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001年的初冬,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欢腾,但是这却没有让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高兴起来,反而让那个冬天的车市显得更加寒冷。他们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整车进口关税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的下调,进口配额的全部开放等等,入世协议中一切与汽车相关的条款,都意味着本土企业将在外资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围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市场需求于1995年建成的,这里为国内外各大汽车集团提供了展示与销售产品的舞台,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与服务的平台,被誉为“中国车市的晴雨表”和“永不落幕的汽车博览会”。然而,当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最终敲定,亚运村汽车市场也开始了他们的入世旅程。
解说:2001年的初冬,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欢腾,但是这却没有让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高兴起来,反而让那个冬天的车市显得更加寒冷。他们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整车进口关税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的下调,进口配额的全部开放等等,入世协议中一切与汽车相关的条款,都意味着本土企业将在外资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围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市场需求于1995年建成的,这里为国内外各大汽车集团提供了展示与销售产品的舞台,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与服务的平台,被誉为“中国车市的晴雨表”和“永不落幕的汽车博览会”。然而,当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最终敲定,亚运村汽车市场也开始了他们的入世旅程。
采访:(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 商务信息中心部长 郭咏)入世之前,我们更多的购车还是刚刚进入家庭,当时的消费者以能拥有一辆私家车,很自豪,那时候一说消费者到市场来,可能不是买车,更多的就跟现在看车展一样, 那么周六日干什么,去市场逛逛,干嘛,看看车。那时候我们的车还不那么丰富,市场里头各个品牌各个新车大家看着很新鲜。
解说:把看汽车当成看新鲜的中国消费者,此刻的心情是轻松的,因为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将会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汽车行业的变化将为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提供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与此相对的是,入世,也让一种担忧在中国本土汽车行业中弥漫开来。
采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 师建华)入世谈判,把我们的平均关税,零部件的平均关税降到了10%,我们承诺的分阶段降到10%,我们整车的关税降到最高是25%,比起我们过去100%多的关税那是降很多了,主要担心外国产品的冲击,因为我们的产品品种也比较少,我们整个的技术方面,生产能力方面还都是相对比较弱的。
解说:入世之初,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两个行业可能垮台,一个是农业,一个是汽车业。但是入世十年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非但没有垮台,反而见证了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和第一制造国。
采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 师建华)入世十年来,在中国这个大地上面,汽车行业发展的是比较迅速的,所以我们才有到去年我们达到了1800万辆的产销量,我们在前年是作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1379万辆的产量才有今天的发展,总体来看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整个的发展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说:20年前,在不少中国人的观念里,汽车的代名词主要是卡车与公共汽车;10年前,“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写进了中国的“十五”计划,让汽车的代名词变成了当时屈指可数的桑塔纳、捷达与富康;没有人能够想到,又一个十年过去,伴随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大量外资汽车企业迅速抢滩登陆,造就了合资时代的中国汽车工业奇迹。
采访:(东风雪铁龙4S店 销售经理 王明晓)对经销商的角度来讲,他的产品增加了,他的客户群体也增加了,他的市场也变得更加丰富了,中国加入WTO以后,从合资企业的角度来讲,从技术引进,从投资环境来讲都有了一些变化,正是由于这种技术的引进条件或者说环境变得相对比较好一些,我们的车型才能细分到这么多的系列,包括我们各项主机厂的发动机,各个系列的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技术的引进,应当说都是得益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
解说:一般意义上说,合资企业的发展会给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竞争压力,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刺激了本土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吉利汽车是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中国加入WTO以后,他们也走过了一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之路。
采访:(吉利汽车集团 公关总监 杨学良)首先来说应该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因为毕竟由宏观调控和许可证似的这种生产方式向民营企业开放了,我们得以进入到这个市场,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让我们在这个行业有立足之地,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另外一个也可以使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去整合资源,包括技术,包括供应商,包括人才,包括一些管理经验,这样的话我觉得加入WTO整体的一个先决条件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是一个机会。
解说:加入WTO给中国的汽车行业带来了合资经验,刺激本土企业奋发图强,但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却引发了持续争论。有人质疑,在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上中国换来的只是制造和管理技术,在开发与核心技术上仍然相距甚远,而合资企业占据的巨大市场优势却打击了本土企业。但支持者认为,如果没有WTO带来的合资经验,中国再花一个十年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核心技术任何企业也不会拱手让出。
采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 副理事长 苏晖)“以市场换技术”对不对,再一个值不值,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过多的研讨,我们三年连续世界产销第一,足以说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非常快,同时也说明合资企业的产品,合资这种方式对中国推动汽车产业进步,技术进步,包括推动市场应该是影响和作用非常大的,不能否认这个,现在我们再否认说当时的技术换市场不值或者不对,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
解说:合资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优惠的价格,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先进的理念,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它给中国人带来了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有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8月,中国内地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在汽车社会中,人们越发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红绿灯、斑马线、指示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的交通行为方式。除此之外,各种汽车休闲俱乐部、汽车出版物也作为一种文化,带给中国消费者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
尽管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汽车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中国汽车在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上的欠缺与自主品牌发育的不足,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未来的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汽车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仍然时刻在汽车产业者的心头萦绕。
采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所长 金碚)要把这个事情做实,不能三心二意,特别是企业上市之后,很容易三心二意,因为股票的压力,还有股民对你的要求很可能就让你短期化,短期化就是你不考虑长远,但是汽车行业,汽车是属于一种慢节奏的产业,别人已经积淀了100年了,100多年了,中国才二三十年这样的过程,你怎么可能说一下子就跟人家100多年的企业那样的,但是你不要急,你慢慢的,从势头上来讲,中国一定会慢慢慢慢地走到汽车的强国的。
解说:入世十年以来的探索与积累,并没有完成中国汽车业终极的光荣与梦想,一个产业的由大变强,要走的路还很长。在继续的开放发展局面中激荡成型,中国的汽车业才能以更为稳健的速度,驶向世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