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猝死在出租车上 生前日均工作12小时
7月29日晚7时,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杨长水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事发当日,杨长水准备送3名乘客前往华埠镇时,突发脑溢血。在昏迷前,他嘱托身旁一位驾驶员:“我头疼得厉害,你要安全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说完身子便缓缓靠在了出租车内。
7月30日凌晨6时,因抢救无效,58岁的杨长水离开了人世。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当“视同工伤”。但据笔者了解,出租车公司目前还没有为杨师傅申请工伤待遇。
超时工作是常态
这已经是近年来衢州第二例出租车司机猝死事件。2010年2月22日,出租车司机张师傅猝死,当时还不满50岁。此次杨师傅的不幸再次凸显了出租车司机的生存危机,让很多人再次关注出租车司机健康状况。
据了解,目前因为待遇每况愈下,出租车司机中的城镇职工大部分都已改行,本地和外地农民工越来越多地涌入这个行业,逐渐成为主力。
据统计,衢州市共有3000余名出租车司机,其中50%是农民工,其余是城镇职工(下岗)改行的。
出租车司机收入是根据一个月内营运班次总数收入计算的。要多增加收入,司机必须增加班次、增加载客。因此,大多数采取夫妻“两班倒”工作制。每辆出租车全天正常行车过程中人歇车不歇。
笔者了解到,衢州出租车司机平均收入是每月3000元~4000元。他们每月的支出包括油料6000元、管理费400元、车辆保险费约1100元。
一些司机反映,每天正常工作满8小时才有挣钱的可能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租车司机全年基本没有节假日,他们每天工作大多要达到10小时左右,才有可能挣到毛利约300元,而其中顶多有100元能算作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收入。
多位出租车司机接受采访时表示,基本工资扣除各项保险及杂费后所剩无几,绩效工资是主要收入。而要多拿绩效,司机必须增加工作时间,增加班次,普遍存在超时工作等情况。
大多患有职业病
出租车司机虽然是名义上的自由职业者,工作时间有弹性,但实际上,他们却被经济压力牢牢地捆绑在了方向盘上。
刚刚去世的杨师傅今年58岁,家住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华东村,是个地道的农民工,妻子在家务农,独子在杭州工作。家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每月要负担费用1000多元。为了多挣钱,杨师傅一出去就跑到很晚,工作时间平均要12个小时。他早就患有高血压、青光眼,却从来舍不得停下车,到医院去看看病。与杨师傅一样的很多出租车司机,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们长期驾驶车辆在道路上奔波,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
除了生活压力,健康状况差也是出租车司机们的现状。2010年,衢州骨伤科医院曾为该市450位出租车司机进行体检,其中检查出腰腿痛的司机占23.4%,肘关节有问题的占21.4%,颈椎病占11.8%。
很多司机缺乏健康保健意识,经常吸烟,开车时喝水少、活动少、平时不注意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监测,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出租车司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开车,因长时间固定坐姿,对腰椎、颈椎及骨关节都会造成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头晕、腰背疼痛等一系列运动神经、骨骼肌肉系统受损的症状。
吃饭对“的哥”来说也不容易,由于吃饭得以手头的活来定,没活儿的时候可以准点吃,有活儿的时候就得推后。饥一顿,饱一顿使很多司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一位司机说:“我早上很早就出车了,为了多做几笔生意,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饭。”
除了吃饭难,更让司机们尴尬的是上厕所难。司机们想找个卫生间很不方便,有的司机因为长期憋尿导致肾功能损伤。为了减少上厕所带来的不便,出租车司机只好选择尽量少喝水。
应列为特殊工种
出租车司机的身心健康不仅可能导致他们的生命质量下降,还可能对他们的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究竟应该怎样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并确保乘客安然无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将出租车司机工种列为特殊工种。建立老龄驾驶员年龄标准及退出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将55岁作为出租车司机法定的准许退休年龄,55岁至60周岁驾驶员可根据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状况和公交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退休或继续工作。
与此同时,出租车公司应该对司机实施定期体检制度和增强免疫力的培训。客运企业应采取一些相应的关心举措,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中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并进行医疗跟踪。聘请专家定期对司机进行疾病预防和增强免疫力的培训。
有专家建议,企业应该设立心理治疗室,缓解司机的压力。出租车司机常年在高压下工作,服务对象广泛,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委屈、责骂甚至殴打。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司机面对面交流是很有效的办法。 毛朝阳 范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