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清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的一间旅馆里,闹铃打破了寂静,此刻是北京时间6点30分,新疆时间凌晨4时30分。跟随“走基层”报道组来到南疆农垦团采访的中新社记者早早起床,准备体验一天拾花工的生活。
北京时间早上7点,记者来到三十四团职工姚志华的家门口,与等候在这里的拾花工们会合。由于新疆凌晨气温太低,拖拉机怎么也发动不了,拾花工们和记者只好借着微弱的灯光步行前往10里之外的棉花田。
正文:清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的一间旅馆里,闹铃打破了寂静,此刻是北京时间6点30分,新疆时间凌晨4时30分。跟随“走基层”报道组来到南疆农垦团采访的中新社记者早早起床,准备体验一天拾花工的生活。
北京时间早上7点,记者来到三十四团职工姚志华的家门口,与等候在这里的拾花工们会合。由于新疆凌晨气温太低,拖拉机怎么也发动不了,拾花工们和记者只好借着微弱的灯光步行前往10里之外的棉花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天空才刚刚泛白,来到棉花地里,工人们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沾着朝露的一个个棉花团,握在手里还湿漉漉的,拾花工小吴说这样的棉花干净还压秤,所以大家都愿意早点来,多摘点。
为了体验拾花工的劳苦,记者也和拾花工人一起采摘棉花,大约一个钟头后,记者腰疼得不时起身歇歇,可拾花工们依然干劲十足。
中午12点左右,这块棉花地的承包者三十四团职工姚志华来到了棉花地。这是他第5年接待内地来的拾花工。
同期声
农二师三十四团职工姚志华:(以前)第二年的一月份我们还在拾花,现在拾花的时间短了。因为拾花工过来之后,比以前,比往年短两个月,以前都是自己拾,人也少。
正文
眼看到了吃饭的时间,姚志华骑上摩托车,返回到家里为拾花工们准备午饭。
姚志华准备了馒头、炒了一个土豆洋葱,还专门为河南来的工人准备了面汤。据姚志华介绍,每隔五天要吃一次肉,这些拾花工从早到晚地劳动,很辛苦。除了正餐,每天还要带一些干粮到地里,工人们一回到住处,啥也不想干,只想着睡觉。
下午1点30分左右,姚志华将做好的饭装进大塑料桶里,给拾花工们送了过去。
同期声
中国新闻社经济部记者刘辰瑶:我们真的觉得采花妹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她们从河南赶过来,首先是车程上面、路程上面的辛苦,到了这边又要经受很多,对新疆气候的不适应,以及生活方式的不适应。甚至在采花的过程中,她们很多人的手指都受过伤,然后一直贴着胶条,还要过来采花。很多人采花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比如说买一个笔记本或者说买一些好看的衣服。无论是拾棉工也好,还是说当地的农职工也好,都有他们的苦痛。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能够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正文
老耿与这批拾花工都是老乡,他们来自河南安阳市花县,他们大多是亲戚、邻居,采棉花时边聊边采,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儿。因为是这群拾花工里唯一的男性,老耿采起棉花来就不像其他人那么顺手了。记者一边帮老耿拾棉花一边和他聊了起来。老耿前几年已经离异,他说这次赚了钱就回家娶个媳妇。老耿笑着说完便拿出了手机放起豫剧,低头边哼哼边继续采。
据三十四团的领导介绍,现在团场里面已经有部分田地实行机械化采棉了,等到明年这时候机采面积将达到80%,到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来采棉花了。
同期声
农二师三十四团职工姚志华:如果机械化来了,如果价格不是相差太大的话,我们也希望用机采棉。因为省了很多的程序,这个程序是相当复杂,如果机械化一来的话。我们就一个程序,采棉机一进来之后,拾完之后它直接就倒到一个集装箱里面,直接就拉到加工厂去交售,我们就不用再这么麻烦,是不是?
农场的机械化运作大大提高了采棉的效率,但对于远道而来的拾花工而言,他们又少了一个在农闲季节赚钱的机会。当记者问起机械采棉是否给他们带来影响时,老耿和小吴都表示,拾花的工作其实很辛苦,只是因为比较简单没有技术要求,所以才愿意来做。如果来年这里不再需要拾花工的话,他们还会去城里寻找其他的活干。
张鸽 刘辰瑶 龙进 新疆巴州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