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首栋乡镇藏书楼 墙上刻了2800多人
2800多人捐了42万,只捐一元钱的也留了名字,藏书楼还未正式启用
漫步拱形高桥,站在宽阔水泥广场上,一栋复古建筑映入眼帘。二楼,一块上书“藏书楼”的牌匾格外惹眼。
“这是眉山第一栋乡镇藏书楼,高16米。”昨日下午,望着自己得意之作,眉山市东坡区复兴乡党委书记胡应江透露,藏书楼共耗资230万元。建楼耗费的大部分资金,是当地老百姓和爱心人士募捐而来的。目前,由于书架尚在制作中,藏书楼暂未正式启用。待正式投用后,它将成为眉山第一栋投用的乡镇藏书楼。
一个点子 书记欲建藏书楼
2009年,一笔23万元的建文化活动中心专项资金,如数下拨至复兴乡政府。
“23万元能建怎样一个文化中心?”拿着这笔专项资金,复兴乡党委书记胡应江有点头疼。胡应江说,说句实话,用23万元建文化活动中心,可能是“长不像冬瓜,短不像葫芦”。
经过反复思考,胡应江突然想起,场镇北面的象鼻子山上,曾有一栋唐宋时期的古楼,名叫孙氏藏书楼。据传,苏东坡曾在此读过书。后因年久失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人破坏,“孙氏藏书楼”早已被毁。
“建文化活动中心,何不就重修藏书楼!”胡应江于是把想法告知时任乡长刘凯。刘凯说,依照当前定调,复兴乡将被打造成眉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生态文明乡,以及十佳场镇。修一栋复古藏书楼,正好可以提升场镇形象,为这些绚丽光环“增力”。
经报批东坡区发改局成功立项后,为节约成本,胡应江使用“拿来主义”,主楼图纸去修文镇“借”,文化广场“取经”思蒙镇,运作模式则去松江镇“照搬”。
一切准备妥当,资金测算出来了:这栋三层16米高的复古藏书楼,
将要耗资60多万元。加上广场、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资金缺口非常大。
一场募捐 2800多人捐资42万
钱从何处来?这让胡应江和刘凯很头疼。手捏23万元的项目资金,如草草上马,胡应江心有不甘。于是,他的脑子里又冒出一个念头:倡议全乡老百姓和爱心人士、企业老板募捐。
为提高老百姓募捐积极性,他邀请区电视台记者来“扎场子”。因为面对镜头,老百姓募捐积极性会自然增高。
其间,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他至今难忘:有位拾垃圾的太婆走到募捐箱前,将一张面额为10元的现金塞了进去。
“10元钱,可能是这个太婆一天的辛苦收入。”胡应江说,看完这一场景,他当场表态说,藏书楼修建好后,他会在主楼一侧墙壁上,将捐款人的姓名一一写上,哪怕是一元钱,也不能遗漏,也会刻名上榜。
“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一颗爱家乡的心。”望着刻在墙上的2800多个捐款人名字,胡应江如是说。
募捐活动共持续了3个月,全乡共有2800多人为藏书楼掏腰包,募集资金共计42万余元。
“有了这42万,主楼很快就修建了起来。”胡应江说,主楼落成后,依
照规划,一楼将作为老年活动中心,二楼则是农家书屋,三楼则作为文化活动中心会议室。
为让整栋楼更具文化气息,他又找来苏东坡字帖,从中找出“藏书楼”三个字,让工匠将其刻在木匾上,挂在二楼的图书室的门上。
“广场资金好说,因为项目同时是新农村建设项目,按照政策,区委区政府资助了项目总投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近70万元。”胡应江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广场绿化、路灯用电等其他配套设施。不过,难题没有难倒肯动心思的胡应江。其中,他将广场绿化的“绣球”抛给了全乡企业老板,以及在乡外发展的乡贤,即发动这些人为家乡藏书楼广场栽一棵爱心树。
藏书楼四周,绿化树木既有数十米高的银杏,也有价值不菲的皂角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榕树。据复兴乡纪委副书记何农全估算,广场绿树当前价值约300多万元。
一个考验 藏书楼是否成“空楼”?
沿着楼梯,来到藏书楼二楼。透过窗户,楼内竟是一排排缝纫机,十来个妇女正在其间猛踩着缝纫机。一打听,他们是一家制衣厂的女工。
“藏书楼”咋成制衣厂房?面对疑问,胡应江赶紧解释:目前,藏书楼书架尚在制作中,具体投用要等到正月十五过完以后。当前,有一家制衣厂将落户复兴乡场镇边,因厂房场地尚在报批中,为不让企业落户他乡,并让这家企业解决全乡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于是,经乡党委考虑商量后,便暂时让制衣厂借用藏书楼一阵。等书架制作好入楼安装时,制衣厂将退出藏书楼。“我们乡上此前设有农家书屋,现有藏书一万多册,等这些书正式入楼后,全乡老百姓即可进楼免费看书。”胡应江说。
胡应江同时坦言,如疏于管理,乡镇基础设施的确会出现“空楼”现象,或者被变相他用。这将是藏书楼今后面临的一个考验。
为此,他们将考虑将“楼长”一职交由乡老年协会,老年协会可在一楼开设活动茶园,通过以楼养楼方式,尽最大努力规避“空楼”或他用现象的发生。(梁波)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