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应成餐饮节约好榜样
一旦公务接待存在餐饮浪费,那么浪费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公款,同时还会损害公权力形象
□ 冯海宁
近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记者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各地各部门单位等强化监督、加强教育,多举措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舌尖上的节约”正成为百姓在外就餐消费新风尚。不过,公务接待、自助餐食等餐饮浪费情况仍较为突出,“面子”问题是造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制止餐饮浪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从机关食堂、高校餐厅到餐饮企业等,都在想方设法促进节约,收到明显效果。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公务接待成为了餐饮浪费治理的薄弱环节。比如苏北一些县城,一场主客七人的公务接待,上的早餐量够20个人吃,且餐厅服务员说这是常态。再比如,在河南某县,为表现对来宾的重视,一些公务接待早餐设置桌餐,菜量较大,造成馒头、油条、粥等大量浪费。这两个反面例子都是在浪费早餐,由此不免让人怀疑午餐、晚餐是否更浪费,因为一般来说,早餐相对简单,而午餐、晚餐则更为丰富,浪费现象可能更严重。
上述地方公务接待为何没有加盟“节约”队伍?从报道来看原因如下:一是只要总费用不超标就没问题;二是为表现对来宾的重视和热情,上餐量远远大于主客的实际使用量;三是在中餐厅进行公务接待都有一定惯例,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后上主食,形形色色几十道菜造成了浪费。
显然,公务接待应该成为餐饮节约的好榜样而非坏示范。因为公务接待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公权力,一个是公款。一旦公务接待存在餐饮浪费,那么浪费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公款,同时还会损害公权力形象,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制止餐饮浪费必须把公务接待作为重点。
其实,从《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条例规定的出台,到各地各单位不断细化公务接待的制度和标准,可以说,相关刚性约束已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但从实际情况看,相关规定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相关规定只约束公款浪费,却未约束餐饮浪费,所以部分公务接待虽然在总费用上符合规定,但仍造成了粮食浪费。因此,在制止餐饮浪费背景下,公务接待标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针对餐饮种类、上餐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使规定更为科学合理。
同时,公务接待存在浪费餐饮,也与一些公职人员讲究面子有关:只有在餐饮招待上做足文章,才能给足宾客面子,也才能让领导有面子,这种观念在招商引资、引才等活动中尤为明显。但在倡导节约的大背景下,这种浪费式公务接待未必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公务接待有必要改变一些不好的惯例或者陋习。即便一些习惯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甚至与当地习俗有关,不容易改变,但在走向文明时代的今天,不好的习惯该改也得改。政府部门更应以公务接待为突破口,率先革除陋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引领社会风气走向文明和节约,而且有助于塑造、提升地方政府形象。
期待各地公务系统能够积极主动改变公务接待中不好的惯例和观念,把公务接待作为节约公款和粮食、塑造公权力形象的重要抓手。当然,不能只依赖自觉改变,还应该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倒逼公务接待尽快从“浪费式”向“节约式”转变,成为社会风气的示范者、引领者。
- 专题:浪费可耻,节约为荣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0:28:07
- 2024年11月21日 16:37:12
- 2024年11月21日 16:25:57
- 2024年11月21日 15:52:13
- 2024年11月21日 09:58:08
- 2024年11月21日 09:48:12
- 2024年11月21日 09:19:50
- 2024年11月21日 08:13:46
- 2024年11月21日 07:26:09
- 2024年11月20日 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