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回得去的家乡,望得见的未来

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回得去的家乡,望得见的未来

2020年07月11日 09:43 来源:雷竟技平台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减贫故事)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回得去的家乡,望得见的未来

  中新社湘西7月11日电 题: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回得去的家乡,望得见的未来

  作者 付敬懿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群山环绕,苗寨吊脚楼鳞次栉比。24岁的苗族女孩施林娇身着精美的苗族便服,背上竹编小背篓,娴熟地通过手机直播砍柴、赶场等场景,或即兴在山间高歌一曲苗歌。甜美的长相、嘹亮的嗓音,已成为村寨一道独特的风景。

  镜头里,“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施林娇正将大山深处千年苗寨的点点滴滴,通过视频和直播等新技术向外界真实呈现。“这里不再是贫困的偏远苗寨,而是我们的幸福家园,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创业沃土。”

图为6月11日,航拍十八洞村。
<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杨华峰 摄

图为6月11日,航拍十八洞村。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施林娇的家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个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深山苗寨。过去,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找奔头,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随着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在这里首次提出,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县城到十八洞村的34公里路程,已从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沥青路。沿着青石板路往村寨里走,房屋修缮一新,水、电、通讯、银行等设施应有尽有。十八洞村也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村里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88元人民币增加到2019年的14668元,全村30多名大龄男青年成功“脱贫”又“脱单”。

  家乡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年轻人也回来了。2019年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的施林娇毅然辞去城市里的稳定工作,和另外两位返乡大学生施志春、施康一同开启帮乡亲们直播带货的创业之路。

  “短视频现在非常火,之前我们也都有过相关拍摄经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十八洞的变化,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自称“三小施”的三位年轻人每天白天拍摄素材或直播,晚上一起商定主题内容,或找村里人交流寻找创作灵感。

图为6月11日,施林娇正在进行直播,向网友推介十八洞。
<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杨华峰 摄

图为6月11日,施林娇正在进行直播,向网友推介十八洞。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在网络平台上带领网友领略十八洞村的秀美风光,体验高山上的苗家美食和特色文化,帮助村民带货售卖农特产品。如今,施林娇已成为拥有近10万粉丝的“网红”。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如今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打卡地”。在外打工多年的施春艳2019年也下定决心回到了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成为了村里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旺季时一天要接待七八波游客,有时候累得声音都沙哑。”

  施春艳还在村口的“山货集”销售特产,家养的土鸡十分畅销。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每天都与家人在一起的施春艳说:“在家门口赚钱,看到家乡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施春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百分之九十都回来了,大家都琢磨着如何利用村里自身优势发展产业。“与过去不知道干啥不同,现在大家劲头足,对回来发展充满信心。”

  拥有幸福生活的何止施春艳一家。出生于1973年的施六金,为了生活曾远赴东南亚打工。2015年,他回到家乡开起农家乐,成功脱贫后又与心爱的人组建家庭。今年初“升级”当上爸爸。“我给儿子取名施泽恩,就是寓意要懂得回报和感恩。”

  “精准扶贫”之下,深藏大山的十八洞村实现了从深度贫困苗寨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用返乡大学生施林娇的话说,“苗寨是我们直播的灵感来源,也将是我们放飞理想的地方”。(完)

【编辑:李霈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