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涅槃重生下的“光明天路”
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谢莉蓉
4月中旬。车水马龙、生机盎然,这是跨越十年的新玉树;霓虹闪烁、灯火辉煌,这是光明点亮的夜高原。
“我们不再缺电了!”2013年6月6日,作为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玉树地区长期缺电的问题,玉树进入大电网时代。
这条“光明天路”让玉树人民远离了酥油照明的历史,冬季再也不用靠牛粪和燃煤采暖。对日思夜想“盼光明”的38万玉树人民来说,“光明天路”让他们走上了绿色致富路,这条来之不易的“光明线”“幸福线”,让玉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朝思夜想盼“光明” 江源小城焕生机
夜幕降临,藏族居民家中的电灯亮了,街道两旁的路灯亮了,楼房建筑物上的灯带亮了,玉树的夜晚灯光旖旎、华丽璀璨,这是光明扮靓的江源小城。
电脑、电视、电灶、电冰箱、洗衣机……走进玉树结古镇普通村民的家里,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不仅让玉树人民结束了酥油照明的历史,让玉树的夜晚变得更加明亮,而且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为城镇增光添彩,让村庄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
而曾经,电网基础薄弱,供电可靠性差,夏季丰水季节尚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正常用电,到了冬季枯水期水电站发电能力下降甚至被迫停运,而老百姓用电需求增加,电能供需严重不平衡……这是大电网进入玉树之前的真实写照。
2013年6月6日,玉树330千伏联网工程顺利投运,疏通了玉树能源瓶颈,将大电网充足稳定的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也为玉树夏季丰水期富余电量外送提供了稳定的“绿色通道”,使玉树水电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青海能源资源配置。
“以前家里经常没电,有电的时候灯泡也不够明亮,家用电器也不能正常使用。由于电压不稳使得灯泡烧毁是常有的事,家里的洗衣机也容易坏。”牧民尕江才说,“现在,我们用电完全不用愁了,电充足得很,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大功率的电器随便用,夏天也不用担心新鲜的肉和蔬菜放坏了。”
如今,“光明天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民生效益。在清洁、绿色、充足的电力保证下,玉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稳步推进,牧民们从传统放牧转向温棚蔬菜种植,很多人开始用电器设备雕刻玛尼石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作为龙头产业成为玉树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带动了民族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电能 守护江河之源的绿水青山
万山之宗,中华水塔,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如梦如幻的粼粼波光,这是一片静谧原生态的高原净土。“光明天路”能源大动脉跨越江河山川,守护着江河之源的青山绿水。
玉树位于国家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地带,生态环保是重中之重。
玉树330千伏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长803公里,沿线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源头星星海核心区、长江源头通天河流域,翻越巴颜喀拉山脉,平均海拔4300米。这条造福雪域高原藏族人民的“光明天路”,对于保障玉树灾后重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增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意义重大。
回望7年前的玉树,电能无法充足供应,许多居民靠点蜡烛、酥油灯过日子,商业用户和一些办公场所均长期备有柴油、汽油发电机,烧水做饭、冬季采暖全靠牛粪和燃煤,影响当地绿色生态环境。
现如今,玉树的牧民群众不仅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电好”的转变,而且充分利用电能绿色、清洁、环保的优势,打好“生态牌”。
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下,越来越多的民居、宾馆、饭馆、牧家乐等场所已实现了电能替代,老百姓取暖、做饭都用上了清洁绿色环保的电能,清洁取暖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测算,实施“煤改电”后,采暖成本大幅下降;煤炭及牛粪燃放量显著降低,7年间为玉树减少燃煤10万余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6.2万余吨,当地水、风、光等资源无需进一步开发,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7年来,“光明天路”累计向玉树送电8.2亿千瓦时,外送玉树夏季富余电量1.3亿千瓦时。
- 专题:玉树地震十周年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