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刘光裕:让科普为公众打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门
(生物多样性大会)科普作家刘光裕:让科普为公众打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门
中新网西双版纳10月3日电 题:科普作家刘光裕:让科普为公众打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门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你看这株蕨类植物就很神奇,上方是它的生殖用的叶子,下面是生长用的叶子。”走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西双版纳植物园”)中,每碰到一株植物或昆虫,该园科普工作者刘光裕总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天。“我们植物园中共有上万种植物,能认识10%的就是高手了,我还远远算不上高手。”
西双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科学传播组业务主管,科普作家,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启明星”获得者,知名科普微信公众号“版纳君”作者,刘光裕拥有多重身份,每一个身份都与科普工作紧密相关。
从官方网站到博客,再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每一个宣传阵地都留下了刘光裕“战斗”的身影。“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和故事只是藏在文献里,躺在图书馆中。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挖掘出来,编写成易于公众理解的内容。”刘光裕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
在刘光裕看来,中国科普界长期面临科普人才培养没有明晰的路径和方法,科普活跃分子缺乏深度思考,科学界和科普界视频化创作能力较弱,科学语言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急缺等问题。同时,为了博取眼球,部分科普作品还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2016年左右,我在运维西双版纳植物园微博的时候,创作风格也曾大受粉丝评论的影响。”刘光裕回忆到,“当时由于害怕失去粉丝,为了聚集人气,我的风格从以前多元深度,围绕文献和最新进展的创作方式,日渐过渡到‘围绕吃喝玩乐,努力吸引眼球’的模式上来。”
“我们的科普内容应当接地气,更接近民众,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专业性。”刘光裕还建议,中国当下的科学传播,在建馆、策展、文创要向文博领域学习,建立双向交流机制,要加强数据意识培养工程,加强新媒体科普创作、管理与评估,特别是系统化布局视频化科普作品创作等。
2018年,刘光裕开始按自己的理念打造个人微信公众号“版纳君”。“我的想法是打造一个深刻的、有思想、有内涵、有态度的公众号,先影响涉及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官员、媒体以及从事科普工作的同行,再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
翻开“版纳君”的稿件列表,其中有专题类的原创科普文章,也有诸如《2021年关于中国科学传播的一些新思考》关于科普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虽然目前‘版纳君’的粉丝和流量都不算多,但我发布的一些稿件确实为科普界的同行提供了参考和帮助。部分针对云南区域性特点发布的稿件,也为当地官员的决策和宣传工作提供了帮助。”刘光裕说到。
随着即将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日益临近,刘光裕撰写了时评、游记等体裁的科普文章。“很长一段时间中,生物多样性对于民众、媒体乃至部分官员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晦涩的词语。COP15的召开会让更多人想要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广大科普工作者可以借此契机,生产更为丰富的内容去宣传生物多样性。”
“未来,如何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如何变现它,让更多民众理解它,对于云南、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这项工作也充满了挑战。”刘光裕坚定地说到,“‘版纳君’仅仅是一个开端,我和广大的科普工作者都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1日 14:38:49
- 2025年01月11日 13:31:31
- 2025年01月11日 11:39:52
- 2025年01月11日 11:07:34
- 2025年01月11日 09:49:37
- 2025年01月11日 09:01:09
- 2025年01月10日 20:52:04
- 2025年01月10日 20:34:31
- 2025年01月10日 15:58:11
- 2025年01月10日 1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