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小报摊诠释贵阳人的诚信,此事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并配发短评后,一时间成为贵阳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大多市民在对诸如身边黄友翠这样可爱的贵阳人报以掌声和赞许的同时,也在好奇着:这个平凡小人物的温情故事,是如何上央视的?为此,记者昨日特意采访了央视的相关记者和编辑,了解到了这条新闻“台前幕后”的故事。
偷拍出来的故事
一张桌子、一个鞋盒、一叠报纸组成的简易“无人报摊”,自6年前挂出“投币取报”的牌子,至今从未“差过钱”……
今年10月初,中央电视台贵州记者站站长念红梅从贵阳本地媒体的报道中发现了这条线索,顿感兴趣。“最近咱们央视正好开了一个专栏,叫做‘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就是旨在通过鲜活的个案展现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全景!”于是,念红梅和同事们开始思考,如何做这个选题。
既然是身边的实在事,倒不如用最原始的纪实手法。打定主意后,念红梅和同事们于本月初的一天清晨开始着手:5点起床,6点找到了黄友翠,从6点半一直跟踪采访、拍摄到10点黄友翠收摊。
“其实说实话,我们当时考虑用纪实手法,也是想证实一下这个事情真的如报上所言。”让念红梅没想到的是,就是当时用摄像机隐蔽拍摄3个小时的画面,不仅深深感动了自己和同事,也打动了后方的编辑,成为这条片子最大的“亮点”——诚信、互信,在这个城市,就是这么自然,这么真实。
在央视干了多年的新闻工作,念红梅说,如此小人物的小故事能上《新闻联播》的头条还配了编后评论,她也很意外。“一般来说,头条多为时政、经济要闻。而黄友翠和她的无人报摊能‘入选’头条,就是因为从平凡人的小故事上,反映出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就实实在在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念红梅也觉得,这说明《新闻联播》的镜头,开始越来越多对准基层,对准百姓。
新鲜出炉的头条
每天不停的看着办公室那台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电视,然后从全国各地一日上传的几千条动态消息、主题策划、大型选题等各类片子中“优中选优”,选送给《新闻联播》待播,这就是中央电视台地方新闻记者部《新闻联播》组后期策划、编辑李楹的工作。
“这个小人物的小故事上头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李楹说,11月19日,这条片子在午间《新闻30分》栏目播出后,就立刻引起了她的关注。“因为是隐蔽拍摄的纪实画面,里面那个小伙子夹着个手机往盒子里投钱后拿走报纸的画面,真的太自然,太平常了!”随后,李楹再次从头看了一遍:这虽然是个很小的故事,但特别平和、真实和客观,于是她就将该片选送到新闻中心领导的手中,待审。
李楹说,为了保证《新闻联播》节目的质量,央视有个特别庞大而精细的选片团队,从选片、与前方采访一线沟通,到补充采访、精选、重新剪辑,目的就是“将好的内容放大”。
“其实,当时报送的时候,我并没想到这会是头条。但考虑到事件本身内容特别不错,加上画面真实、有感染力,算是很完善的一条新闻,就向领导提出能不能给片子配个编后。”20日下午,李楹见该片被值班的领导选定进《新闻联播》,直到晚上6点半临播前,领导立即喊相关部门配好编后评论,作为当天的头条消息播出。
李楹说,自“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栏目开播以来,能入选《新闻联播》的已是凤毛麟角,能作为头条还配上编后评论的,就更是“头一个”。“这说明,诚信在贵阳,确实自然,真实!”
新闻就是百姓身边事
“别看这是小人物小事件,但反映的却是大事件。”作为传媒研究的专家和新闻阅评员,贵州民院传媒学院副院长蓝东兴教授尤其关注这则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的新闻。
在蓝教授看来,报摊虽小,但彰显的是贵阳城市中的“互信”精神。“人与人之间本应坦诚,不是么?你看看,我们动辄听闻媒体报道,路上摔倒的老奶奶躺着几个小时无人敢上前搀扶,这是为什么?这不是爱心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但我们再看看这个小报摊,卖报的黄友翠首先就相信路人,看都不看,无人售卖;买报的市民也相信黄友翠,自觉投钱取报,这反映的是大主题,小事情其实不小!”
蓝教授指出,如今的受众更喜欢人情味新闻、身边的新闻。“从这点出发,我们的媒体应该在选稿、用稿时具有这个‘以小见大’的高度。”具体而言,记者就是要走到老百姓中去,写他们身边的事,诸如类似黄友翠这样小人物的温情故事,就在老百姓身边,离他们的生活很近。(贵州都市报 记者 沈丽琼 实习生 李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