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綦江的双溪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数千人在大山深处挥洒着他们的青春。而今天,这里只剩下满眼的蒿草陪伴着废弃的厂房,无声地述说着“三线人”的酸甜苦辣。
2月24日,记者从重庆主城出发,经过一段依山而建的崎岖公路,来到了原双溪机械厂的旧址。这个坐落在洋渡河和石龙河之间的原双溪厂,四周山势险要,邻近的渝黔铁路和一条公路是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几年的铁矿工人张振龙告诉记者,当时双溪厂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形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位于重庆綦江的双溪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数千人在大山深处挥洒着他们的青春。而今天,这里只剩下满眼的蒿草陪伴着废弃的厂房,无声地述说着“三线人”的酸甜苦辣。
2月24日,记者从重庆主城出发,经过一段依山而建的崎岖公路,来到了原双溪机械厂的旧址。这个坐落在洋渡河和石龙河之间的原双溪厂,四周山势险要,邻近的渝黔铁路和一条公路是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几年的铁矿工人张振龙告诉记者,当时双溪厂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形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附近居民 张振龙)这是双溪厂的兵工厂造炮的榴弹炮。(一九)七几年就在这里面,以前这里是最隐蔽的。工人四千多人加上家属一万多人在这里面。
据史料记载,原双溪机械厂前身为张作霖于1919年创建的奉天军械厂,1950年从沈阳迁至齐齐哈尔。上世纪60年代中叶,在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藏”的布局方针指导下,一大批兵工厂钻进了重庆远郊偏僻的大山中,双溪机械厂即在此时建设。
记者在偌大的厂址里发现,虽然这个兵工厂已废弃多年,厂房门窗早已破败不堪,但从那些绿荫映衬下的一排排厂房,隐约可见的废弃设备以及那些有着年代记忆的文字中,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这里昔日的繁忙景象,以及那一代人的青春和信念。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包括原重庆双溪机械厂在内的9家三线企业开始逐步搬迁至重庆主城的巴南区,后来都并入了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附近居民 张振龙)我们能看到。我们是当地人。为它(双溪机械厂)服务。我们是綦江这里的工人,它用铁路运军品产品全部由我们给他们装运到赶水(镇)去,所以你看它(以前)写的国营双溪机械厂,(现在)牌子是改了的,改成了一零七军品实验基地。
记者 向丹重庆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