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宗“最”折射A股定位偏差
□曹中铭
融资全球最“牛”,股市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表现最“熊”,这便是2010年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WIND数据显示,2010年A股市场新股IPO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融资总额达9852.21亿元,远远超过2007年的7985.82亿元。
股指方面,上证指数去年下跌14.31%,而道琼斯指数全年上涨11.04%,法国CAC下跌3.34%,德国DAX上涨16.06%。A股市场的表现不仅远不及美国市场,甚至被笼罩在欧债危机阴霾下的法国、德国抛在了身后。这一切正常吗?
去年A股融资最给力,一方面,新股普遍以“三高”发行的态势出现,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的攀升“功不可没”。以中小盘股(包括创业板与中小板股票)为例,去年中小盘股首发平均市盈率为59.18倍,而2009年、2008年分别为53.33倍和26.75倍。中小盘新股高市盈率发行,间接推动了大盘股发行市盈率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融资规模均刷新历史纪录。在如此背景下,其实早就注定了A股融资全球最“牛”的结局。
毫无疑问,去年A股表现糟糕有房地产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的因素,有CPI持续上升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因素,更与市场“吸血式”的融资行为有关,更何况还有大量限售股解禁股份的套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内GDP保持高速增长,而股市却没有表现出“晴雨表”的功能。
无论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也好,还是为了对冲市场流动性也好,股市融资必须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必须适度。否则,竭泽而渔式的融资,虽然极大地发挥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但资源错配、浪费的情形却无法避免。
A股融资最“牛”、表现最“熊”,两大极致之间,无疑再次折射出股市定位的偏差。A股不仅是融资场所,也应该是投资场所。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并重,这样的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好、更长久,任何偏重于一方的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中国股市诞生20年来的演绎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今年A股或还上演两宗"最"
□李允峰
2010年,A股以全球倒数第三的表现换来了全球IPO第一的“成绩”,令投资者感叹唏嘘。2011年A股将表现如何?笔者以为,在IPO数额和全球股市跌幅榜上,A股有望实现再次“突破”。
首先,IPO加速的迹象在新年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恰恰相反,加速再加速的苗头令人震撼。元旦过后第一周只有4个交易日,却安排了包括华锐风电在内的11只新股申购,这种发行速度不仅世界罕见,在见惯了大风大浪的A股市场算少有。大量IPO当然有受益群体,但不是投资者。IPO富了上市公司、高管和投行,却给投资者和A股市场带来了大量遗留问题。新股发行要吸走大量资金,造成A股市场整体低迷,由新股发行带来的限售股更是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要知道,在当前的发行体制下,流通上市的新股比例最多只有四分之一,其余的限售股为A股的未来埋下了大量隐患。
其次,国际板的开设和新三板市场允许投资者参与,将导致A股市场被分流。尽管国际板的推出没有时间表,但在2011年提上议事日程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国际板有了眉目,不仅IPO的数量要上一个新台阶,对主板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而最近有关新三板市场将对投资者开放的消息,也会让A股资金面雪上加霜。如果新三板公司转A股市场的渠道被打通,那A股今年实现“两个第一”就更有把握。
再者,伴随着大量新公司的上市,A股的退市制度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据统计,在美国股市,1997年高峰期共有8823家上市企业,到2008年时只有5401家了。而在国内,大量垃圾公司被冠以壳资源的价值而备受追捧,这种现象不消除,指望市场化发行真正“市场”起来就只能是投资者良好的愿望。
此外,2011年的货币政策从积极到稳健、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更严厉的调控措施,这些都为A股实现IPO第一和全球跌幅第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