“越轨”的事。事情结束后,这对有着真实名字和身份的男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而幕后策划者也出面称,这是一场“网上肥皂剧”,目的是“通过这一特殊、大胆和经过精心策划的性教育事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威力来传达讯息和教育世界”。

  网络谣言影响恶劣 净化网上环境需要多方努力

   从互联网信息传播角度看,网络谣言很难杜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其“强大生命力”的最新版本就是“广东省高州市工商打死刚考上清华学生”。该传言被发布到互联网上之后,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在高州甚至是广东省外的不少地方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惊动了由中央到省的相关领导。

  作为一种畸形舆论,谣言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当谣言借用网络这一工具,比起口传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恶意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的信誉,而且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谣言之所以产生,并不断蔓延扩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是,权威、真实的信息的缺失,或者是事件的处理本身存在不透明和模糊、灰色的空间。于是,谣言得以滋生、蔓延,不胫而走,并从局部的现实社会延伸到无限的虚拟空间。而网络的快速传播,又反过来助长了谣言,使谣言越传越盛,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此,如何适应和应对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挑战,提高执政能力,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对广大网民来说,也应汲取教训。作为一名网民,在享受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之同时,也要时刻牢记其公民责任。首要的一点是,对于一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同时又可能引起巨大影响的信息,要多问个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独立思考,不要瞎起哄,不要见风就是雨。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也止于责任。更重要的是,在现代法治社会,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负责任的公民都要有法制意识。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责任如影随形且实实在在。现实有现实的法律,网络有网络的规矩,只要违反了都须承担责任。这是网民们必须紧绷的一根“弦”,否则将付出法律惩罚的代价。

  作为网站,要认真遵守宪法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谣言等有害信息的管理。我们提倡商业自由,并不意味着默许对商业自由的滥用。

  作为监管部门,要继续严肃纪律,完善和强化制度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起严格地问责追责制度,对违规的责任人坚决进行严厉处罚。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磊】
  相关专题:建设网络道德 大兴文明之风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打印稿件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