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委会提前挨家劝撤 北京暴雨门头沟无一人死亡

2012年07月26日 16:0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谢兴佺屋内的墙面都被水泡坏。
谢兴佺屋内的墙面都被水泡坏
受灾最严重的北涧沟居民被临时安置在西辛房中学,整洁的教室成了临时的“家”。 王溦摄
受灾最严重的北涧沟居民被临时安置在西辛房中学,整洁的教室成了临时的“家”。 王溦摄

  门头沟为何无一人死亡?

  昨天出版的北京日报在一版刊发了评论《从市情出发完整地认识这场灾害》,其中提到进一步把郊区的救灾善后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将是一场难度不小的攻坚战。

  实际上,对于一座特大型城市以及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的各种自然、社会的复杂情况来讲,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在“7·21”特大自然灾害来临时,有的区县同样面对肆虐的暴雨、如虎的山洪,却能及时把所有群众安全转移,把灾害损失大大降低,靠的是什么?未雨绸缪,把雨前预防工作做好、做实、做细,无疑是一大法宝。

  一场大雨,也让我们看到了本市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在当下的救灾善后阶段乃至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都需要我们尽快补齐“短板”,进一步努力,把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暴雨当天

  上午得知有暴雨 村委会挨家劝撤

  今年57岁的宋占全是门头沟永定镇秋坡村的村委会主任,黑红的脸膛、疲惫的眼神和暴雨夜留下的膝伤,让这个土生土长的京西汉子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苍老了不少。“全村132户、308人在‘7·21’暴雨夜全部搬离,现在村子已经彻底腾空,村民们一个都不少。”包括秋坡村在内,门头沟山区群众1547户3695人及时转移,未发生一例死亡事故。

  从6月中下旬入汛以来,“险村”秋坡村的搬迁腾退工作就已经正式启动,宋占书说:“这里2004年就曾经发生过大面积的山地滑坡,当时居民家里的房子很多都出现了裂缝。”

  到了7月初,已有不少村民签了合约,也开始陆陆续续搬离村子。让宋占全和村里干部最忧心的是,因为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了几代人的家园,截止到7月21日上午,还有十几户村民不愿意撤离,“当天早上一听广播说晚上有暴雨,我们就坐不住了,从上午10点多就开始各家转,挨家挨户地说,当时也实在没辙了,就是轮着番儿地做工作。”

  雨一直下着,天色越来越黑,但仍有部分村民不愿撤离村庄。到了下午5时许,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赶到了现场,村里的老人看到大雨里出现的区长从头到脚身上没有一块干地方的时候,终于不再坚持一定要留下来。雨夜的搬迁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宋占全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把村子里每家每户都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人员遗漏之后,才最后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秋坡村。

  暴雨之后

  采空棚户区重灾户 提前一年进安置房

  北涧沟,是门头沟东辛房街道地势最低洼的区域,住在这儿的几十户人家,都是在此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门头沟人,曾在区防汛部门工作的谢兴佺就是其中一员。简陋的五间小平房,是他和老伴生活的场所。

  21日,因为雨水太大,没法从门口逃生,他的老伴是从屋顶下的窗户口,骑在别人的肩膀上逃出去的,而他和大多数人,则是用梯子从屋顶上逃走的。

  这几天,谢兴佺和老伴都住在街道办事处设在西辛房中学的临时安置点里,每天回家收拾点东西,把能救的救出来。让他特别高兴的是,昨天凌晨1时,他去石门营新区的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小区,选了一套80平方米的三居室,作为他和老伴的新家,“争取十一国庆节前能住进去。”

  记者了解到,在“7·21”特大自然灾害后,门头沟部分采空棚户区的房屋受损比较严重。门头沟政府决定对受灾最严重的300户居民提前一年时间进行安置,承诺在一周之内让居民们搬进新家。

  暴雨之前

  安置房住户:“七年来第一次不用为雨发愁”

  谢兴佺拿到钥匙的小区,叫石门营新区五区,是门头沟的棚户区改造定安向置房小区。昨天下午,家住19号楼2单元301室的罗玉珊老人,满是感激地对记者提起:“也就是搬上了楼,我和老伴儿才躲过了这场大雨,不然可有得折腾。”

  搬到石门营前,罗玉珊住在耿王坟。1982年的两间简易小平房,由于地下采空而下沉变了形,窗户和屋顶楼板都裂开了缝,“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

  罗玉珊至今还记得,每到下雨天,他和老伴都得在房顶铺上临时的油毡子或者塑料布,并把家里的各种脸盆全拿出来接水,整晚睡不了觉。四年多下来,他和老伴对雨天形成了习惯性紧张症。

  等了两年零八个月,今年4月,罗玉珊一家搬进了新家,一套81.7平方米的三居室。“7月21日那天晚上,雨下得太大了,我老伴一晚上没睡踏实,夜里起来看了好几次,总怕出什么问题。可新楼房和老平房就是不一样,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可是七年来第一次不用为雨发愁。”平安踏实地度过了北京61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罗玉珊老人总算放下了心,搬上楼的生活真切地有了保障。(记者左颖 赵莹莹 文并摄)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