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播报》节目致力于以"中新视角、国际视野"带给广大网友新鲜丰富的新闻资讯、深入独到的新闻解读。于每天中午前和网友见面。五至七分钟的节目涵盖时政、军事、财经、社会新闻,及海外华文媒体评论。带您在较短时间内速览最新的新闻资讯。
分享到:
节目文稿

  开头

  各位好,欢迎收看中新播报。今天是10月15号,今天早上,冷空气给北方很多地方捎来寒冬的问候,有些地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天气冷了,我们饮食上多加注意了,吃什么御寒保暖呢?有人喜欢火锅,涮羊肉,有人喜欢烩面、拉条子。

  一观察家

  【口播】说到各地有名的面食,吃货们一定会出说不少,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河南烩面、岐山臊子面、老北京炸酱面等等,真是太多了。近日河南商务厅表示,将会给烩面定标准,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河南人每年能吃掉20亿碗烩面,平均每人每年20碗。对于咱老百姓吃了几十年的烩面,到底需不需要制定标准?

  标准:河南烩面立标准 专家:不要拿西方的东西套

  【解说】近日,河南省商务厅就表示,考虑制定一个河南烩面的"标准"。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即引发热议。河南烩面究竟有多好吃,我们听听食客们怎么说。

  【同期】(食客)挺好的,从小就一直吃这家烩面,这个汤非常鲜,面也非常筋道,河南烩面本身味道就那个,各家的这个,都不一样,什么合记什么的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反正我是挺喜欢吃萧记的面的。

  【同期】(食客)汤挺鲜,味道也正宗,区别,其他烩面我总感觉到,有点不太卫生,里面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这比较实在吧。

  【解说】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好吃。为什么这么好吃?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同期】(萧记烩面经三路店 店长 朱红丽)我们的萧记烩面是用优质的羊骨头,经过长达5,6个小时的熬制,精心熬制而成,味道比较鲜美,而且烩面里面的料是我们自己发制的,鱿鱼,都是经过非常认真的程序,萧记这一块对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包括烩面比较筋道,味道比较鲜美,所以说,我认为我们烩面是比较好的,非常被顾客认可的。

  【同期】(老郑州烩面 店长 周雪梅)我们的烩面是老郑州烩面,和以前的做法是一样的,老汤,汤是白的,所以我们的烩面非常好吃,顾客非常满意,最主要的是我们的面是自己手工制作出来的,跟别人的面肯定不一样,他们有的面好多是在外面自己买回来自己做的,我们的面是手工制作出来的。

  【解说】汤底独特、配料讲究、手工制作……看来这些都是一碗正宗烩面的要求,不过这样的要求未免太笼统,就拿配料来说,面、肉、高汤等必备物件外,香菜、黄花菜、海带、豆芽、糖蒜都是根据各家食谱添加,有些高端的店还会加上枸杞等养生中药材。这样的制作方法可以标准化吗?有的网友担心可行性不大,从商业角度上说,各个商家可能有他所谓的秘方,秘不示人,这个标准怎么定呢?但还有一些网友持赞成的态度:

  南阳大鸿 :我觉得统一标准能让河南烩面整体提升一个档次。

  宅翁716试想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家生产的都一个味道,有什麽意思,想学麦当劳?跟着人家跑?我想还是管点其它需要的事情吧。

  【解说】对于河南烩面标准化,还有一种声音是说,如果统一了标准就等于统一了一个最地道的味道,就是一种河南的风味,有利于更好地走出去。很多著名的连锁餐饮企业,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由于工业化的生产标准,和数字化的配方,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口味和质量标准。不少身在外地,“胃”记家乡的吃货网友们认为,如果能在其他地方吃到原汁原味的家乡菜,也不失是一件美事。

  【解说】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认为,烹饪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如果都要像工业产品那样制定硬性标准,烹饪艺术就不用谈了。

  【同期】(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 常务副秘书长 张海林 )

  我们很多人喜欢用西方食品工业的,西方人的脑子看中国人的事,动不动拿西方做标准,在烹饪这个行业上,中国的中国菜,中国的小吃,中国的快餐业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标准,不要靠标准,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套我们,凡是能够复制的,能够批发生产,能够批量的,都不再是所谓的烹饪艺术创作。

  【解说】张海林称,中国的餐饮烹饪都是小规模,各有各特色,不能以统一的标准限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更好的发展。工业化生产,企业品牌塑造固然有利于产品的长远发展,不过,食品的味道和变化同样是生命,有网友认为,如果这个标准不是局限在口味,而是能涉及到安全和卫生就更好。现在饮食行业需要的是规范,而不是标准。还有网友对此嗤之以鼻:好吃就是王道!政府,你省省心吧,还是管点其它需要的事情吧。

  二 时事锐评

  背上视察图 “鞋哥”不像话!

  【口播】说完了河南的烩面,我们再去浙江余姚看一看。这两天,浙江余姚的“鞋哥”火了!就在全市军民与百年未遇的大水奋力抗争之际,这位镇干部却穿着高档皮鞋到村庄“视察”灾情,让六旬老人背着进入灾民家中。

  【解说】台风肆虐后的余姚,正被水灾围困。10月14日却有网友微博爆料,浙江余姚三七市镇一中层干部下乡视察水灾,该领导因穿高档鞋子,迫不得已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对于这则严重影响当地形象的新闻,官方的回应还算迅速:当天下午5时,当事人三七市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某某就已被免去主任职务,并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同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进行通报。

  王某的职务虽然被免掉了,但是关于这起“背着干部视察灾情”事件的种种细节,官方回应和民间爆料并不一致。官方说,王某视察灾情时穿的只是布鞋,不是高档皮鞋。之所以被村支书背起,是因为他在脱鞋时一再被村支书劝阻,村支书为节约时间,“顺势”将王某背起。不过,不管王某穿的到底是高档皮鞋还是普通布鞋,村支书是“主动背”还是“被动背”,这些细节其实并不影响事件的性质,可不是吗,明知是去灾区,哪儿都是水,还穿着高档鞋,这是去做秀的吧,哪位有空,顺便再扒一扒他的鞋是什么牌子的。对于这种人,网民们拍砖不可能手软。

  网友管理提升:啥叫官老爷,现在有了权力就是老爷了!!网友纸墨飞香 :那要是上级书记是唐僧,驼着他的不就是白龙马了吗?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个书记是不是高僧?他配不配人驼着他走路?他有什么功德恩惠给民众?网友南局JC: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嘴脸,时刻骑在人民的身上?

  【口播】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评论说啊,“这属于鞋没进水,脑子进水。当地的快速反应体现了执行力,也反映出不管你是哪个级别的干部,只要脱离群众都是零容忍。”而这一幅“背着干部察灾情”的背上视察图也真是让人刺眼。

  【微博+口播】燕赵都市报:即便是村支书主动要求,但这并不是一件无法拒绝的事,能够安然爬在六旬村支书的背上,只能说,身为视察灾情的干部,一点“耻感”都没有。

  新京报:涉事工作人员是公务人员。既然是职责所系,去到水灾一线,就该对灾情有起码的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这才是应有的职业素养。让人背着进背着出,这说白了就是没想到自己是去做什么的。

  中国青年网:“鞋哥”之丑是每个人的镜子。竟然为了一双皮鞋让六旬老人背着趟水。即便是古代的达官贵人恐怕也不会如此放肆张狂。由此可以看到,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尊自身之高贵、视群众为草芥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三 时事每日鲜

  标题:《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邮票发行 市民凌晨两点排队抢购

  【口播】2013年10月15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向全国发行《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5号早上七点半,记者来到北京某邮票公司门外,前来购买的集邮爱好者们已经排起了长队,为了确保能买到这套纪念邮票,很多人都是裹着棉服半夜两三点来排队。

[page title= subtitle=]

  【同期】 市民 龚先生

  我两点来的

  【同期】市民 辛先生

  不到三点吧

  【同期】 市民 王女士

  这一套是习仲勋一百周年的

  纪念邮票

  我觉得对于老革命家来讲

  是一种怀念

  【解说】该邮票为1套2枚,分别命名为:两当兵变前的习仲勋、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期的习仲勋,全套面值2.4元。2枚邮票以雕刻为主、胶印为辅的印刷方式,采用素描写实的表现手法,运用细腻、传神的雕刻线条,形神兼备地刻画了习仲勋果敢、坚毅的性格特征。邮票画面采用深棕色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为配合邮票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还推出了《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系列邮品。

  标题:冀中星一审判狱6年 律师称家属欲上诉

  【口播】15号上午9点左右,备受关注的“首都机场7㈠ 爆炸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爆炸罪判处被告人冀中星有期徒刑6年。冀中星曾于7㈠ 贀婐在机场引爆自制炸弹,本人重伤。庭审现场,冀中星躺在移动病床上。身患残疾,又面临牢狱,这样的状况不禁让人叹息,但是危及公共安全和无辜生命,必须面对法律的制裁。

  【解说】法院认定被告人冀中星在公共场所实施爆炸,其行为构成爆炸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庭审结束后,守候在法院门外多时的记者没有见到冀中星本人,他的辩护律师刘晓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法院量刑过重,冀中星的家属正考虑上诉.

  【同期】(冀中星案律师刘晓原)现在(刑量)是6年,我认为很重,我对今天的判决结果是出乎意料

  【解说】法院认为,公民维权理应通过合法、理性、有序的方式进行,任何人不得以维权为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更不得采取极端方式危害公共安全。刘晓原表示,法院没有充分考虑到冀中星案的诱因。

  【同期】(冀中星案律师刘晓原)如果没有他当年遭到殴打致残,8年投诉得不到解决,也就不会有机场这个案件的发生。那么广东方面,至今没有对冀中星殴打致残案,进行复查,没有任何结论。

  自锯病腿硬汉“想站起来”

  【口播】冀中星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身陷囹圄还落下了残疾,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再来关注锯腿男子的最新消息,15日是国际盲人节,大伙都在想着怎么帮助盲人朋友消除“障碍”,“硬汉”郑艳良也“不甘寂寞”,“自锯病腿”后,如今也想消除自己的“障碍”,想站起来了。

  【解说】郑艳良经过几天的住院资料后,可谓是“胃口好,精神棒”,中午吃了一个窝头和两角饼,身体感觉有劲了,不再是“没钱等死”的郑艳良现在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治疗结果,早日能站起来。

  【同期】郑艳良

  身体现在这个右腿好多了,这几天输液,觉得轻点,不怎么涨,(这两天都做的什么检查啊)这两天就做彩超和CT了,(结果呢)结果现在他们会诊还没说呢,今天做了B超和那什么以后下来再看看怎么样,他(院方)说请北京的专家过来会诊,我最后就想站起来。

  结尾

  60岁,浙江余姚三七市镇干部下乡视察水灾,让一个60多岁的村干部背着去视察,为此这主儿丢了乌纱帽。活该!回想起有些干部下乡时需要警车开道、到田间地头与百姓寒暄时需要有人帮着打伞的场景,那么今天的 “背着干部视察灾情”的闹剧,就不算什么了,灾难就是一面镜子,当我们的 “习惯”继而变成“麻木”的时候,才是一场更大的灾难。以上就是本次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您的收看 ,更多精彩新闻欢迎点击中国新闻网和中新视频微博

关注
主持人介绍
  • 赵洁   北京丫头片子,专属天蝎,爱哭爱笑爱玩爱闹。
  • 陈虎龙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硕士,曾任深圳大学教师,北京电台主持人比赛全国八强
  • 马宁   主播团队的新成员,2004年至2012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和热爱的新闻工作在一起,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快乐。
  • 李越   2010年9月加入中国新闻网,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端庄知性的主持风格。除了主持,更喜欢加入战役性报道的第一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