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中小盘股遭遇滑铁卢 基金纠结高成长(2)

2011年05月16日 09: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深陷“高成长陷阱”

  不少基金经理去年追逐中小盘股的动机,并非憧憬“高成长”,而是被动接受了市场情绪的影响。

  时间,将一个编织得无比美丽的“神话”无情戳破,“高成长”的光环竟持续不到一年,便露出了被掩藏的陷阱,猝不及防的基金们一头栽了进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时基金经理的言论。

  “汉王科技最值得期盼的,不是电子书销售,而是基于其庞大客户群体的增值服务,比如收费图书、提供信息等,这一块的潜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IPO的资金超募,正好支持它大展身手。”一年前,IPO市盈率高达68.69倍的汉王科技上市第二天,基金经理王晨(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憧憬着该股的前景。

  当时兴奋异常的基金经理,并非王晨一人。在那个时候,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中,主动为这些高价发行的中小盘股“画大饼”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有“最贵IPO”之称的海普瑞、万千宠爱集一身的碧水源,还是令人浮想联翩的国民技术等,基金经理们都能找到支撑其高市盈率的理由。但有趣的是,由于对这些中小盘股所处行业的一知半解,这些理由的源头,却大多数来自于上市公司高管在路演时所绘的夸张“蓝图”。

  被誉为“专业投资者”的基金经理当时如此冲动地“爱”上中小盘股,其背后的逻辑是他们对“高成长”的渴望。一场金融风暴过后,周期股的脆弱让基金经理们备受煎熬,“高成长”便成为他们投资的镇定剂。重要的是,这种“高成长”有许多先例可循,比如苏宁电器,这让他们更有信心。

  “坦白地说,在去年挖掘‘高成长’中小盘股的过程里,苏宁电器一直是作为一个‘标杆’存在的。它的成功证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有效的,只要上市公司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力量就有望将其打造成第二个苏宁电器。这也是当时大家愿意接受中小盘股高市盈率的根源。现在回头总结,这个投资逻辑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对这些新公司、这些新行业了解得太少。”时隔一年,王晨为自己当时的冲动行为如此辩解。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不少基金经理去年追逐中小盘股的动机,并非憧憬“高成长”,而是被动接受了市场情绪的影响。一位基金经理在私下交流时坦陈,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小盘股本不应该出现在重仓股里,但当时市场的热点恰恰是这类个股,如果不及时买入,就存在着排名落后的风险。“这其实是投机,只是为了不掉队。”该基金经理表示。

  调整短期难结束

  除了少数优质个股外,多数中小盘股仍有一定下探空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小盘股下跌给基金带来的痛苦在短时间内难以结束。

  一年时间过去了,基金经理们对中小盘股的热“爱”,最终被证明只是一场“单相思”。随着今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许多中小盘股上市初期被掩盖的陷阱渐渐显露,让基金经理们损失惨重。

  汉王科技一季度的大幅亏损,引爆了市场对中小盘股“伪高成长”的质疑,此后多只曾头顶“高成长”光环的中小盘股出现业绩下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担忧。反映在二级市场股价上,这些今年已有较深调整的中小盘股再度出现一轮跳水,让仓位仍重配在中小盘股的基金们遭受重创,有些基金的亏损幅度已经超过10%。

  “在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业绩排名中,去年靠重仓中小盘股领跑的基金,目前基本上都排在后面,而且都出现一定幅度的亏损,这表明,目前他们主要持仓还是中小盘股。”某券商基金分析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而在采访中,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希望能将主要持仓从中小盘股里转移出来,尤其是已经被证明为“伪高成长”的个股。但让他们忧心忡忡的是,由于去年基金在中小盘股中过度扎堆,影响了这类个股的流动性,导致今年以来中小盘股的成交普遍不活跃,即便基金想脱身,也很难寻觅到足够的买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伪高成长”的质疑逐步扩散后,近期中小盘股不断缩量下跌,重仓的基金们却只能被动接受。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扩容,中小盘股去年的稀缺性至今已荡然无存,而且新发个股的市盈率也出现明显下降,这将进一步拉低现有中小盘股的平均估值。从这个角度而言,除了少数优质个股外,多数中小盘股仍有一定下探空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小盘股下跌给基金带来的痛苦在短时间内难以结束。

  此时,已有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对当初的投资行为进行反思。“这两年上市公司扩容速度比较快,门槛也有所降低,导致新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是必须引起基金经理重视的风险。”上海某金牛基金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就个人观点而言,我建议,如果想投资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当至少观察一到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如果财务状况依旧良好,利润增速符合预期,才能考虑是否买入。” (记者 李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