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侨乡开平赤坎古镇上的图书馆“二重奏”

2012年09月26日 16:0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广东侨乡开平赤坎古镇上的图书馆“二重奏”
司徒氏图书馆阅览室一角。
图为关族图书馆内,附近群众和来自远方的游客在读书看报和休息。

  到开平赤坎古镇旅游,当地人介绍得最多的两个地方就是镇上的两家家族图书馆——1925年落成的司徒氏图书馆和1931年落成的关族图书馆。

  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都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一个镇拥有两家民营图书馆,当时,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成为了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

  司徒氏图书馆与关族图书馆一个立于开平赤坎镇堤东,一个据于赤坎镇堤西,遥遥相对,建筑式样极为相似,就像一对孪生兄弟,80多年来一直默默相守。

  两大图书馆的楼顶,都安装了一个进口的大钟,80多年来,两个大钟同时给赤坎人定点报时,分秒不差叠加在一起的钟声,就像飘扬在赤坎镇上空永不落幕的“二重奏”。

  80多年来,两大图书馆丰富了赤坎人的文化生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沟通着赤坎古镇与世界的联系。清晨走在路上,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钟声,两大钟楼互相辉映,各显风采,共同组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A

  古镇钟声

  “当、当、当”,在开平市赤坎镇,关族图书馆大钟楼和司徒氏图书馆大钟楼的钟声总是同时响起,80多年来一直如此。

  赤坎镇老一辈人都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两个相互叠加特别有趣的报时钟响,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仅仅在赤坎镇上空回响。但是,对于远离家乡出国谋生、足迹遍布世界近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氏宗族乡亲和司徒氏宗族乡亲来说,这报时钟声已经扎根于他们心中,成为最具开平乡音特点的标志性心灵回响。

  赤坎镇分为上埠、下埠两个部分,上埠人姓关,下埠人姓司徒。这两大宗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各自形成了很强的宗族意识。赤坎镇两姓宗族暗中较劲暗中攀比的过程非常有趣。你建什么,我也建什么;你怎么建,我也怎么建;而且尽量超越对方。双方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两个宗族各自齐心合力建设的图书馆上,而最具标志性的是这两家图书馆顶楼的大钟楼。

  图书馆建立之前,关氏宗族和司徒氏宗族的海外华侨,看到故乡的子弟靠侨汇过生活,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都觉得异常心疼,认为必须对下一代教以人伦,才能光裕故乡、强盛中国。1922年,下埠的司徒宗族筹得银元四万多元,历时两年,在潭江边建起了楼高三层、具有葡萄牙建筑风格的司徒氏图书馆。1926年,在顶层再加建一座西式造型的大钟楼。里面安装的大钟产自美国华盛顿,整点的时候,大钟就为全镇老百姓和附近的村民报时。此举给上埠的关氏宗族以很大的压力。1925年,关氏宗族专门成立了关族图书馆筹建委员会,不久,潭江边又矗立起一座西式造型带有大钟楼的关族图书馆,与司徒氏图书馆翘首相望。关氏宗族还别出心裁地安装了从德国进口的大钟,要与美国大钟相抗衡。

  当年,两座大钟的较量,确实有趣。这是对两家图书馆调钟师傅手艺精准程度的严格考验。一旦两座大钟的报时钟声没有同时叠加响起,老百姓和附近的村民马上知道,必定有一座大钟的报时有误差。当时的这种较量和竞争,确实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不少好处,也给出国谋生的乡亲带来了美好回忆。

  关族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主任关赞棠介绍说,图书馆落成之后,所起的作用很大。它上面有个钟,在赤坎地区,好远的地方都能听到钟声。现在,大钟的运作还是好好的,走得很准确。

  司徒氏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司徒氏图书馆楼顶的大钟,80多年来一直很准时,只不过最近出了点毛病,前不久,大钟因台风“韦森特”而受损。大钟是图书馆的标志,他们将尽快请人修复。

  赤坎镇上空,不能只有一个大钟的“独奏”,而需要两个大钟的“二重奏”。

  B

  两馆探秘

  从325国道驱车去赤坎镇,第一站往往是堤西路西端的河对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关族图书馆。如果从三埠城区沿潭江边的公路去赤坎镇,第一站则是堤东路的司徒氏图书馆。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中午,记者走进了已有87年历史的司徒氏图书馆。

  司徒氏图书馆为庭园式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一楼是报纸杂志阅览室,四周陈列的都是司徒氏家族的名人事迹。二楼是藏书借书室,藏书3万多册,有《四库全书》、《万有文库》等巨著。三楼是书画陈列室,有慈禧太后手写“龙”字、美术家司徒槐送的巨幅油画等,供群众博览。在图书馆的顶部有一座大钟楼,上面嵌着购自波士顿的名牌大钟,据记载,此钟购于1926年,外型古典美观,为大楼增添了不少光彩。

  由于是中午休息时间,记者未能见到司徒氏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现任主任司徒亮。馆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司徒氏图书馆的一些概况,司徒氏家族以“教以人伦”为族训,一贯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为了广开民智,司徒氏的海外乡亲在民国初年倡议创办家族图书馆,为青年人提供学习场地、文化资讯。1920年,司徒氏族人租赁赤坎镇下埠联兴街福音堂,设立了一个阅览室,利用海外乡亲的捐款购置了一些书刊,开展了借阅业务。随后,旅居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司徒氏族人倡议另选址建立新馆,倡议得到族人们的纷纷响应,纷纷捐款。至1926年1月1日,司徒氏图书馆正式建立并开馆。

  司徒氏图书馆的落成震动了不甘落后的关姓族人,不到5年的时间,关族图书馆就屹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遥相望,关氏族人又特别选购了德国大钟与司徒氏的美国大钟抗衡。

  关族图书馆外形以葡式设计为主,配衬当时最流行的七彩玻璃窗,地面虽然只是磨砖,但却是精华所在,当时每一块磨砖都是用人手磨成,价值一块银大洋,铺设的工艺更是妙不可言,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裂缝,在大厅中间倒下一盆水,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因地面水平设计令水迅速向四周的去水道流去,所以地面永不积水,可使图书保管得更加完好。

  关族图书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开平关族图书馆由旅加族贤关国暖、关崇藻,及族老关鹤琴、关若镕等多位热心人士首倡兴建,于1931年落成,地处赤坎镇上埠堤西路,楼高三层,占地709.5平方米,建筑造型独特精美,楼顶大钟一直使用至今。关族图书馆藏书丰富,现有藏书1.6万多册,而且还有不少名家书画、摄影家作品。钟楼正面的“关族图书馆”五字为清代新会举人梁鸾玱所题,正门匾额的馆名是近代广东著名书法家吴道镕的墨宝。

  C

  老馆“新境”

  记者了解到,赤坎镇关族和司徒族人除了兴建图书馆,还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赤坎镇,先是关族的华侨创办了光裕中学,很快,司徒族华侨就把教伦中学办起来了。后来,不仅两大宗族的华侨办学,赤坎镇很多华侨都争先恐后地在该镇办学。方圆61.4平方公里、4.8万人的赤坎镇,先后建立了10多所学校。海外华侨的善举和华侨学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该镇许多孩子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对任何人都免费开放。在关族图书馆,记者看到,前来看书读报的人络绎不绝,书架上的书报可以随意取阅。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网络的兴起对年轻人的读书习惯有所改变,但年纪大的人还是喜欢读书看报,图书馆附近的老人们,经常来图书馆坐坐,乘乘凉,看看报。同时,来赤坎镇旅游的人,也多喜欢到关族图书馆坐坐。图书馆不但免费借阅书报,还免费提供茶水,提供风扇,提供照明。总之,图书馆成为了方便各方群众的公益性休息驿站。

  据介绍,近年来,赤坎镇两大图书馆还努力拓展新的功能,如办展览、办培训班等,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说到图书馆功能的转变,司徒氏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主任司徒亮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司徒氏图书馆的任务就是收集整理宣传先进文化,近几年来,组织编写了司徒氏人文资料,共出了3册,把在历史上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司徒氏名人,全部刊登出来,扩大宣传。不仅搞人文资料宣传,而且做框架展览。所以,吸引很多人来参观,海外华侨、记者、作家、教授以及大中学校学生都来参观。关族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主任关赞棠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近年,他们拍摄了开平关氏各条村落的风光,制作成一本画册,让侨居海外的关族人都能见到家乡的全貌,连接侨心,让他们更热心支援家乡的各项建设。(伍安平)

【编辑:杨凯淇】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