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后重建十周年:紧紧围绕脱贫攻坚 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记者张雷 葛修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十年过去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在玉树人不懈的努力下,玉树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一座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玉树巍然屹立在三江源头。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青海消防救援总队训练基地内,2019年新入职的消防员久美旦增正在紧张的训练着。
久美旦增来自玉树。10年前,12岁的他经历了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久美旦增:当时我正准备去上学,刚出门房屋就塌下来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消防员叔叔,那时候,他们穿的那身制服,橙色的。然后他们就用各种工具,最后把我救出来。
从那时起,做一名消防员成了久美旦增的梦想。10年后,梦想成真,训练结束后,他将以消防员的身份回到家乡玉树。在千里之外的玉树州人民医院,久美旦增的母亲昂文拉吉正在化验室里忙碌着。如今,玉树州各市县大多数病人不用出家乡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康那村74岁牧民东迪:我右眼白内障,看不见。玉树州医院就能治疗。现在做了手术,眼睛又能看见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抓好玉树地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让当地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这些年,玉树借势灾后恢复重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注重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了农牧区群众生产、上学、交通、就医、养老等方面的问题。
在玉树州诺布岭民族服饰公司的厂房里,卓玛求吉和丈夫正在制作藏服。稳定的工作让卓玛求吉一家每个月可以收入6600多元。
卓玛求吉:以前放牧收入不是太高,每天要来回奔波,现在经济收入比以前好了,吃、穿、孩子上学都不发愁。
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诺布岭民族服饰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周边12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玉树的今天,离不开玉树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援。10年来,北京市先后派出了四批援青干部人才投身于玉树的各项事业,为玉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几天,在歌舞之乡玉树,当地群众正在纪念“4·14”抗震救灾10周年。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感恩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也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
当地群众:我们的孩子或者是其他现在活着的人都是怀着一个感恩的心。玉树人也是自强不息的,投入家乡的建设。
- 专题:玉树地震十周年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2日 20:15:02
- 2024年11月12日 17:28:59
- 2024年11月12日 14:36:38
- 2024年11月12日 14:18:36
- 2024年11月12日 13:47:17
- 2024年11月12日 11:30:15
- 2024年11月12日 10:59:59
- 2024年11月12日 10:13:36
- 2024年11月12日 07:38:42
- 2024年11月12日 07: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