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曾经的全民偶像,今天已被人逐渐淡忘。
但被社会遗忘的,是他所象征的某种精神。
他是谁?曾经的全民偶像,今天已被人逐渐淡忘。
但被社会遗忘的,是他所象征的某种精神。
今天,人们期望重新拾回那份记忆,为社会重塑内心的力量。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隐藏着这样一所学校——北京雷锋小学。2月下旬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这所小学的时候,有的孩子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没等采访,记者就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因为这里每个见到我们的孩子,都会主动向我们问候一句“叔叔好,阿姨好”。
雷锋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会比普通小学的孩子们受到更多“雷锋精神”的教育,学雷锋的故事、背雷锋的日记,等等。成效怎么样呢?校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同期】北京雷锋小学校长 刘淑银
比如说我们五年级一班有一个叫张芷睿的孩子,这个孩子一次和她妈妈坐公交汽车,有一个姐姐因为掏东西不小心就把自己的钱包落在了座位上,然后她并不知道就下车了,等她发现了之后又急急忙忙在下一站跑到了这车上来认,来认的时候当时我们这五年级的孩子就跟人说我知道,确实看见了,怎么回事儿,并且不怕耽误时间,来跑到总站去证实这件事。
张芷睿说,这件事情花掉她3个多小时的时间,后来还去派出所做了笔录。
【同期】北京雷锋小学五年级一班 张芷睿
(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耽误这么长时间,下次要再碰上这样的事儿,你还管吗?)管。因为谁丢了东西都会着急,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老师就是一年级的时候就教我们说看到别人掉东西要还给他们,而且说看到别人有困难也要帮助他们。
雷锋小学的老师们用最朴素的话概括雷锋精神,道德和责任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雷锋”这个名字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在不少人心中,“雷锋”就是助人为乐的代名词,“活雷锋”三个字也是对好人不折不扣的褒奖。但现如今,“雷锋”的名字似乎已经很少有人提起,即使有人说起“活雷锋”,那语气中似乎也包含了几分酸意。
有媒体曾经选取几所小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谁。雷锋,就快被这个社会淡忘了吗?这一点,北京雷锋纪念馆的馆长何朝海也颇有些无奈。
【同期】北京雷锋纪念馆馆长 何朝海
我们这个《雷锋报》每次印完有人给我们送过来,这个(送报的)司机他就问,说雷锋是什么呀?他说雷锋不就是一个单位吗?有个单位叫雷锋这个单位,我说不是,我说雷锋是个人,后来他就听我们讲,他才十八岁。
30多年前,何朝海用他全部家产让雷锋纪念馆在京“落户”,当年的纪念馆游人络绎不绝。如今的纪念馆在北京的地图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原本准备翻修的房屋由于各种原因,也已经一年多没有动静。现在的何朝海借住在北京前门一家茶馆的二楼,10平米左右的空间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只有墙上这些锦旗提醒着我们这里和雷锋有关。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而雷锋却已渐渐不为人知,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也渐行渐远。近年来陆续曝光的一系列“助人不乐”、甚至“助人反遭殃”的负面新闻,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似乎已经成为传说,老人倒地后无人搀扶却是屡现报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悄悄蔓延。
在今天这个被不少人称为“功利化、物欲化”的时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
【同期】《凤凰周刊》主编 师永刚
其实我们需要做好事的精神重新回来,需要很多的雷锋附体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成为每一个雷锋,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开始滑坡了,我们挣了很多钱,这个国家也越来越富裕,但是很多人的精神道德越来越往下滑,像小悦悦,老人倒地没人敢扶,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在这么一个传统的文明大国。
如今,社会道德的滑坡让人们再次想起久违了的雷锋精神,媒体也将镜头再次聚焦于此,大家期盼着这个曾经的全民偶像能够重新提振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平。
【同期】《凤凰周刊》主编 师永刚
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你会发现铺天盖地又在寻找雷锋,这是我们国家需要,每个人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倒在地上的那个老人,以及被压过去的那个小悦悦,所以如果我们说一句大话来讲,就是说如果我们到今天还在回避学雷锋这件事情,还在故意用自己的道德观来回避这件事情,回避雷锋所代表的这种好人好事甚至好人精神,那我觉得是对自己道德的不尊重,是对自己底线的无视。
如果“学习雷锋”仍然只是一场“运动”,那我们恐怕仍然无法彻底解决今天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雷锋,曾经的全民偶像,能否真正在这个时代回归,能否不再是一个特例,而是融入千千万万普通人中,让人们之间减少猜忌与防备,增加诚信与爱心,让人们面对跌倒的老人、受伤倒地的孩子时,不会再畏首畏尾,避而远之。
【同期】《凤凰周刊》主编 师永刚
雷锋代表着中国国家道德伦理的一个标准,我们叫它雷锋是国家道德伦理的背影。所以在这样的有一个标准的时代,有一个可以模仿的时代,那我觉得这种大规模的宣传,大规模的推广它是有意义的,有效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变成当我们每个人的小道德都会成为我们自发的身上的一种教养,一种文明的修养的时候,这个国家它才会彻底解决道德困境的问题。
在师永刚眼里,学雷锋不是简单的助人为乐,在他看来,学雷锋已经变成了一件很“酷”、很时尚的事情。
【同期声】《凤凰周刊》主编 师永刚
还想告诉大家学雷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很时尚的事情,它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不是傻也不是什么二,而是确实你很时尚,你不觉得今天做一个志愿者很时尚吗,你不觉得今天去做慈善很受人尊重吗?
编导:马冠朴 摄像:马冠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