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智慧城市“大脑”,真的会思考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9日电 题:【2020指尖城市】我们“入侵”了智慧城市“大脑”,发现它真的会思考
作者:彭婧如
“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当对你说出这句话的不是交警,而是路口红绿灯的时候,你是否以为自己进入了电影中的科幻世界?
其实,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套智能交通系统。
近期,“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了多个城市的“大脑”,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只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更多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奇思妙想已走进了市民的现实生活。
红绿灯会走路,靠脸就能吃饭……
红绿灯可能不止会“说话”,还会“走路”。原本应该站在十字街头的红绿灯,如今学会自己“搭乘”公交车。
10月24日,湖南长沙,一辆315线智慧公交从始发点驶出。该批智慧公交车会把路口的实时红绿灯信息同步传输到车辆尾部的LED屏,帮助后方车辆避免因视线受阻而跟车误闯红灯的窘境。
此外,智慧公交可根据地图大数据统计路况信息,通过公交优先功能调整红绿灯配时,实现精准到站,乘客不用担心公交“迟到”或“早退”。车内电子屏上还能实时显示当前乘客人数、到站换乘等信息。
智慧公交还只是做到了准时“上下班”,有些城市的政务大厅则已经开启不打烊模式,工作人员这么拼?非也。
在重庆两江新区,24小时自助服务厅的30余台智能设备既能查询社保、公积金,打印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等,还能办理各种生活缴费,玩转19个政府部门993个事项的办事指南。
如果你需要提交相应实体材料,还可直接刷身份证免费存入文件柜,工作人员收到相应信息后,就可以无接触交接材料,真正做到了24小时在岗,“只为你”服务。
但,总有不省心的小伙伴,各种文件、证明眼花缭乱,少带一个就“白跑”一趟。在安徽芜湖,政府把市民办事大厅“搬”到了你身边。
芜湖华强社区党委书记昝志伟向中新网介绍,社区运用芜湖市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居民在线填写申办事项,需要什么材料一目了然,办事大厅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受理申请,办事不再来回奔波。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早已渗入了日常生活。甚至不用动手就能“靠脸”吃饭,查信用,领养老金,旅游,学习,看病……
10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e养食堂”智慧系统正式上线,有居家养老用餐需求的老人,本人或其子女通过微信公众号登录“洞头老年食堂”,添加用餐老人信息,足不出户就可预订老人次月就餐服务。线上订餐后,老人在老年食堂内只需刷下脸就可以直接用餐。
“这些属于老百姓能直接感受到的明显变化,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智慧城市也在发力。”支付宝智慧城市一网通办项目小组负责人王亦菲向中新网介绍。
“城市大脑”,真的会“思考”
王亦菲表示,如果某天你一路行驶发现都是绿灯,不用惊讶自己运气太好,这是“城市大脑”通过计算分析,这段路按照现在的车流速度和密度,一路绿灯可以提升多少通行效率给出的调度指示。
“以前的红绿灯都是提前设置好的,哪怕路口没有车,还是会有30秒红灯,但现在可以根据算法实时调控。老百姓可能只是觉得不太堵车了,但并不知道这背后是智慧城市的功劳,也不知道是谁在做。”王亦菲说。
浙江省杭州市就有这样一个“城市大脑”。在“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上,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傅卫权表示,城市大脑的发明“初衷”是为了实现数字治堵。如今,杭州市上城区还率先推动城市大脑向基层赋能,开展“城市大脑 街区治理”实践。
比如,杭州湖滨智慧步行街人流密集,去年人流量达到5000万人次。通过对每个区块进行精准人流监测,实现实时查看在线人数,辅以优化三级响应预案,湖滨街区实现了高效有序的安全人流管理状态。
另外,步行街周边各自独立的9个停车场共计2413个泊位数据被统一视作步行街配套,接入“城市大脑”,进行实时在线校准。在周边明显位置设立智能引导牌,使车主在途中就能了解空余泊位、行车路线等关键信息,就近找到泊位。
“城市治理正在从被动变主动。”腾讯云智慧城市首席架构师、腾讯云政务行业副总经理赵明君向中新网表示,很多重要街道的部分公共领域,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区域里乱摆摊位,车辆礼让行人等现象。“很多以前要靠人工的,现在都通过自动化手段解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比较大的变化。”
谁让城市越来越“聪明”?
“城市大脑”越来越聪明的背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支撑。王亦菲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最底层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等。技术之上是数据层,主要是来源于政府的数据。数据之上是应用层,是政府、市民直接可以接触使用的部分。
在赵明君看来,技术层面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如今智慧城市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手机移动端上,社区自助终端、电视终端,以及实体大厅、PC端等“端”的延伸都可以提供互动服务。“数据汇聚,建模,组织存储,可视化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除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外,智慧城市的取得如今成果与众多企业的发力不无关系。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市场为主,协同创新;可管可控,确保安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逐年增长。2019年,相关企业成立数量最多,达3200多家,年度增速为38.76%。2020年,我国已成立超过2600家的智慧城市相关企业。
目前,全国仅经营范围含“智慧城市”,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就超过了1万3千家。从行业来看,43.64%的企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64%的企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中国的智慧城市已经是“小天才”?
“我个人认为,智慧城市还是在相对比较初期的阶段。”赵明君表示,因为原来智慧城市是做垂直领域的一些应用,相对比较分散。这两年才开始大面积去强调做数据的融合,做城市级的公共支撑。而其中的难点在于数据的协同,具体应用场景的推广也需要逐步建立习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刘治彦向中新网表示,智慧城市发展的如何,要从应用领域来评估,包括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管理三方面。
“这涉及到产业方面的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现代农业、航空航天等;民生方面的电子商务、养老、医疗、出行等方方面面。”刘治彦说,如果全世界哪个地方说是建成了智慧城市那是不可能的,我国由于各地发展层次不齐,智慧城市建设的难度更大,但地方的重视程度很关键。
刘治彦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政府和企业应该是合作的方式。该政府解决的就由政府解决,另外的部分可以交给市场。
“比如一个社区的物业、供水等智慧服务可以交给公司,又比如城市智慧公交的建设,在公司提供等待时间、空余座位数量等服务信息的同时,可以让他们在车站登广告。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用市场的办法让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刘治彦说。
你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都提前帮你想到了。这样的智慧城市,你爱了吗?(完)
- 专题:2020·指尖城市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